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稻種,填滿天下糧倉?!按焊⑾脑拧⑶锸?、冬藏”,袁隆平用一粒種子幫助中國人端牢了飯碗,改變了世界。近日,化學化工學院應化本科生黨支部學生黨員走進隆平水稻博物館,了解一株水稻的歷史,感受雜交水稻產業化的發展成就,走進袁隆平院士的追夢人生,傳承勞動與奮斗的精神。
在袁隆平逝世兩周年之際,為了表達對先生的緬懷,進一步領悟勞動精神的深刻內涵,學生黨員在參觀博物館前首先圍繞“越千年稻花香,感禾下乘涼夢”為主題進行了手工作品制作。他們采用水彩筆、油畫棒、剪紙、粘土等多種材料,創作了“裸眼3D畫”、“大碗米飯”、“秋收圖”等手工作品。“我們用黃色和綠色的卡紙制作水稻穗。金黃的稻穗譜寫了農耕社會的絢麗華章,奏響了華夏大地的文明弦歌,寄托了人類生活的美好向往。”學生黨員劉遲緣向大家敘述著作品的創作理念。

(圖1-學生黨員制作手工作品)

(圖2-學生黨員展示手工作品)
“中國的水稻種植史,不僅僅是栽培一種農作物的歷史,更是一部中華民族不斷開拓、墾殖、成長、進步的史詩?!睂W生黨員跟隨著博物館講解員的介紹走進水稻歷史展廳,了解一株水稻的歷史,感受民族的進步和祖國的發展。展廳分別通過實物、圖片、多媒體、場景等方式,向大家展示雜交水稻的生產過程和發展歷史,以及稻作文化和水稻科技。一幀幀圖片,一幅幅畫卷,一個個故事, 筑就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稻米之路、 文化之路、 文明之路。

(圖3-學生黨員正在參觀水稻歷史展廳)
“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鷗?!痹谠∑脚c雜交水稻展廳,學生黨員走進袁隆平院士的追夢人生。他的人格魅力就像一袋袋精神食糧,滋潤著大家的心靈。“國士無雙,精神永存。袁隆平爺爺一生守望稻田,把稻香送給全世界,他以他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家國情懷,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永遠抹不去的記憶。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向這位禾下英雄學習,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把實現自身價值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類發展之中,努力學習,勤奮工作,奮力譜寫新時代的勞動者之歌。”學生黨員李讓表示。

(圖3-應化本科生黨支部支部成員合照留念)
青春的誓言如稻苗蓬勃,傳承的決心如稻穗飽滿。學生黨員紛紛表示,“我們應該做一粒好種子,傳承勞動精神和奮斗精神,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圖文/孫佳樂,李帥,審核/任艮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