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
長沙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于2016年,是學校首個研究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以本科生教育為基礎,重點發展研究生(博士)教育,旨在培養材料科學與工程相關領域內一流的國際化、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06年獲批“材料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目前正在建設“新材料與器件“二級學科博士點。目前,材料學科設有湖南省重點專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以及“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兩個本科專業。已建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湖南省工程實驗室、長沙理工大學-金東海新材料研究中心,新能源動力電池研究所、先進陶瓷材料研究所、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陶瓷新材料校企聯合技術中心和先進陶瓷工藝裝備校企聯合實驗室等科研平臺。擁有專業實驗室面積合計12000 M2、儀器設備總值已達3000余萬元。
學院現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內研究人員35名,包括教授8人,副教授8人,博士24人,留學歸國人員12人,QS全球前100大學博士學位獲得者2人,歐盟瑪麗居里學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人、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師1人,湖南省“芙蓉學者”1人、湖南省首批“團隊百人計劃”人選4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選2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師3人、長沙市杰出創新青年1人。湖南省優秀碩士論文指導教師1人。由海外引進的湖南省首批“團隊百人計劃”人選4人。
近5年來,已立項國家級科研項目14項,部省級科研項目22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國家安全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國防973)子課題1項,軍工863子課題1項,縱向總科研經費達2333.6萬元。在Nature communication、Nano Letters、Green Chemistry、和《中國科學》等國內外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53篇;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授權發明專利30多項。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成果豐碩,研究成果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科研成果轉化已經產生了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秉承“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的理念,以一流學科建設為依托,以創新驅動發展為源動力,積極開展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學院的建設。學院的研究工作緊密圍繞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致力于解決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中有關材料的制備、性能和應用的科學前沿和核心問題及科技成果產業化問題。學院積極開展國際學術合作與交流,積極推進與國際知名大學、科研院所和企業之間在科研和多層次人才聯合培養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目前正在全球范圍內廣招英才,熱誠歡迎材料及相關學科領域內青年才俊的積極加盟!
研究方向簡介
研究方向一 高端催化新材料
該方向重點開展新型結構催化劑材料、新型催化劑載體材料和新型多功能協同催化劑材料的設計、高效合成、結構性能表征和產業化應用研究。在國際上首創了氟化堿土促進的氟氧化稀土催化劑,用于低碳烴氧化脫氫制烯烴,達到了當時國際最先進的水平;在國內首次合成了納米NaY分子篩并將其應用于中石化煉油過程;在國際上首次合成了非硅基多元組分介孔材料,并將其用于烴類選擇氧化反應過程;分別研制了新型催化劑和無機膜材料,用于國防某工程裝備;系統開展了大宗生物質基原料(乙醇、乳酸、甘油等)制高附加值化學品,獲得了國際領先水平,研究成果正在向工業化應用推進。
研究方向二 儲能材料與器件
該方向重點開展先進液流電池系統、先進二次電池與材料、鈉離子電池與材料和高能量密度超級電容器材料領域的材料合成與制備、系統設計與優化、性能評價和模擬與仿真等方面的研究。本研究成功展示出首例高能量密度全鋰離子液流電池,其能量密度是傳統釩電池10倍以上;首次實現了利用原位近邊吸收技術研究液流電池穩定性及失效機制,取得開創性成果。在電極材料制備與形貌調控、摻雜改性、界面修飾和失效機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項創新性研究成果并得到了工程應用。
研究方向三 先進電池與材料
該方向重點圍繞先進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的設計、制造與產業化,在新材料與新結構、材料制備與形貌調控、理論計算與材料摻雜改性、材料界面與修飾和失效機理研究與調控等方面開展創新性研究及工程應用,獲得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安全性和長壽命的先進電池。研究寬光譜響應、高效率、低成本、柔性化薄膜太陽電池的關鍵材料及制備方法;開發具有高效率、高穩定性的新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窄帶隙熱光伏電池;高效燃料電池的催化劑、隔膜材料等關鍵材料的制備以及金屬空氣燃料電池的系統集成工作和模塊化設計。在高活性、長壽命燃料電池催化劑材料制備方面取得創新研究成果。
研究方向四 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
該方向重點開展功能納米材料的合成制備、結構表征、性能評價和器件設計、先進陶瓷材料的精密制造工藝基礎、陶瓷材料3D打印工藝與技術、高導熱陶瓷材料、多孔陶瓷膜制備技術研究、功能玻璃材料設計與制備和先進色釉料制造技術的研究。在新型層狀二維材料、工程陶瓷先進注射成型關鍵技術、面向應用過程的陶瓷分離膜支撐體材料、重金屬污染工業廢棄物在陶瓷玻璃色料中綜合利用技術等方面取得了多項創新性研究成果并得到了工程應用。
高端催化新材料方向學科帶頭人簡介
晁自勝,博士,長沙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教授,汽車與機械工程學院(車用電源方向)博士生導師。湖南省“芙蓉學者計劃”特聘教授,并入選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和湖南省“121”人才工程。曾經在蘭州大學獲學士和碩士學位、廈門大學獲博士學位、中石化北京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并任職高工、廈門大學化學系任職副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任客座研究員、湖南大學化工學院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英國皇家化學會(RSC)之Green Chem. J. Mater. Chem.,Chem. Commun.及PCCP等多種科技刊物以及J. Porous Materials等科技期刊的審稿人。
主要研究領域為納米結構材料合成與綠色催化化學。研究工作涉及納米材料、介孔材料以及分子篩的合成和應用、新能源電池、烴類以及生物質的催化轉化、膜分離、以及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轉化利用等領域。曾主持973項目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骨干教師資助計劃、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課題和國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等項目,正在主持國防科工局軍品配套重點項目2項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參與了10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以及2項美國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已在國內外發表研究論文100多篇,作為第一發明人身份,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0多項,已獲授權10多項;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
儲能材料與器件學科帶頭人簡介
賈傳坤,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博士學位,美國印第安納普度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后,長沙理工大學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1)大規模低成本儲能電池研發;(2)電解液穩定性研究及其在液流電池中的應用(3)隔膜材料研發及其在電化學儲能器件中的應用; (4)先進電極材料研發及商業化應用。
近年來參與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計劃)、新加坡總理辦公室、國立研究基金會等國家級項目多項.在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CS energy letter,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ElectrochimicaActa等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SCI收錄論文20余篇,ESI高被引論文2篇,授權國家專利6項,在申美國專利2項。擔任國際薄膜大會2018能源轉換與存儲會場聯合主席。
先進電池與材料學科帶頭人簡介
陳召勇,博士,長沙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新能源動力電池研究所所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儀表功能材料分會理事、儲能與動力電池及其材料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主要研究方向:鋰離子電池,儲能材料與器件,材料資源化利用。
主持教育部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湖南省重點研發計劃、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優秀青年基金、湖南省科技計劃和鋰離子電池材料產業化技術等橫向合作開發等項目,參與國家科技部重大項目、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國土資源部重點項目。獲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湖南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1項、焦作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在J. Mater.Chem. A,J. Power Sources,ElectrochimicaActa等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SCI收錄論文20余篇,ESI高被引論文1篇,授權國家專利5項。
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方向學科帶頭人簡介

范金成,博士,長沙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曾經在湖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香港大學從事研究助理和瑞典皇家工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安徽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任職教授﹑克羅地亞RudjerBoskovic研究所從事瑪麗居里學者的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1)納米光電功能材料及其應用;
(2)新型層狀二維材料及器件。
長期致力于納米光電功能材料和新型層狀二維材料的研究工作,取得創新性研究成果,引起國內外同行的關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SCI收錄論文20余篇,ESI高被引論文1篇,特別是應材料學領域國際著名綜述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2016年影響因子31.140)主編B. Cantor教授的邀請,為該期刊撰寫p型ZnO材料綜述文章1篇(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58,2013,874-985)。另外,關于系統研究graphene制備的文章(Journal of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s in Electronics, 2014, 25, 4333-4338)被Advances inEngineering評為“Key Scientific report ”;出版英文專著1部,應邀參與出版英文專著2部。
曾經主持歐盟瑪麗居里獎學金資助項目NEWFELPRO(New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Mobility Programme for Experienced Researchers)項目,項目結題時,作為成功案例在NEWFELPRO官方網站進行了專門報道。
長沙理工大學獎助學體系
層次 |
獎學金類別 |
覆蓋范圍 |
獎勵標準 |
碩士 |
學業獎學金 |
40%(一等獎學金) |
8000元/年 |
30%(二等獎學金) |
5000元/年 |
20%(三等獎學金) |
3000元/年 |
新生獎學金 |
10% |
4000元 |
單項獎學金 |
20% |
1000元/年 |
國家獎學金 |
2.7% |
20000元/年 |
國家助學金 |
100% |
6000元/年 |
“三助”金 |
|
|
校內特殊困難補助 |
|
不超過0.4萬/人·次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獎助體系:
1、 由岳陽慧璟公司在長沙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設立“研究生新人獎”專項獎學金。從2017年開始,凡考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入學后均可獲得一次獎勵2000元/人;
2、 由廣東金東海集團在長沙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設立“金東海創新獎”。對于在校學習期間發表高質量論文和發明專利的研究生,除了學校的獎勵之外,還可獲得“金東海創新獎”;
3、 研究生津貼:≥ 300元/月*10月*3年=9000元
招生咨詢聯系人:何小勇
聯系地址:長沙理工大學云塘校區新能源1號樓311室
聯系電話:(0731)85258490 13637317165
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