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1日,英國皇家化學會雜志《Analytical Methods》副主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化學系博士生導師、劉玨文副教授應邀訪問了長沙理工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并進行了座談與學術報告交流,學術報告會議由副院長曹忠教授主持,化學、化工等相關學科的老師、研究生和本科生100余人聆聽了報告。
劉玨文老師作了主題為“Interfacing DNA with metal ions, metal oxides, and metal nanoparticles”的化學前沿學術報告。他從科研選題、實驗設計、方案開展以及成果總結等多角度系統地闡述了課題組的研究工作。劉老師課題組圍繞DNA如何與金屬離子、金屬氧化物、金屬納米顆粒的相互作用開展了一系列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發現了DNA通過磷酸骨架以及堿基與金屬作用的機理,通過鹽濃度的調節、pH的調控、堿基序列的編碼,成功實現了DNA在金屬納米顆粒上的非共價修飾,相比于傳統的巰基介導修飾方法,具有更加快速、簡便、廉價的優勢,為功能材料的制備、納米探針的構建等提供了有效的新方法,在材料科學、分析化學、生物學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學術報告會后,劉玨文老師對現場老師和同學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解答,氣氛非常活躍。劉玨文老師的詳細講解、透徹分析讓聆聽報告的師生們受益匪淺,對我?;瘜W/分析化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生物科學等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與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附個人簡介:
劉玨文,男,博士,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英國皇家化學會雜志《Analytical Methods》副主編。2000年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系,獲得學士學位。2005年獲美國伊利諾伊大學(UIUC)化學系博士學位(導師Yi Lu教授)。2005-2007年繼續在Dr. Yi Lu實驗室進行博士后工作。2007-2009年在美國新墨西哥大學和Sandia國家實驗室進行基于介孔氧化硅的藥物傳遞系統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導師 C. Jeffrey Brinker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從2009年起受聘于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獲得加拿大自然科學基金、加拿大創新基金、加拿大化學會Fred Beamish獎、安大略省青年研究者獎等多項研究資助。近年來,發表期刊研究論文和書籍章節共計180余篇,其中Acc. Chem. Res. (1), Chem. Rev. (1), PNAS (2), J. Am. Chem. Soc. (19), Angew. Chem. Int. Ed. (6), Adv. Mater. (3), Anal. Chem. (18), 引用數達10000余次,其中引用超過100次的有30篇?,F主要從事核酸適配體、納米材料和軟物質的分析化學、物理化學、以及表面性質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