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節(jié),全國人民眾志成城、齊心協(xié)力戰(zhàn)疫情。對于遠在南非訪學的水利學院危潤初老師來說,同樣如此。
“身為一名黨員,必須時刻積極主動地為黨和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時候黨員不上,誰上!”訪學期間,得知祖國疫情,危潤初心急如焚。從除夕開始,他每天背著十幾萬南非蘭特(南非貨幣單位)奔波于各大藥店采購口罩、聯(lián)系廠家和批發(fā)商,最終將一萬一千多只N95型口罩通過疫情防控物資綠色通道火速運回湖南,并在訂購的13萬只口罩“流產”時強忍淚水,把零買的普通外科口罩連同5000元現(xiàn)金一起捐給了南非的華人華僑組織,支援國內疫情最嚴重的湖北。這一舉動經媒體報道后,感動了無數讀者。
這不是危潤初偶然的選擇。自2014年博士畢業(yè)后來校工作的這幾年,他一直用行動詮釋著自己名字的內涵:“潤”心如“初”。
教書育人:把學生裝在心最軟處
“作為一名教師,能影響學生是我快樂的源泉。”危潤初認為,學生會時刻關注老師們的動態(tài),老師的德行作風、科研水平、教學態(tài)度,學生都看在眼里,因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最有效的方法是老師的身體力行。
2016年,危潤初承擔的《綜合地質學》需要課程實習,為了給學生最好的實習體驗,他帶著一名研究生在長沙周邊跑了一個星期,尋找最好的實習路線和實習點。其中偏僻鄉(xiāng)鎮(zhèn)的山間田頭是考察的重點,一次行經山間窄路,車子差點翻進山溝。
因為有了充分的準備,那次實習非常成功。實習結束后,許多同學悄悄地在報告里夾紙條表達對危老師的感謝,其中一個同學寫道:“這是我經歷的最震撼的一次實習,謝謝您的認真、您的付出、您的執(zhí)著,我保證以后一定像您一樣認真對待學習、對待生活!”
執(zhí)教5年來,危潤初指導的課程實習、認識實習、畢業(yè)實習等,都是自己先行踏勘,經過認真思考后才最終確定實習路線,以保證為同學們提供最好的實習素材,最大程度地提高實習教學效果。
除了教學本身,學生的一切始終被裝在危潤初內心最重要最柔軟的地方。
這與他自己的經歷有關。危潤初出生在偏遠農村,5歲時母親因病去世,12歲那年父親又患上了嚴重的腎衰竭。剛上大學時,他因為寒假買不起車票而沒回家過年,但要強的他沒有告訴任何人。因此,他能深刻體會到學生最需要的是什么,始終抱著一顆同理心去關心學生,站在學生的立場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和需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們。
5年來,危潤初為學生開展心理輔導累計上百次。作為專業(yè)教師,他曾獲得學校“優(yōu)秀心理輔導教師”稱號。他擔任班主任的2015級水文班考研錄取率達46.7%。
社會服務:把論文寫到田間地頭
危潤初的研究方向是地下水文演化。為了熟悉湖南地下水的基本情況,近4年來,他驅車跑遍了省內所有的縣,總里程超過了6萬公里,硬是跑出來一個“湖南通”;先后與水利、國土、地礦、環(huán)境、交通等部門的20余家單位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
地下水研究,野外調研是第一位的。平時,只要沒有其他任務,危潤初就會主動跟隨相關單位去野外學習。2017年5月,他跟隨中國地質調查局桂林巖溶所的項目組在野外連續(xù)工作了將近半個月,其吃苦耐勞的精神得到了該單位的高度贊賞,也開啟了他與該單位長期科研合作的大門。
危潤初先后參與過湖南省地調院、湖南省地礦局四〇二隊、湖南省地礦局四一六隊、湖南省地礦局四一八隊、湖南省有色地質局二四七隊、湖南省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總站、湖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桂林巖溶地質研究所等單位30余個項目的野外調查任務,獲得了豐富的野外工作經驗和科研素材。
努力和堅持總會有回報。任教以來,危潤初成功申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教育廳基金等縱向科研項目4項,簽訂橫向科研項目合同15份,其中非洲科研項目4項;先后被聘為中國地質學會巖溶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地質學會地熱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湖南省海綿城市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在做好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同時,危潤初利用所學,踐行著科研服務社會的責任。自2014年以來,他先后赴懷化中方蒿吉坪瑤族鄉(xiāng)、永順縣撫志鄉(xiāng)、龍山縣洗洛鄉(xiāng)、綏寧縣黃桑鄉(xiāng)、新寧縣枧桿山、新田縣新圩鎮(zhèn)、新邵縣嚴塘鎮(zhèn)等貧困村鎮(zhèn)開展義務扶貧找水工作,為10余個村子科學定位水井,打出了優(yōu)質地下水;義務擔任湖南省發(fā)改委顧問,對全省的飲用水企業(yè)開展全面調研,為省內天然飲用水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技術指導;在他的全力參與下,湖南省統(tǒng)一公共礦泉水品牌“沁瀟湘”已全面上市,他本人也被推選為湖南省天然飲用水產業(yè)協(xié)會秘書長。
支部建設:把紅牌專業(yè)帶成全省示范
危潤初到學校工作時,水利學院水文與水資源系正處于發(fā)展的最困難階段,連續(xù)2次被列為紅牌專業(yè),全系師生的信心遭受了較嚴重的沖擊。看到這一切,危潤初內心很難過,但他并未喪失斗志,始終認為只要行業(yè)在,水文與水資源系就有希望。
年少為了求學,危潤初曾做過泥工、收過破爛、賣過小菜、擺過地攤,特殊的成長環(huán)境鑄就了他堅強剛毅、無畏艱難的性格,“最難的時間我都熬過來了,難道還會有比那時候更難熬的?”他相信,只要有理想和激情,總能撥云見日。
也是從那個時候起,只要系里、院里安排的任務,他都會不折不扣地完成;只要他認為對本系的發(fā)展有好處的事情,他都會主動去做。
2017年,危潤初開始擔任水文系黨支部書記兼系副主任。上任伊始,他狠抓黨建引領,創(chuàng)特色支部,黨支部“腳踏田間地頭,踐行‘兩學一做’”成為全省示范典型,并代表學校參加了教育部“兩學一做”黨支部風采展示;他本人也于2018年實現(xiàn)“雙帶頭人”立項。
在黨建引領下,危潤初主動開展水文專業(yè)野外實習基地、校內實驗室的規(guī)劃與建設工作。通過努力,他所在的專業(yè)團隊完成了長沙周邊區(qū)域的調查,規(guī)范了“自然地理與地質學實習”“地下水文學實習”“畢業(yè)實習”等路線及野外備課;完成了“水文綜合實驗室”“水文過程野外試驗場”等規(guī)劃設計,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逐步完善;通過野外調研,先后給相關部門遞交基層水利建設、自然災害、水污染等問題建議文件300余份,很多建議已經成為水利行業(yè)“紅頭文件”。
曾有老師問危潤初:“為什么你總能這么積極地、充滿激情地工作?”他說:“勇于擔當,是共產黨員的最基本要求。自入黨以來,不管在哪,不管是什么崗位,我從來沒有忘記身上的責任。”
海外科研:把目光投向“一帶一路”
為了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挖掘科研潛力,盡快提升本專業(yè)實力,危潤初在研究湖南“巖溶地下水”的同時,借力“一帶一路”,與中工國際、中煤國際、袁氏國際等20余家涉外工程企業(yè)建立了合作關系,全力開拓非洲水文研究方向,打開了非洲科研的良好局面。
2014年起,危潤初一直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在非洲開展水資源研究。那年年底,他參加了“馬達加斯加蘇阿拉拉水資源研究”項目,在條件異常艱苦的野外一待就是4個月。
“沒水、缺電,上網看天氣;高溫、紅日,防蚊蟲瘧疾。”這是非洲野外工作的真實寫照。就是在這種條件下,危潤初先后5次深入草原腹地開展野外調查。
在野外調查,尤其是非洲的野外調查,遇到的困難是一般人不敢想象的。非洲的太陽輻射特別強,盡管做了防護措施,但是回到駐地洗澡后,肩上的皮膚會一塊一塊往下掉;熱帶草原氣候濕季多暴雨,讓本就非常難走的泥路更是寸步難行,而且常有路塌、橋垮的情況;草原上蚊蟲數量超乎想象,前一天晚上下完雨,第二天早晨蚊帳上、地板上就是烏壓壓的一片蚊蟲;熱帶草原平均氣溫在30℃以上,由于缺電,他們無法使用電扇、空調降溫,每晚睡覺都是煎熬……
在這種條件下,危潤初和團隊成員還是出色地完成了科研任務,贏得了委托方的高度贊賞,也打出了海外科研的“長理”品牌。近3年,他先后承擔非洲水資源項目4項,先后赴馬達加斯加、尼日利亞、幾內亞比紹等國開展工作,為中國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貢獻了省屬高校的智慧。
2019年11月,危潤初選擇南非西開普大學開始了為期一年的訪學,“作為學者,要有內心的價值選擇和追求。我在非洲的水資源研究一直會堅持下去。”危潤初說。(記者 理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