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指標(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自2012年被教育部納入學科評估指標體系以來越來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視。為增強我校教師和科研人員對ESI各項指標的了解,加強學科建設工作的針對性,6月27日下午,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高校市場高級經理王煒應邀在云塘校區圖書館科技報告廳作了題為“長沙理工大學學科發展與研究績效分析”的報告。
報告會上,王煒利用Web of Science數據和相關分析工具,多維度、多視角地分析了我校各個學科的發展水平,并與省內兄弟院校各學科發展趨勢進行了詳細比較,重點圍繞我校高水平論文的數量、影響力、近年來發展態勢等進行了極富針對性的分析,認為我校工程學科能夠進入全球前1%不是偶然的,與十年間工程學科發表的大體量的SCI論文密切相關。他認為,一個機構的某一學科能否進入ESI全球排名,雖然主要取決于“總引用次數”這個指標,但貢獻給該指標的因素較多,主要包括學科的SCI和SSCI論文數量、被SCI/SSCI/A&HCI數據庫引用的頻次、論文的質量等。
通過數據統計,王煒給出了我校SCI論文發表期刊TOP10,論文合作機構情況(湖南大學,中南大學,中科院和湖南師大居前四),論文合作國家/地區情況(美國,香港,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居前四);對未進入ESI全球排名的相關學科的SCI論文進行了統計,數據顯示材料學科和數學學科最接近閾值(分別為0.55和0.47)。
王煒用科學嚴謹的圖表和數據精確地分析了我校各學科發展的潛力和機遇,從關注和發展潛力學科、加強國際合作、關注與重視高影響力論文、重視經典文獻等四個方面對我校相關學科沖擊ESI全球前1%提出了中肯的建議,并強調一切的根本在于多發優質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