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6日下午2點30分,材料學院邀請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物理系黃海濤教授在新能源大樓1號樓302室作了“材料學科創新學術活動月系列”學術講座。學院相關教授、老師和學生等60余人參加此次會議。

講座開始先由范金成副院長代表材料學院對黃海濤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簡單介紹了黃海濤教授的基本情況。黃海濤教授現任職于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物理系。長期從事電介質材料和新型低維納米結構新能源材料的制備、性能表征及物理機制研究。至今發表包括Nature Photon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nce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論文200多篇,其中影響因子>10的論文近60篇,被引>8300次,H因子52。現任國際學術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 Science of Advanced Materials 和Materials Reports Energy 的國際編委,國際電化學新能源科學院(IAOEES)理事,中國復合材料學會礦物復合材料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儀表功能材料會電子元器件關鍵材料與技術專業委員會資深委員。

黃海濤教授的報告題目是關于“一維納米電極材料用于電化學能量存儲與轉換”,一維納米電極材料由于具有豐富的電化學活性位點、快速的電子傳輸通道和更短的離子傳輸距離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電化學能量存儲與轉換,報告內容主要包括TiO2納米管陣列應用于太陽能電池、電化學沉積具有核殼結構的過渡金屬氧化物電極材料應用于電化學儲能與析氧反應以及通過靜電紡絲技術制備氮摻雜碳納米纖維應用于鋰離子/鈉離子電池三個部分。報告內容深入淺出、現場氣氛熱烈,師生踴躍提問,黃教授與現場師生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大家受益匪淺。本場學術講座內容豐富、針對性強,推進了材料學院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材料學科ESI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
文/圖 吳春 審 張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