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地考察高山臍橙種植園

參觀枧桿山村農家書屋
5月9日至10日,校黨委書記付宏淵,黨委副書記鄒宏如,副校長蔣昌波等校領導在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的陪同下來到我校扶貧點新寧縣水廟鎮枧桿山村調研指導駐村精準扶貧工作。邵陽市人大副主任、新寧縣委書記秦立軍,新寧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林清華,新寧縣副縣長徐立華,新寧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唐吉宏,水廟鎮黨委書記彭小平等陪同調研。
9日下午,付宏淵一行深入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查看了安置點房屋的面積、布局及采光條件等,詳細詢問了工程建設情況。隨后,付宏淵一行來到枧桿山村文化活動中心,先后參觀了村級綜合服務平臺功能室、文化大禮堂、村級文化長廊和村級文化廣場,對其中的愛心公益超市、農家書屋、芒果視聽文化站等富有創意的基礎設施稱贊不已。付宏淵指出,這些設施的建設理念和建設條件都已經達到了較高水平,豐富和改善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值得大力推廣。
在枧桿山村生態臍橙園、水稻生態循環種養試驗田及梅花鹿養殖場,付宏淵一行認真聽取了工作人員介紹農產品生產過程,了解了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產業基地的建設情況,對扶貧工作隊提出的創新“互聯網+農業+農副產品”營銷模式,通過推進消費扶貧、電商扶貧等精準扶貧工程帶動貧困戶增收等措施表示肯定。
付宏淵一行登門入戶走訪了結對幫扶貧困戶和五保戶,與村民群眾進行親切交流,細致深入地了解了村民的住房條件、收入水平、健康狀況,并交代扶貧隊工作人員要繼續關注困難群眾,盡全力幫助他們解決生活難題。

召開扶貧工作匯報會
10日上午8:30,校領導在村級綜合服務平臺二樓會議室召開了扶貧工作匯報會。會議由鄒宏如主持,聽取了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宋劉斌就駐村一年多來的工作成效、挑戰及2019年工作重點和幫扶計劃等相關情況的匯報。彭小平匯報了扶貧最后階段的工作難點及相應解決措施。唐吉宏表示在我校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努力下,各項扶貧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期待校地攜手共同幫助困難家庭早日脫貧。
付宏淵指出,一年時間枧桿山村發生的巨大變化,得益于省市縣鎮各級黨組織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以及扶貧工作隊的清晰思路和不懈努力。必須堅持將扶貧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持之以恒將其做好。針對后階段的扶貧工作,付宏淵提出要做到“三聚焦”和“三結合”:一是要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堅持“授人以魚”與“授人以漁”相結合,努力做好精準扶貧和脫貧攻堅工作。二是要聚焦集體產業經濟和合作社的多種經營,堅持“扶志”與“扶智”相結合,努力做好人崗對接、穩定就業和攜手奔小康工作。三是要聚焦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堅持文化引領和基層黨組織建設相結合,做好村民自治和社會主義新農村新風新貌的建設工作。

召開抓基層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座談會
10日上午10:00,校領導在村級綜合服務平臺一樓會議室召開抓基層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座談會。扶貧工作隊、縣鄉領導、駐村干部、村干部、黨員代表參加會議。枧桿山村黨支部書記楊忠祥匯報了一年來村里的扶貧工作情況以及下一步的打算。枧桿山村村委會主任龍艷洲總結了一年多來村里發生的喜人變化,對學校駐村扶貧工作隊表示衷心感謝,同時號召全體黨員配合扶貧隊工作,齊心協力早日脫貧。村內黨員紛紛就黨和政府的利民政策、自身生活條件的提升改善、對扶貧隊的感激和建議等方面發表了自己的感想。彭小平和唐吉宏分別就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提出了很好具體可行的意見和建議。
付宏淵對各位父老鄉親一年多來對學校駐村扶貧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同時希望各位黨員同志能夠不忘初心、不忘宗旨、不忘事業,帶頭宣傳好黨的方針政策,帶頭支持美麗鄉村的建設,帶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早日攜手奔小康。
座談會結束后,付宏淵一行在林清華的陪同下考察了大棚生態酵素種植基地,了解了基地水果黃瓜、哈密瓜、西瓜的種植周期和產銷情況。
2018年3月21日,我校扶貧工作隊進駐枧桿山村開展幫扶工作。工作隊按照中央和省、市、縣對精準扶貧、駐村幫扶工作的具體要求,在學校黨委、行政的正確領導和科學指導下,堅持“因地制宜、統籌規劃、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分類指導、精準施策”的原則,積極推進“以購代捐”消費扶貧,大力發展產業項目,制定了“3+1+N”產業發展規劃,即組建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創建1個扶貧車間,構建N種“姊妹村”致富模式,通過發展水稻、油菜花、臍橙、大棚果蔬、苗木、楠竹、羊肚菌、養雞、養鹿、光伏發電、手工活加工等產業,打造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產業基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強力助推當地群眾脫貧致富。
同時,扶貧工作隊積極開展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對村組道路、林道、機耕道、臍橙園道路、水渠、山塘、節水窖和橋梁進行新建與維修;完善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長效機制;加強文化陣地建設,推進村級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建好文化大禮堂、農家書屋、芒果視聽文化站、愛心公益超市、村級文化長廊和文化廣場,組成“枧桿山村文化活動中心”。
下一階段,扶貧隊的重點工作是抓好培育后續產業扶持和如何確保搬遷的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問題。為此,工作隊制定了相應幫扶工作計劃:建設150畝高山生態臍橙園,打造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產業基地,確保2019年通過入股分紅、土地流轉、開墾、管護等方式增加貧困人口收入;發展水稻種植600畝,其中綠色水稻500畝,高標準有機水稻100畝,把水稻生產作為全村的主導產業;通過發展200平米扶貧手工車間,促進部分貧困戶實現勞動力轉移就業;依托學校專業學科優勢,創新“互聯網+農業+農副產品”營銷模式,大力推進消費扶貧、電商扶貧等精準扶貧工程,帶動貧困戶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確保到2019年年底全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出列,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文/劉飄逸 圖/黃偉 審/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