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被譽為“撬動整個社會向上向善的杠桿”。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教育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必須更加重視教育,努力培養出更多更好能夠滿足黨、國家、人民、時代需要的人才。他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育新人”,就是要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高等院校、各類教師應如何積極熱忱擔當“育新人”歷史使命?湖南日報特約教育界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付宏淵
“育新人,就是要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是馬克思主義人才思想的新發展,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
高校肩負培養青年人才、國家棟梁重任,必須深學篤行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講話精神,深刻理解、把握“育新人”的時代內涵,在擔當“育新人”的偉大使命中走在前列、展現新作為。
“育新人”,必須擦亮人才培養的政治底色
“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始終是高校必須廓清的根本問題。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因此,人才素質和行為必須符合社會發展和歷史方位的需要,必須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鮮明的時代主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新人接續奮斗的生動實踐。高校的歷史使命就是培養出更多具有共產主義堅定信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充滿自信的時代新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人的,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黨的十九大報告用三個“意味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作出了闡釋,但當代大學生對此還普遍缺乏深刻認知和感悟。當代青年有朝氣、有夢想,是可愛、可信、可為的一代,但往往因為缺乏在艱苦環境中的鍛煉,容易沉湎于“小我”感受、滿足于當下快樂,甚至向往“佛系”生活。因此,更需要擦亮人才培養的政治底色,始終把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打底工程”。要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牢固樹立至誠報國的理想目標,腳踏實地、發憤圖強,切實擔負起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的責任。
作為湖南地方高校,要善于詮釋、創新湖湘文化,努力把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優秀湖湘兒女在革命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傳承下來的紅色基因,植入大學生的思想靈魂,培養更多胸懷天下、心系人民、勇于創新、敢于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育新人”,必須把握人才培養的本領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我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育新人”,是黨和國家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
“育新人”核心在“新”,就是要“求真學問、練真本領”,努力把理想之“魂”附于本領之“體”;“育新人”關鍵在“育”。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把“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培養一流人才的一項基礎工作就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
知識是每個人成才的基石,高校“育新人”必 須把握人才培養的本領要求,不斷強化教學主業。要堅持問題導向,保持大學的純粹和寧靜,引導教師回歸教書育人本分,把主要精力投入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辦學 質量和辦學水平,使高校內涵建設、質量提升體現在青年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本領掌握上;引導學生回歸刻苦讀書學習的本位,努力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汲取 反映當今世界新發展的各類新知識,走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育人之路。
“育新人”,必須堅持人才培養的創新引領
創新,是人才的特質,更是民族前進的動力;創新引領是大學的使命。
青年大學生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高校必須大力鼓勵創新、追求創新,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意識、養成創新習慣、鍛造創新精神、增強創新能力。高校更要以創新為引領,探索多元人才培養模式,以滿足經濟社會高質量、快速發展需要。
長沙理工大學多年來堅持“以工為主”特色,充分發揮應用研究優勢,努力把創新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教育教學改革、專業改造、育人文化,切實增強服務、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意識與能力,為交通、電力、水利、輕工等行業培養了一大批創新人才。學校多次在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斬金奪銀,連續3年在湖南“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奪得桂冠,所培養的學生彰顯了“底色亮、有情懷、專業強、勇創新”的人才品格。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指出:“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育新人”正是為造就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根之茂”,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事業的崇高使命。不斷提升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技能才干,我們就能在擔當“育新人”時代使命中書寫更多亮麗新篇章。
(作者系長沙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教授)
來源:《湖南日報》2018年9月11日08版理論智庫
鏈接:http://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18-09/11/content_1338285.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