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下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青年學者、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博士生導師聶舟教授來我校化學學院進行學術交流講學。聶舟教授在云塘校區工科三號樓A-320報告廳作了題為“科研創新與學科交叉”的學術報告,本次報告是我校研究生“博力學術論壇” 子活動之一,報告會由化學學院院長楊榮華主持,化學、化工、食品、輕化等相關學科的教師和研究生100余人參加。

報告中,聶舟首先介紹了Nobel獎得者Linus Pauling和鐮刀型貧血癥、Frederick Sanger和核酸測序、Kary B. Mullis和聚合酶鏈式反應、Frances H. Arnold和酶的定向演化、錢永健和綠色熒光蛋白等故事。通過他們在生物學科取得的重大突破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故事,強調了學科交叉在科研原始創新中的巨大作用。隨后,聶舟就課題組在蛋白質分子工程的重組熒光蛋白分子設計改造新方法新應用的主題,著重介紹了通過熒光蛋白自組裝調節,蛋白結構拆分,構建熒光蛋白模擬物等方式建立了一系列信號分子工具用于癌細胞靶向診療、病毒基因組成像、生物邏輯系統、細胞行為調控等新方法。

學術報告會后,聶舟對現場老師和同學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解答,氣氛非常活躍。聶舟的講座內容豐富、生動精彩,普及了化學生物前沿知識,傳播了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對我校化學化工、材料科學、生物科學、食品科學等學科領域的學術交叉研究與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簡介
聶舟,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青年學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南開大學獲學士學位,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美國普渡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現任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兼任英國皇家化學會所屬學術期刊RSC Advances Associate Editor。主要從事生命分析化學基礎研究,圍繞功能蛋白質和核酸的生物傳感新方法開展系列工作,并取得重要創新成果。近五年在國際核心刊物發表SCI論文40余篇,論文他引1300余次。2017年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科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