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水利工程學院黨委緊緊圍繞學校改革發展大局,秉持立德樹人初心,扎實做好“五個到位”,充分發揮黨建在政治領導、學院治理、精神培育、文化塑造等方面的龍頭作用,引領學院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明確黨委責任,黨組織領導和運行機制到位,擔當作為走在前
形成“黨委統一抓、書記全盤抓、班子成員分工抓、行政領導配合抓”的局面。始終突出黨建核心地位,增強基層黨組織的責任意識。加強學院黨委領導,以黨建促科研、黨建助教學、黨建帶工建,激發班子集體合力。
突出政治功能,政治把關作用到位,政治建設走在前
緊緊抓住意識形態工作話語權,用好學院官方網站和“水聞天下”微信公眾號等網絡新媒體平臺,不斷強化正確輿論領導,學院官方網站新聞更新量年均達達350篇以上。牢牢維護校園安全穩定,抵御宗教滲透、防范校園傳教。樹立“鐵思想”、塑造“鐵意志”、帶出“鐵隊伍”。引領全體教師主動參與學院工作,充分發揮黨外人士的作用,凝聚人心,匯聚力量。三年來,學院沒有發生違反黨風黨紀的問題。
強化理論武裝,思想政治工作到位,理論學習走在前
建立學習型黨委。購置發放理論書籍2000余冊,為學生黨員建立了“黨建圖書館”,每年定期為教職工黨員發放理論書籍。探索學習新形式,開展網絡打卡理論學習活動,給黨員過“政治生日”、 給新黨員授徽、“學習強國”先進評比、七一表彰、黨建知識測試、電影黨課、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等。調動支部自主性,教工支部堅持將主題黨日活動與服務地方、專業實踐相結合;學生黨支部通過水環境治理等實踐項目將“學”化為“行”。
做實基層黨建,基層組織制度執行到位,組織建設走在前。
有態度地落實班子集體決策,有效保證院務、黨務公開。有高度地完成支部 “對標爭先”建設、“雙帶頭人”培育等工作,專業教師支部雙帶頭率達100%。各黨支部充分做到“七個有力”,“五化”建設合格率達100%,優秀率達80%。有力度地開展“三會一課”,嚴格進行季度檢查批閱。采取工作分享、專題培訓等形式,堅持支部書記工作例會制度、支部書記集中學習制度。結合學院專業特點,形成了“共治江河湖海,同建綠水青山”的目標朝向,“源潔則流清,形端則影直”的價值共識。
堅持為民服務,推動改革發展到位,建設發展走在前。
以問題為導向,將群眾的迫切期盼作為黨建工作的落腳點;暢通反映問題、建言獻策的渠道。以查擺為導向,及時認真處理每年民主生活會期間收集查擺的問題。三年來,改善學院辦公環境和科研條件,為每一名教師提供工位,重新規劃布置研究生工作室;建設健身房,配備健身器材;實施了科研助推計劃。以服務為導向,堅持“以學為本,以學促行,以行強學,以行踐諾”,走出校園,利用專業優勢,助力扶貧攻堅,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以人文關懷為導向,做實做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為疫情捐款覆蓋面達到100%,并涌現出危潤初老師和王菲同學等抗疫典型。
黨建引領發展,全院各項工作取得突出成績。
1、黨建工作成績突出。學院黨委獲第二批全省高校黨建“標桿院系”;院黨委書記喻玲娜同志被評為第二批全省高校“黨務工作示范崗”;水文系黨支部書記危潤初同志獲第二批全省高校教工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標兵”。學院黨委連續2年獲校“優秀基層黨組織”,連續2年獲校“黨風廉政建設單位”。學院黨委、水文與水資源系黨支部被評為校首批基層黨建工作示范點,在2020年的校級特色支部創建驗收中,水文與水資源系教工黨支部被評為“優秀”。
2、集體榮譽凝神聚力。學院連續4年獲校優秀教學基層組織,2020年獲得“湖南省優秀教學基層組織”;連續2年獲校“優秀基層工會組織”,2020年獲“湖南省模范職工小家”。連續3年獲校“綜合治理先進單位”,2020年獲校級宣傳工作先進集體。張貴金老師及其團隊獲湖南省科學進步二等獎;程永舟老師及其團隊獲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姚宇老師及其團隊獲中國航海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傳大禹精神 育時代新人—專業社團實踐育人模式探索”項目,獲全國水利院校德育教育優秀成果三等獎;《水泵與泵站》課程獲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線下一流本科課程,并被教指委列為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在線課程資源共享目錄。
3、學科專業取得突破。三年來,學院獲批水利工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新增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個。科研進校經費逐年大幅增加,較三年前,翻了一番。
4、科學研究服務地方。學院教師在《湖南日報》發表兩篇理論智庫文章,為洞庭湖治理保護和開發獻言獻策。學院積極貫徹落實時任省委書記杜家來我校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完成了洞庭湖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和洞庭湖科研課題。水文與水資源系黨支部開展的“踐行在路上,服務在心上”的項目建設,重走紅軍長征地,將專業服務落在三湘大地,多次被全國多家媒體報道。
5、先進個人引領前行。學院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師生黨員。姚宇同志獲“青年長江學者”榮譽稱號,實現了我院“四青人才”零的突破。2名老師榮獲“湖湘青年英才”,“湖湘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湖湘高層次人才聚集工程-創新人才”各1人。行走在非洲大地的“徐霞客”式學者危潤初同志海外科研的事跡、在海外為祖國緊急籌集抗疫口罩的故事,先后兩次被多家媒體報道。還有一批傳承大禹精神的優秀學生代表,充分體現了水利學院人才培養的成效。
展望未來,水利學院將立足“新階段”,強化黨員干部思想意識的提升,打造特色平臺;努力服務“新格局”,推動黨員用專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建設更多特色支部;逐步展現“新作為”,促進學院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為湖南省的“三高四新”貢獻長理水利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