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繼承黨的優良傳統,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教育黨員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10月26-27日,國際工學院黨委組織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黨外人士等前往核工業七一一功勛鈾礦舊址、湘南起義紀念館、沙洲村“半條被子”舊址參觀學習,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26日下午,大家來到核工業七一一功勛鈾礦舊址。七一一礦是我國最早發現和勘探的大型鈾礦,是“五廠三礦”之一,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提供了合格的原料。展廳里一幅幅圖片、一篇篇文稿、一件件實物“講述”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千名專業技術人員,在這里為我國的“兩彈一艇”工程的早日實現付出了青春、熱血乃至寶貴的生命,生動詮釋了七一一礦的崢嶸歲月與光輝歷史。
“點燃土地革命的‘第一把火’”。27日上午,大家先來到了湘南起義紀念館。湘南起義是由朱德、陳毅和中共湘南特委共同領導、組織發動的一次偉大的武裝起義,創造了用正規武裝支持和推動廣大農民暴動,把武裝起義、建立政權與土地革命結合起來的初步經驗,進行了土地革命的最初嘗試。它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發展,對探索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具有深遠意義。館內豐富的文物和圖片資料,不僅展示了革命先輩們的光輝事跡,還增進了大家對那段艱苦卓絕的革命歲月的認識。
“半條被子”,溫暖中國!緊接著,大家來到了“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汝城縣文明鄉沙洲村。參觀了“半條被子”紀念廣場以及故事發生地舊址,并探訪了徐解秀老人的后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深情的歷史。在湖南汝城縣沙州村,三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老人說,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在紅色舊址,大家透過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實物,深刻感受到了紅軍長征時期的艱苦歲月和軍民魚水情深。
通過此次活動,大家不僅深入了解了黨的光輝歷程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更在心靈深處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黨性教育和精神洗禮。大家紛紛表示,要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見之于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堅定的信念投身到學院的各項工作中去,為推動國際工學院的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此次活動也進一步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學院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組織保障。
(圖/唐宏敏 文/凌冰 一審/熊杰 二審/喬法光 三審/黃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