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揮高校人才優勢,助力行業扶貧
電力作為扶貧工作“12+1”項任務中的重要一項,惠及每一個百姓的日常生活,長沙理工大學扶貧工作隊主動將學校在電力方面的人才智力優勢與駐點村并輻射到全縣農電改造升級,為新寧縣電力公司與學校電氣學院牽線搭橋,今年暑假我校電氣學院派出了由34名碩士研究生、本科生組成的暑期社會實踐團隊駐新寧縣供電公司開展為期25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并選派了2名專業教師全過程指導,助推農電改造升級。
8月12日,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符慧林一行赴國網新寧供電公司組織召開2015年度電氣學院駐新寧供電公司暑期社會實踐團實踐活動總結會。國網新寧縣供電公司黨委書記鄧紅偉,副經理唐錦鄉,農電部、設計部、營銷部負責人,電氣學院黨委書記符慧林,黨委副書記丁丹,實踐團帶隊老師劉桂英副教授、校扶貧工作員以及34名實踐隊員出席總結大會。會后,符慧林一行專程前往我校駐點扶貧村——回龍寺鎮周家嶺村實地查看扶貧工作隊員生活和工作情況。
讓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國網新寧供電公司黨委書記鄧紅偉首先對34名志愿者愿意放棄舒適的假期生活,踏實投入實踐活動的精神表示贊揚。他認為,實實在在的實訓活動有利于學生更好融入社會,有利于更直觀地感受到供電公司的工作內容,有利于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同時,鄧紅偉對此次實踐活動取得的成績表示了肯定,并期待以后能與長沙理工大學電氣學院開展更深層次的合作共贏活動。他指出,這次長沙理工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的同學們為新寧縣供電公司在低電壓改造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超額完成了既定的工作任務,使公司認為今年不可能完成的改造任務成為了可能,加快了該縣農電低電壓改造進程,讓老百姓能早日用上安全、穩定的電力能源。
據了解,此次電氣學院實踐團農改設計組完成了田中村等48個村150張臺區圖紙設計工作,并繪制41個村的線路衛星圖設計。GIS數據采集組完成125個臺區,5429根低壓桿塔,12645個表箱,數據采集,并臨時完成營銷工作,走流程2911戶,畫圖3幅。GIS數據錄入組完成了103個臺區的錄入,城關變電站,松風亭變電站下的136個柱上變壓器的紅外線測溫圖片以及A、B、C三相高低壓柱頭的溫度導入。完成了17條10KV 高壓線路(松風亭變電站的松焦線、松園線等高壓線)下的635條導線,1012個桿塔,93條電纜段,179個電纜終端頭,403個柱上設備的PMS 2.0系統臺賬修改; 站內一次設備高壓部分(9個配電室,3個環網柜,12個箱式變電站)下的60個間隔。
實踐人才培養改革創新永遠在路上
會上,符慧林強調了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他表示校企合作有利于構建立體化的育人體系,這是探索校園實踐改革的一步,是更新高校教育理念的一步,也是助推育人模式變更的一步。在此過程中,學生能接觸到企業文化教育、企業精神教育,而學生的到來則能為企業注入新鮮血液,促使企業日常工作流程能做到突破創新。
通過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電氣學院與國網新寧供電公司之間搭建了一座校企合作交流、攜手育人的橋梁,學生們在理論與實際工作中,提高了實踐動手能力,明確了學習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