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下午,中南大學副教授陳超應邀在新能源大樓1A-302室作了一場題為“選區激光融化制備金屬材料的組織結構及其在熱處理過程的演化”的專題講座。材料學院范金城教授、周哲博士等十余位老師以及全體在校研究生參加。

選區激光熔化技術為代表的增材制造(又稱3D打印)技術正受到工業界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增材制造將計算機三維輔助設計與材料成形技術相結合,以三維數字模型為基礎,通過計算機軟件將成形零部件所需的粉體材料按照特定的方式(例如:擠壓、燒結、熔融、光固化、噴射等)逐層堆積,從而制造出所需零部件。增材制造是一個從無到有,逐步疊加累積的過程。與傳統加工技術相比,增材制造技術具有成形周期短、不受零部件結構復雜度限制、一體化成形等優勢,特別適合于具有復雜結構的零部件成形。

陳超副教授就3D打印技術近幾年的新進展,介紹了基于選區激光熔化制備的IN718高溫合金、Cu-15Ni-8Sn、Al-Mg合金等金屬材料的組織結構特點及其力學性能,并討論了增材制造成形態合金的組織結構在熱處理過程的轉變行為。這些方法新穎有趣,引起了師生們的廣泛討論和積極提問。
陳超副教授,中南大學“升華獵英計劃”獲得者,湖南省生物材料學會骨修復材料與器械青委會委員。2009年在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獲學士學位,2014年在清華大學材料學院獲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增材制造(3D打印)專用合金成分設計、粉末冶金材料微結構表征、介電/壓電/鐵電功能材料,作為子課題負責人承擔“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湖南省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1項、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被引2000余次,出版專著《阻變存儲器材料與器件》和教材《X射線衍射技術》2部,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6項,獲省部級二等獎1項。
文/圖 何小勇 審 張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