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下午,我校作為依托單位共建的極端環境綠色長壽道路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在陜西西安召開。會議采用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健龍、杜彥良,陜西省科技廳副廳長趙懷斌、二級調研員苗長貴,我校副校長劉朝暉,中交集團總工程師汪雙杰、中交集團科學技術與數字化部副總經理張娟,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中交一公院)董事長吳明先、總經理王學軍,深圳大學副校長周輝,深圳大學城市智慧交通與安全運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朱家松,實驗室帶頭人等20余人出席會議。會議由理事長王學軍主持。
吳明先致歡迎辭,對參加會議的專家、領導表示熱烈歡迎,對實驗室共建單位長沙理工大學、深圳大學表示感謝。他表示,中交一公院將繼續全力建設實驗室,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突破前沿性、基礎性、共性關鍵核心技術,著力解決高海拔強凍融等極端環境地區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重大科技問題,加快建設原始創新策源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趙懷斌在致辭中表達了對全國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的祝賀,他指出省科技廳見證了全國重點實驗室的發展歷程,將盡最大努力繼續支持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期望三家共建單位繼續發揮好依托單位的主體作用,堅持“四個面向”,為實現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貢獻。
會上,陜西省科技廳、中交集團、中交一公院、長沙理工大學、深圳大學等單位領導共同為實驗室揭牌。
中交一公院副總工陳建兵作實驗室總體情況匯報。會議審議通過了理事會章程、實驗室運行管理辦法和實驗室主要人事聘任事項。三家依托單位中交一公院、長沙理工大學、深圳大學分別作實施方案匯報。
7月20日上午,極端環境綠色長壽道路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召開學術委員會年會。會議采用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黃衛、劉加平、杜彥良、王復明、鄧銘江,中國科學院院士賴遠明,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處長閆金定,我校副校長劉朝暉,中交集團總工程師汪雙杰,中交集團副總工程師劉伯瑩,中交集團科學技術與數字化副總經理張娟,中交一公院董事長吳明先、總經理王學軍,深圳大學副校長周輝等專家、領導出席會議。吳明先主持會議。
王學軍致歡迎詞。他指出,實驗室優化重組對充分發揮企業和高校優勢、支撐國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三家單位共建全國重點實驗室,將進一步匯聚優勢資源,更好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劉伯瑩指出,中交集團始終高度重視國家科技創新體系改革和科技創新平臺優化整合工作。下一階段中交集團將進一步加大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投入,希望三家單位以實驗室共建為契機,發揮各方在科技、技術、人才和產業方面的優勢,打造高水平實驗室。
閆金定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體現國家意志、服務國家需求、代表國家水平的科技中堅力量,希望實驗室要提高站位,強化使命感和責任感,把國家需求放在第一位,嚴格貫徹落實黨中央對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要求,堅持“四個面向”戰略部署,同時不斷創新體制機制,真正發揮好全國重點實驗室作用。
會議宣布了學術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名單。實驗室主任汪雙杰作實驗室重組工作總結及發展規劃報告。
與會專家領導們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研討并提出建議。學術委員會一致認為實驗室建設目標與定位準確,具有良好的研究隊伍及科研條件,未來規劃可行。建議實驗室緊密結合國家重大工程需求,凝練創新目標;進一步加強機制創新,充分發揮三家依托單位協同創新能力。
我校科技處相關負責人、交通學院主要負責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業務部主任等參加會議。
極端環境綠色長壽道路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在原依托中交一公院“高寒高海拔地區道路工程安全與健康國家重點實驗室”基礎上優化重組,中交一公院、長沙理工大學、深圳大學為依托單位,該實驗室是道路工程方向唯一全國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圍繞科技強國、交通強國等重大需求,立足高海拔強凍融、濱海高溫高濕強腐蝕等極端環境下道路工程的綠色長壽前沿技術自主攻關,建成核心理論創新港、原創技術策源地、科技自主創新鏈、國際交流新高地、學術技術人才庫,在支撐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引領國際技術發展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文、圖/郭媛 審/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