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入了解漢壽縣城鄉環衛一體化PPP項目,學習智能運維、數據互聯下的垃圾分類處理模式,7月25日,長沙理工大學綠夢之行實踐團去往漢壽·中聯全環境智慧運營中心參觀學習縣域環境治理“漢壽模式”。
中聯全環境智慧運營中心熱情接待了實踐隊員,并派專人帶領實踐團成員參觀漢壽·中聯全環境智慧運營中心,為隊員們具體介紹了漢壽縣的環境治理文化和垃圾分類合作項目。首先實踐團在大廳觀看漢壽縣環境治理宣傳視頻,作為重要的楚文化傳承地和滄浪文化的發源地,承載深厚歷史底蘊的漢壽縣一向重視環境治理,力求打造“鳥語花香,生態宜居”的人居環境,而垃圾分類更是現階段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工作重心。
走進智慧運營中心展區,講解員表示從2015年簽訂政府和中聯重科股份公司合資的PPP項目以來,目前城區共有238.6萬m2道路清掃保潔智能化,建有27個鄉鎮全覆蓋垃圾收運系統,涵蓋包括分類垃圾桶、垃圾車、吸污車、洗掃車、灑水車、環衛信息系統等設備管理及垃圾收集站的供配電、給排水、消防設施的建設,鄉鎮污水處理站、垃圾轉運站等處理項目采取“一圈、二減、三無、四+”特色模式,劃分為集鎮級、村莊級、散戶三種技術路線,因地制宜采用集成一體化智能設備,從而推行綠色治理、節能降耗的智能處理方案。
此外,講解員為我們展示了實時共享云平臺的動態監測,從監控中可觀察到機械化清洗、人工作業、人機結合作業三種方式結合的智能運行體系,隨時了解垃圾壓縮站、運輸車的各種性能指標和工作實況。
此次參觀學習讓實踐團實地體會到科技智能對漢壽縣垃圾分類工作的推動作用,感受到大數據分析、云平臺監測等新技術的綠色高效。綠夢之行實踐團將領悟漢壽模式蘊含的智慧,學好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用理論和行動為推進垃圾分類獻計獻力。
(圖文/向敏 審/汪功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