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最近最好的2019中文,最好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大全

統一認證VPN入口

學科學術

當前位置: 長沙理工大學 > 學科學術 > 正文

預告:2018年土木工程學科前沿論壇研討會

發布日期:2018年11月11日  來源:土木學院

(一)

報告承辦單位:土木工程學院

報告內容:基于震后可恢復的橋梁抗震設計發展

報告人姓名:李建中

報告人所在單位:同濟大學

報告人職稱/職務及學術頭銜

報告時間201811128:40(周一上午)

報告地點:工科二號樓B301

報告人簡介:

李建中現為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同濟大學多功能振動臺試驗室主任。主要社會兼職有:(1)國際橋梁抗震學會副主席,(2)中國公路學會工程設計分會副主任委員。

李建中教授長期從事橋梁工程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在橋梁抗震理論、橋梁減震技術和車橋振動方面研究方面取得多項成果。主持編寫我國《城市橋梁抗震設計規范》, 參編國家和行業規范4部。完成了多項國家自然基金,973課題等國家級課題研究;主持完成了武漢天興洲公鐵兩用斜拉橋、滬通公鐵兩用長江大橋、泰州長江大橋、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等多項重大橋梁抗震性能研究工作。國內外發表論文300余篇,編著3部,獲發明專利5項,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排名2),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 

 

 

(二)

報告承辦單位:土木工程學院

報告內容:基于震后可恢復的橋梁抗震設計發展

報告人姓名:滕軍

報告人所在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

報告人職稱/職務及學術頭銜

報告時間201811129:40(周一上午)

報告地點:工科二號樓B301

報告人簡介:

滕軍,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課題1項、國家研發計劃重點專項課題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7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中美)合作研究項目1項。主要社會兼職包括中國振動工程學會結構健康監測和抗振控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副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評議專家組成員等。

滕軍提出基于最優失效模式的抗災結構體系及設計理論,搭建了成套的結構抗震分析和評價平臺,建立了系統的結構災害監測和控制的理論、技術和方法,并進行了重大工程的實踐,其中結構健康監測成套技術應用于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深圳市民中心、萬科中心、深圳灣體育中心等;結構振動控制成套技術應用于廣州塔、深圳京基100、深圳梧桐山電視塔等,結構抗震理論和方法應用于數十項超限建筑的抗震性能化設計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5項。出版專著2部,參編國家標準3本,發明專利5項,發表論文300余篇,SCIEI收錄270篇。 

 

(三)

報告承辦單位:土木工程學院

報告內容:FRP加固RC橋梁構件的環境疲勞/耐久性能

報告人姓名:黃培彥

報告人所在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報告人職稱/職務及學術頭銜

報告時間2018111210:50(周一上午)

報告地點:工科二號樓B301

報告人簡介:

黃培彥,男,工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導,華南理工大學工程材料行為研究所所長。曾任華南理工大學交通學院院長、中國力學學會第8-9屆常務理事,第8-9屆實驗力學專委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橋梁結構耐久性、疲勞與斷裂力學。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等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6部,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3項(均排名1)、發明專利10余項。

現被聘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咨詢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會評專家;國家科技獎、教育部科技獎、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的評審專家。

 

 

 

 

(四)

報告內容:多動力作用下高速鐵路軌道-橋梁結構體系動力學及安全防控

報告人姓名:蔣麗忠

報告人所在單位:中南大學

報告人職稱/職務及學術頭銜

報告時間2018111214:30(周一上午)

報告地點:工科二號樓B301

報告人簡介:

蔣麗忠,男,1971.12出生,1994年本科畢業于湘潭大學,1999年博士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現任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高速鐵路建造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高速鐵路工程結構抗震設計與減隔震技術研究團隊帶頭人 
2018
5月,蔣麗忠入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蔣麗忠教授一直從事結構工程學科的教學、科研與技術開發工作,在近十年間多次主持了國家863計劃、鐵道部重大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其團隊圍繞我國鐵路提升工程建設需求,針對高速鐵路橋梁減震隔震技術、地震作用下車-橋耦合動力作用、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抗震性能及結構與基礎的共同作用等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開展攻關研究。目前已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  

 

 

 

 

 

 

(五)

報告內容:氧化石墨烯對水泥水化歷程的調控機理研究

報告人姓名:王琴

報告人所在單位:北京建筑大學

報告人職稱/職務及學術頭銜

報告時間2018111215:30(周一上午)

報告地點:工科二號樓B301

報告人簡介:

王琴,北京建筑大學土木學院教授,華東理工大學博士,清華大學、美國西北大學訪問學者。研究領域:氧化石墨烯水泥基復合材料;功能性外加劑;機敏性水泥基復合材料。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7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氧化石墨烯對水泥水化歷程的調控機理研究”、北京市教委項目“應力自感知水泥基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結構損傷監測應用”和多項企業新材料研發課題。主要行業協會兼職: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材料分會防護與修復材料及應用技術專委會委員;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非金屬建筑材料微觀測試與分析專委會委員;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預拌混凝土分會專委會委員。 

 

 

 

 

 

 

 

 

 

 

(六)

報告內容:Bridge Deck-Wave Interaction and Engineering Perspective on Wave-load Mitigation Methods

報告人姓名:徐國際

報告人所在單位:西南交通大學

報告人職稱/職務及學術頭銜:

報告時間2018111216:10(周一上午)

報告地點:工科二號樓B301

報告人簡介:

徐國際博士現就職于美國圣母大學(US News美國大學綜合排名第18位)助理研究教授,在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風工程協會主席Ahsan Kareem團隊里擔任重要研究職務。博士階段主要研究方向位颶風以及海嘯下各種波浪的生成,波浪作用于近海橋梁結構,流固耦合效應,和波浪橋梁相互作用評估框架等。主要學術兼職包括美國土木工程協會會員,美國土木工程協會下工程力學(EMIEngineering Mechanics Institute)流體動力委員會(FDCFluid Dynamics Committee)委員和近海岸協會(COPRICoastsOceansPorts&Rivers Institute)會員,以及十幾個國際期刊的審稿人。近5年以來,徐國際博士總共撰寫SCI期刊文章28篇(其中23篇已發表或接收),所屬文章發表于《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Engineering Structures》,《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Computer & Structures》等國際權威期刊;在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3篇;專著1部。

  • <samp id="20me8"></samp>
    <fieldset id="20me8"><var id="20me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