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在學習之余,鍛煉學生意志、提高學生能力、開拓學生視野,在實踐中成長和提高,國際學院開展了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假期里,國際學子緊緊圍繞活動主題,從不同的角度出發,開展了線上和線下的豐富實踐和調研。在收集到的暑期實踐報告中,共有43份屬于線上調研。其中,線上調研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一是關于疫情下社會現象的調研分析。土木1901班黃天樂組在易芙蓉老師的指導下,對疫情后愛爾眼科市場競爭力做出了分析,并提出:愛爾眼科缺乏技術創新,在以后的競爭中可能會處于劣勢。土木教改1901班許家俊組采用網絡調查問卷對疫情下的就業質量進行了分析,通過對不同高校的畢業大學生就業流向及狀況等問題的調查,得出“雖然就業求職遭到諸多困難,但變局也給他們帶來了新機遇”的結論。
二是關于疫情期間大學生居家的相關情況的調研。土木1902班的謝愉杰帶領組員對疫情期間大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調查,他們認為疫情期間絕大多數大學生仍保持認真學習的態度,但學習意識缺乏科學性;電氣1902班的趙博雅組開展了大學生“掛”網課的調查,他們發現大學生掛著網課干其他事情的現象非常普遍,并認為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習動力的不足,學生應及時改正調整;土木教改1901班的張家明組結合網絡調查問卷及線上交流的方式進行了關于疫情對大學生運動影響調查,得出疫情期間大學生運動鍛煉次數較多,但線上體育課效果欠佳的結論,他們認為學校應提升同學們對線上體育課教學的積極性。
通過暑期的線上調研,相信國際學子們已經進一步地了解了社會,也在實踐中增長了見識、鍛煉了自己的才干、培養了自己的韌性。通過線上社會實踐的磨練,他們也深深認識到社會實踐是一筆財富。這為今后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也希望大家能堅持社會實踐與了解國情,服務與社會相結合,為國家與社會的發展出謀劃策。
(文/倪守謙、肖翼邦、王懿 圖/倪守謙 審/張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