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最近最好的2019中文,最好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大全

統一認證VPN入口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長沙理工大學 > 正文

奮斗的暑期最精彩

發布日期:2022年08月29日  來源:黨委宣傳部

校區功能定位重新規劃,教室宿舍全面提質改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8個項目進入國賽,10余個國家級競賽摘金奪銀……隨著新學期的到來,長沙理工大學師生發現,學校悄悄有了不少驚喜和改變。

這些年,暑假不休,利用假期給學生提供更豐富的“知識大餐”“精神糧食”,營造更宜教宜學的環境,成為長理人的“新常態”。這個暑假,驕陽似火,但酷暑阻擋不了長理人追逐夢想的腳步、拼搏奮斗的熱情。校園內外,老師們為教學科研馳而不息,學生們在實驗室在社會大舞臺施展才干,機關工作人員、后勤工作者、保衛人員默默守護校園,書寫了精彩的長理夏日篇章。

學習奮斗“無止境”:長理開啟“充電模式”

整個暑假,學校干部師生忙著“充電”,校園內隨處可見步履匆匆的身影。

領導帶頭學,深入推進理論學習,用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學校深入開展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學習,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發揮示范作用,帶頭開展專題學習,學校各單位通過個人自學、集中領學、研討促學等方式,引導廣大黨員讀原著、學原文,共同感悟真理偉力。組織部組織學校72名處級干部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浙江大學基地”開展專題干部研修班,著力提升理論水平與高校治理與領導能力。

干部帶頭干,利用暑假推動各項專項工作。校領導深入開展訪企拓崗活動,走訪企業近百家,增加就業崗位逾千個,促進了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學科與規劃處組織舉辦了“湖南省國內一流建設/培育學科”建設成效評審會;研究生院完成了學校“雙一流”建設自評報告、建設對標方案和典型案例的撰寫;教務處編制完成了80個專業的建設整改報告;人事處制定2022年度教師崗前培訓工作實施方案,同時完成了2022年第一批公開招聘公告、報名和資格初審等工作……

各部門、學院也趁這段時間主動走出去、請進來,組織干部、教師培訓研修,舉辦系列學術交流活動,多方位提升干部、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馬克思主義學院等組織青年教師赴嘉興等地參加專題研修和實踐研修,數統學院、化學學院、物電學院、文新學院、外語學院等通過舉辦研究生暑期學校、舉行學術會議等方式,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來校為師生作學術報告……

備課、做實驗、寫論文、指導學科競賽、參加學術交流會議……這個暑假,長理老師們將自己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

交通學院教師呂松濤剛結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青項目的答辯,就馬不停蹄趕往青海、西藏進行了為期十多天的高速公路路況調研。在平均海拔超過4100米的高原地區,呂松濤和團隊其他老師克服高原缺氧等不適,耐心細致地進行現場踏勘調研,“為了完成調研任務,這點困難我們必須克服。”

土木學院教師彭旭龍整個假期幾乎都在辦公室度過,作為力學系系主任,她在備好湖南省一流課程《工程力學》的同時,還帶領系里老師集中開展教學研究和課程建設工作,準備力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申報工作等,“雖然忙,但每天都收獲滿滿,不論是在科研還是教學方面都有新的啟發。”

材料學院教師賈傳坤暑期的大部分時間則花在了先進儲能電池實驗室里,專注于液流電池關鍵材料和系統、油石分離和瀝青資源化利用等項目。目前他已與幾家企業就石墨烯電極項目初步達成合作意向,大規模儲能液流電池關鍵材料和系統產學研項目的隔膜項目也已完成中試,產業化正快速推進。

教師工作室、實驗室里,像他們一樣辛勤工作的老師隨處可見。在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學科和專業建設這一重點工作在暑期也不斷推進,不少學院刷新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進度條”:水利學院完成了給排水專業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進校考察準備工作;能動學院已提交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第一輪申報材料;計通學院召開專業務虛會商討通信工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后的發展和建設方向;食品學院生物工程專業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材料已定稿,正在進行專家論證……

提質改造“不松勁”:育人環境更加優化

每年寒暑假,學校都會集中對校園環境進行提質改造,讓師生在新學期能夠享受到更舒適宜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條件。今年暑假,這一工作任務尤其繁重,因為除了常規的基礎設施維護檢修之外,還有幾大重點工程——“三全育人”教育基地建設進入攻堅期,四期學生公寓必須在8月26日前滿足新生入住條件,學生工程訓練中心和公共基礎實驗中心工程面臨竣工驗收。

雖然7月至8月長沙平均氣溫創下了1951年以來的最高紀錄,但炎炎烈日和滾滾熱浪阻擋不了長理人優化育人環境的行動。

“三全育人”教育基地建設是2022年學校工作重點之一,這座面積超過1800平方米的展館建成后,將全方位展現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進程和學校“三全育人”成果。項目自啟動開始就受到校黨委高度重視,校黨委書記付宏淵多次強調要匯集各方智慧和力量建好“三全育人”教育基地。

為了讓基地在新學期如期開館,宣傳部全體工作人員深入校內外各單位調研30余次,收集整理文檔200余萬字、圖片照片等資料5萬余張,拍攝照片400余張,制作剪輯視頻9個,對接落實大型藝術作品創作5組,制作展陳模型場景10余個……整個暑期,基地展館文案材料、設計方案修改了110版。“我們希望基地建成后,能激勵學生成長為‘底色亮、實踐強,有情懷、敢擔當’的新時代有為青年,啟迪教師成長為符合新時代需要的教育工作者。”宣傳部負責人表示。

臨近開學,校園內有細心的師生發現,在云塘校區西北角歷時半年多修建的全新學生公寓敏行軒2棟已經去除周邊圍擋,揭下了“神秘面紗”,以亮麗的姿態呈現在大家面前。新公寓以磚紅色和白色調為主,布局規整、明亮大氣,極富設計感的門廳相當“吸睛”,宿舍內部配有獨立衛生間,洗衣機、空調、電扇、熱水器一應俱全,在陽臺還能欣賞湖景,是妥妥的“湖景房”。不少前去參觀的同學表示:“這條件太贊了!”“想立刻拎包入住!”

為迎接新學期凈增的近40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學校黨委提前謀劃,早在今年年初就啟動內部挖潛工程,竭盡所能將分布在各宿舍內的洗衣房、公共澡堂等進行改造升級,騰出862個床位;再將因疫情暫時空置的國外專家樓改造成研究生宿舍,對畢業生宿舍進行了重新粉刷維修,進一步改善學生居住條件。加上新修建的學生宿舍,學校新增床位共計3276個。

和嶄新的學生公寓一同將在新學期投入使用的還有嶄新的學生工程訓練中心和公共基礎實驗中心,基建處副處長范電華介紹:“今年暑期防疫和高溫等因素對建筑工期有一定影響,我們全員無休,基本上每天都是汗流浹背地往返于各個工地。”在高溫安全防范措施下,建筑工地上午11點到下午3點之間不能施工,為了趕進度,基建處工作人員有時甚至工作到凌晨一兩點,“值得欣慰的是我們的項目都高質量通過了驗收,一開學師生就能收到這份‘驚喜’。”

這個假期,基建處、保衛處、資產處、后勤中心等協同相關政府部門,對緊靠金盆嶺校區的生物化工廠被認定為“D級危房”的宿舍進行了依法拆除,消除了該處安全隱患,解決了一個遺留了20多年的“歷史難題”。

隨著校區功能定位方案的進一步實施,暑假期間,經管學院、法學院均完成了從云塘校區到金盆嶺校區的整體搬遷工作。8月26日,經管學院新址揭牌儀式在金盆嶺校區辦公大樓舉行。學院自4月正式啟動搬遷工作,前期選址、設計、做預算、溝通對接維修改造、衛生清理、物資整理打包等做好了充足準備,在假期以最快的速度順利完成了基礎搬遷、細節完善和基礎文化建設工作。如今,金盆嶺辦公大樓展露新顏,學生工作陣地豐富多元、教師辦公室簡約大氣、教師發展中心溫馨整潔、研究生工作室寬敞明亮,令師生贊不絕口。

社會實踐“不止步”:上好理論與現實結合的“大思政課”

在這個高溫持續“霸屏”的酷暑,長沙理工大學321支隊伍、3500余名青年學子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圍繞理論宣講、黨史學習、鄉村振興、民族團結、專業實踐、教育關愛等專題奔赴祖國各地開展了火熱的社會實踐。長理青年們行走在田間地頭、生產一線、革命老區,通過實地調研、志愿幫扶、科技服務、教育賦能等方式,在社會大課堂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上好與國情、社情相結合的“大思政課”,為基層建設注入青春涌流。

藝術學院“藝力量”社會實踐團實地探訪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等多處革命舊址,并以此為設計靈感,運用3D建模技術,為當地量身構建“紅色云上展館”,打造數字紅色地圖。實踐隊還通過墻體彩繪、紅色影像記錄等,盤活紅色資源,裝扮美麗鄉村,傳播紅色文化。

在江西瑞金中共一大蘇維埃舊址、在汝城沙洲“半條被子”紀念館、在西藏博物館“雪域長歌”主題展廳……實踐隊足跡遍布10余省份近50個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受教育、話初心。法學院實踐隊員黎子航感言:“雖然我們和先輩們身處不同的時代,但不變的是青年該有的模樣,是對于所處時代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在學校駐點村坪山村小學,建筑學院師生結合湖南烈士公園、粟裕紀念館、黃興故居等1:100比例模型展示,生動地將紅色建筑之美、黨的英雄人物愛國精神娓娓道來,在孩子們的心田種下一粒“紅色建筑”的種子,用教育賦能鄉村振興。

在湘鄉市永豐村,能動學院趙斌、任延杰教授帶領實踐團為鄉親們送去了一堂生動的科普課。從風力機如何發電、到顯微鏡下看世界,同行的87級校友楊夢亞感慨:“理論課堂結合實地教學,充分激發了孩子們對科學求知的渴望。能源科技、高新技術前沿不再觸不可及!”

水利學院大禹之子志愿者協會繼續以“水”做文章,立足湖南水情,在湖南多地開展實踐調研和數據測量,就水環境保護和水生態治理建言獻策。在“守護好一江碧水”首倡地岳陽,“天更藍、岸更綠、水更清、生物更多樣”成為隊員們的強烈共識;在張家界,師生奔走于水電站、生態保護區等多地,調研億年“活化石”大鯢生存現狀,并就如何推進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助力小水電轉型實現綠色發展提供專業建議。

科研項目也在社會實踐中“瓜熟蒂落”。電氣學院20名大學生在國網益陽市輸電檢修公司開展專業實踐中,敏銳地發現輸電系統存在成本高、精度低、人力消耗大等短板,隊員們結合專業知識從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角度提出改進方案,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目前,雙方就優化電網安全運行系統簽訂了項目意向協議書,將由企業、高校、科研協同發力,研發一款自動化處理系統。

“麥田守望者”“向日葵”“拓荒者”“環保趣課堂”等實踐團堅守懷化沅陵、張家界桑植、邵陽新寧、婁底新化、湘西保靖、花垣澎湖等多個縣市鄉鎮的鄉村小學開展教育幫扶已十余年,農村教育幫扶已成為學校社會實踐工作基地化、品牌化的重要體現。今年暑期支教中,隊員們還精心設計了包含科普啟發、藝術熏陶、團體輔導等內容的趣味課堂,為山村孩子們定制七彩假期。

創新創業“不斷線”:長理學子在各大賽事中爭金斬銀

全國大學生測繪學科創新創業智能大賽特等獎9項、一等獎11項、二等獎2項;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7項;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5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中國機器人大賽暨機器人世界杯中國賽一等獎3項;全國機器人開發者大賽創意組全國總決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中國軟件服務外包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3項、三等獎7項;湖南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5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這個暑期,長理學子繼續在各大賽事中彰顯風采、爭金斬銀,在多項比賽中刷新歷史最好成績,交上了一份令人矚目的答卷。

對于測繪2001班的代碩同學來說,這個夏天意義非凡——他和隊友獲得了全國大學生測繪學科創新創業智能大賽中獲得無人機航測虛擬仿真比賽一等獎。“上網查找相關資料、向學長學姐詢問、請教老師、反復實驗……從報名開始到整個暑假,四個多月的時間里,所有的空閑時間我都投入到無人機航測虛擬仿真的學習中。”在指導老師徐卓揆的悉心幫助下,代碩和隊友們不懈努力,最終實現了目標。

和代碩一樣收獲喜悅的還有能卓2001班的王詩怡同學和電氣1902班的胡子琛同學,他們的作品《基于太陽能的重卡駕駛室供暖/制冷與充電裝置》在趙斌、王力、石爾三位老師的指導下,獲得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全國一等獎。

“為了檢測并提高裝置的性能,整個暑假留校期間,我們都在專注于半導體片性能的測試探究、光伏實驗、工環境實驗箱的制冷制熱實驗、控制實驗和裝置的綜合測試實驗。”胡子琛介紹,團隊設計的裝置能夠利用太陽能發電技術與半導體制冷技術,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并儲存在人為增設的第二車載蓄電池中,供給半導體片組達到制冷制熱效果。

機械1909班的張楊輝同學和他的搭檔幾乎整個暑假都在云塘校區工程訓練中心旁的草坪上做飛行測試,他們的作品“基于齒輪連桿機構的撲翼仿生鳥”從全國5900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雖然比賽結果是在暑假揭曉,但這個項目我們已經籌備了半年多的時間,撲翼仿生鳥也從第一代更新到了第三代。”張楊輝說。

項目指導老師高凱介紹,從前期調研、選題論證再到動手實踐,同學們腳踏實地完成了每一個步驟,創新成果的質量也越來越高。現在,“基于齒輪連桿機構的撲翼仿生鳥”已經從實現簡單的俯沖、滑翔等鳥類動作發展到了可以利用攝像頭在空中進行圖像回傳,“后續我們將集中提升項目在監測和預警森林火災等方面的應用能力,爭取使其在環境保護和修復方面作出貢獻。”

服務守護“不打烊”:持之以恒建設“幸福長理”

學校放假,但平安校園、美麗校園建設“不放假”,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不能受影響。為了保障留校師生的學習生活像往常一樣便利,一大批工作人員默默堅守在崗位上,高溫不懼、風雨不誤。

暑假前,學校防控辦就發布了《關于做好暑期前后學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對師生員工有序離校返鄉事宜、暑期校園疫情防控措施和生活服務保障措施等作出安排部署。暑假期間,校領導、處級干部帶頭參與疫情防控值班,確保值班電話24小時暢通,督促各單位落實“日報告、零報告”制度,確保一旦發生異常,能快速響應、妥善處置。

學校召開防控工作專題會議5場,每日向上級主管部門報送疫情防控信息,學工部、后勤中心等相關職能部門組織涉疫地區人員排查10批次,組織開展核酸檢測9505人次。8月23日,學校在云塘校區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演練,重點演練返校報到、食堂就餐、宿舍園區生活3個場景,每個場景都對疑似和確診病例的發現與報告、觀測等候區應急處置、現場安全管控等重點環節進行了系統演練,為有序開學做好充分準備。

今年暑假正值全省教育系統安全大檢查“百日攻堅”行動期,保衛處以此為契機,加大了對全校消防安全等方面的隱患排查力度,共排查出12處安全隱患并督促相關部門進行整改,此外還完善了校內安全警示標識8處、宣傳橫幅5條、電子宣傳橫幅20余條。

整個假期,保衛處全員無休,進一步加強校園管控,堅守“4個24小時”,即24小時“校園110”響應、24小時監控室值班、24小時門衛值守、24小時校園不間斷巡邏。“在校園里巡邏的保衛干部一天下來,常常是頭發衣服褲子全都濕透,但好在我們確保了學校安全穩定,整個假期沒有發生一起安全事故。”保衛處處長張祎介紹。

兩校區水電管網的全面檢修、公共樓棟消防水管及設施的維修改造、600多盞節能燈具改造及亮化、102間教室移動黑板的更換……暑期,后勤中心全力跟進各項維修改造工程,提前計劃部署,做好招標采購,對全校工程修繕、水電維修、場館改造以及新生開學的各項準備工作進行了精心布置與合理安排,確保為新生入學和老生返校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同樣全員在崗服務的還有招就處的工作人員。在確保生源質量不降低、做好錄取工作的同時,招就處全力推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工作,積極組織召開線上雙選會、建立未就業學生一對一臺賬、加強公職類輔導培訓,暑假期間共組織線上雙選會4次、輔導培訓4次,持續為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精準推送就業信息1500余條。

(文/劉飄逸 葉正芳 何思羽 圖/融媒體中心 審/方瓊)



  • <samp id="20me8"></samp>
    <fieldset id="20me8"><var id="20me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