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HR 平時是怎樣用20S看你的簡歷的嗎?
如何在10分鐘內,讓你的簡歷看起來更專業?
簡歷中最難的部分——經歷描述該怎么寫?
沒有實習經歷簡歷該怎么寫?
如果你也有以上這些困惑,下面這篇文章再適合你不過了。
大家好,在看這篇文章之前,我覺得很有必要先跟大家簡單交代一下,我在2年時間里經歷過的項目。
我最開始是負責線下課程項目,這個過程中應該跟至少2500-3000位同學有過深入的溝通,所以很了解大家在找實習時的迷茫之處,大家最大的痛苦可能就是投遞出去的簡歷總是石沉大海,而且還不知道為什么會石沉大海。
去年在企業組差不多一年的時間里,每天跟HR 溝通,發現企業也常常說招不到人,這中間很大程度其實是信息不匹配。要么就是企業的JD傳達的不夠清楚,要么就是大家求職信或者簡歷傳達給HR 的信息不夠清楚。
所以今天我主要來跟大家探討一下簡歷,什么樣的簡歷更能讓HR 快速知道你就是她想要找的人。
今天的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1)HR 能從簡歷中看到什么? 2)簡歷的框架 3)簡歷常見問題(這部分是重點)。
一、HR能從簡歷中看到什么?
通過你的一頁紙簡歷,HR 至少能看到一個候選人的4樣東西:教育背景、個人經歷及故事、預測個人特質、邏輯表達能力。
前面兩個很好理解,我重點講后兩個。預測個人特質是指從你的個人經歷及故事中預測你是什么樣的人,例如如果一個人做銷售比較多,且銷售成績不錯,那HR會預測這個人溝通交際應該不錯;邏輯表達能力是指在簡歷上,你能否將你的經歷清楚的傳達給對方,這可以初步判斷你的邏輯能力如何。
HR 一般花在應屆生簡歷上的時間就是20秒左右,所以你的簡歷如果不能一眼讓HR 看出他想看的信息,你的簡歷就很難抓取HR 的眼球了。
那從HR 能從簡歷中看到什么,以及你希望HR 看到什么這兩個角度,簡歷應該怎么搭建框架呢?
二、簡歷的框架
一般來說,我們比較建議將整個簡歷分為如下圖所示的這4大部分,每個部分在一頁紙中的占比也差不多是這樣的 
在實踐經歷這塊,可以繼續劃分,但是一定要讓HR 看清楚這兩部分明顯的區別。例如劃分為“實習經歷”和“社團經歷”,但如果是劃分為“實習經歷”和“社會實踐經歷”或者“校園經歷”和“項目經歷”這種分不清楚兩者區別的,就不建議劃分了。
框架中的每個部分都有它的目的和意義的,所以也有應該放的特定的內容:
個人信息:主要告訴HR 你是誰,怎么聯系你就可以了(一般放手機和郵箱、地址),多余的信息不要放。

常常會看到有同學像上面這位一樣,把個人微信、籍貫、年齡等亂七八糟的信息都放上去,甚至還有自我評價的,這樣看起來就很不專業。
教育背景:可以放成績(總成績)、成績排名、獎項,或者再加一下你的優秀刊登論文等,但篇幅不要太長。

比如像這位同學,如果你覺得某段經歷特別值得展開說,那就放到實踐經歷中去說,不用在教育背景這里展開。
實踐經驗:簡歷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HR 最會關注的部分,同時,也是同學們在寫簡歷時最大的難點,我會在第三部分單獨拿出來說。
其他:放能為你的簡歷加分,對你申請的崗位有幫助的信息。如語言能力、計算機能力、興趣愛好等。
這部分寫的好,可能會對你的簡歷有很大加分。比如,我曾經聽到過一個最奇葩的案例是,有兩個人去應聘某個崗位,兩個候選人能力差不多,最后公司錄用了那個在興趣愛好那里寫了“打籃球,曾經是校籃球隊隊長”的人,原因是他們部門的男同胞都喜歡打籃球,他們覺得這個會打籃球的人進來之后能更好的融入團隊。
雖然這個理由很奇葩,但是這部分確實會給你加分,需要注意的是,你要寫的有說服力,比如愛好同樣是“喜歡閱讀”,A同學寫“喜歡閱讀”,B同學寫“喜歡閱讀,大學四年閱讀過500本書”,肯定是B同學更有說服力。
三、簡歷常見問題
在這次活動收集的300多份簡歷中(算上之前群內答疑的至少有500份簡歷),以及我自己招過的幾十位實習生簡歷來看,大家遇到的比較多的問題主要是這兩類:1)格式和排版問題 2)具體某一段經歷該怎么描述
1. 排版和格式問題
這是我看到的最最最普遍(這次提交的同學中,70%左右都可以換一個模板),也是最容易改的問題,先來給大家感受幾個版本的簡歷,在不看具體內容的情況下,你會認為哪一份更專業?

版本1

版本2

版本3

版本4

版本5
簡歷的排版一定要干凈、整潔,體現你的專業性,對比這幾份,最后一份整體上比較干凈、整潔,HR 也能比較快速的找到想要看的信息。
補充:報表式簡歷最容易讓HR一眼抓住想要了解的信息,在調整簡歷時也最容易修改!
但有的同學的簡歷,雖然看起來也挺整潔,還是給人很不舒服的感覺,例如下面這兩位。


不舒服的原因是前面的留白太多了,簡歷有一個三三原則,就是把你的簡歷對折成三部分,只看前三分之一就可以基本判斷這個人適不適合我的要求了。所以按照這個原則來看,這個同學的前三分之一,幾乎都是空白…
簡歷的格式問題是大家出現最多的問題,也是最容易調整的,就算你簡歷內容都不改,只要花10分鐘時間,先換個模板,你的簡歷都會變化非常大。
關于簡歷的模板,推薦給大家的是小灶網站簡歷頁面www.xiaozao.org直接套用模板,然后下載出PDF來。
2. 簡歷中具體某一段經歷的描述
這是簡歷撰寫的難點所在,同學們描寫具體的經歷時,出現的比較多的問題集中在這三方面:1)表述太過簡單 2)用詞不夠專業 3)表達邏輯不夠強
內容太簡單:例如下面這位,就算經歷不錯,看起來也沒有想跟你深聊下去的欲望。

用詞不夠專業:這主要有2個方面,一是用太多口語化或者無用詞匯,例如:“最后終于”“經過努力”等等;二是用一些很虛的詞匯,例如:“負責”、“協助”等,如果你過多使用這些太虛的詞匯,HR 是很難看到你具體在里面做什么的。
舉個例子,學生會常常會舉辦一些迎新晚會,肯定會有同學寫“負責舉辦迎新晚會”,但HR 就會疑惑了,你負責的到底是哪部分?
因為誰都知道一場活動不可能一個人完成,你是負責整個項目進度的把控?還是物料的設計?還是活動文案的撰寫和推廣?還是只是負責當天晚上幫搬了下椅子?而負責這些不同的部分,所體現出來的你的能力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比較建議的是多用動詞,比如:策劃、組織、調查等。這樣可以直接看出來你具體做了什么,而且還能看到你的能力。之前我們有寫過一篇《【精選動詞】185個動詞幫你量身打造閃閃簡歷》建議大家可以收藏一下。
沒有邏輯性:沒有邏輯性也主要有兩點表現,第一是沒有分點陳述,比如下面這位同學,而且前后沒有邏輯,面試官就會看的非常累。

第二是前后的因果關系沒有闡述清楚,例如下面這位同學,只是說做了一件什么事情,然后就直接說結果了。

那么,一條具體的實習經歷應該怎么樣描述呢?
簡歷有個STAR 法則,有同學可能知道,也看過相關的文章,但是還是不太了解。(三大原則幫你搞定簡歷)
STAR 法則轉化成一句人話其實就是:首先,你要告訴HR 你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其次你怎么做的?最后做的結果怎么樣?
再來舉個例子,下面是我之前在企業組帶的一位實習生,我幫他修改簡歷的前后對比:

修改前

修改后
他其實在我們公司做的主要有三件事情,企業信息錄入(但他作為實習生經理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優化團隊工作效率的方案)、企業庫搭建和市場調查。
我們單獨拿出他第一件事情來看。他作為實習生經理,雖然在信息整理這塊大部分的時間也是進行簡單的錄入信息,但是他實習期間最大的價值卻是在整理過程中,發現了流程上的問題,并且提出了解決辦法。
所以,他寫信息錄入的這段經歷就可以偏重流程優化方面,她優化流程的具體操作是先研究信息處理的過程,然后再細分到不同部分,再提出每個部分的優化方案。經過這一系列的措施之后,在優化流程的結果上就是提升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
所以,從告訴HR 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做的結果上,就寫出了她的第一條經歷。
很多同學說,結果結果很難量化怎么辦?這里有個小技巧,就是你把一件事情做好之后交給你的上司,你的上司會從哪些維度來衡量你這個工作做的好還是不好,比如:工作效率?出錯率? 甚至是你的建議得到肯定和采用都是可以的,只要證明你的價值就可以。
這部分比較難,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練習,比較鼓勵大家可以互相幫改。
很多同學會問,《沒有“相關”實習經歷,該如何寫好簡歷?》我也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有這方面問題的同學可以詳細看。
最后,想跟大家說的是,改簡歷是一個持續且長久的過程,你不能指望別人來“幫你寫”,因為就算別人可以幫你寫出一個90分的簡歷,你面試也可能掛的很慘。
因為寫簡歷其實是一個自我挖掘和總結的過程,只有你對自己的經歷梳理的足夠清晰,才能把你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也才能在面試的時候,不管面試官從哪個方面來問你,你都能對答如流,因為那是經過你深思熟慮后,“故意“寫給面試官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