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9日下午,食品生物技術學科帶頭人陶鈞教授/博士應邀在工科三號樓A-207教室為學院學子作了一場關于“衰老與抗衰老的新理論與新方法”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化學學院副院長王明彥主持,學院教師、研究生及本科生80多人參加。
陶鈞教授長期從事營養與健康教學與研究,并在這個領域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在本次報告中,陶鈞教授首先介紹了有關衰老的十幾種假說,并給予了科學評價;重點介紹了目前最受重視的過氧化與抗氧化理論——自由基學說,指出了它的缺陷和不足。然后,介紹了自己在衰老與抗衰老研究中獲得的新發現和新發明,重點介紹了有關衰老與抗衰老的更先進、更全面、更系統的新理論和新方法及其應用效果;闡述了營養防病抗衰老新理論與新方法在防治慢性疾病、提高生命質量、延緩衰老、解決醫學難題和研究開發防病抗衰老新藥方面的應用前景和科學意義。
在歷時1個半小時的講座中,陶教授把理論與自己的親身科研實踐結合,深入淺出地報告了衰老與抗衰老領域的新成果和新進展,并詳細回答了師生的提問,讓師生對這一科研領域有了深刻的了解。報告結束時,師生以熱烈的掌聲對陶鈞教授的精彩報告表示感謝。
陶鈞教授簡介:
2005年畢業于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獲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現為食品生物技術學科帶頭人、是多種國家級項目和國家獎勵的通訊評審專家,湖南省公共營養師考試與評審專家組組長。中國營養學會和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會員。主要研究領域與方向有:營養與健康、基因結構與功能、生化與分子遺傳學等。主持或參與完成省部級科研課題10多項,在營養防病抗衰老研究中,初步闡明了慢性疾病和衰老發生的主要原因和機制,發明了控制慢性疾病和衰老的保健藥物,并闡明了其作用機制。從天麻基因組中克隆和鑒定了5個特異DNA分子標記序列,已被美國的NCBI的GenBank收錄,并研究和證明了它們的潛在重要性。研究了湖南地方豬的遺傳分化和種質特點,并進行了系統分類,闡明了湖南地方豬與東亞地方豬和歐美豬的親緣關系以及它們的起源。發現了豬血清蛋白質系統等位基因頻率在選育中的變化趨勢和幾個與優良生產性狀相關的優勢等位基因。在國際國內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其中10多篇被SCI和EI及聯合國《AGRINEX》收錄。獲得發明專利4項,獲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一項,湖南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