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中華國學踐行第一村”公益項目啟動儀式暨紅薯干食品評比大獎賽在綏寧縣武陽鎮雀林村舉行。來自當地的100名農民選手就紅薯加工技能展開較量,綏寧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黃俊玲出席活動。我校“潭州夜話”國學社作為活動協辦方,參與了本次活動的志愿服務工作。
綏寧國學踐行協會雀林國學堂和食品加工基地掛牌成立。武陽鎮100多名村民踴躍參與紅薯干食品技能比武大賽,將自已親手精心制作的紅薯干食品送到評選現場。大賽最終挖掘出8名紅薯干食品加工民間藝人,這些民間藝人將被聘為食品加工基地技術人員。活動舉辦方還為來賓和村民們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文藝演出,學校潭州夜話國學社表演話劇《木蘭辭》成為整場文藝演出的點睛之筆,“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讓村民們感受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與精神所在。
據悉,此次活動由綏寧國學踐行協會、綏寧北武商會主辦,由武陽鎮雀林村村委會、長沙市仁樂公益發展中心、長沙君子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長沙理工大學潭州夜話國學社協辦。經湖南衛視、湖南教育新聞網、綏寧新聞網、邵陽新聞網、騰訊新聞、中國綏寧政府門戶網站、武陽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等多家新聞媒體進行了報道,影響深遠。
“扶貧先脫愚,要扶貧先扶智。”中華國學踐行基地發起人、長沙君子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顧問劉維育先生介紹說,經過多次考察、論證,我們選擇綏寧武陽鎮雀林為試點,著力打造中國首個“國學生活村”,以放心食品種植、加工為核心,以生態民居、農家用品和國學培訓為輔助,探索一種良好有效的生活模式,對于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貢獻力量。
此次活動籌備成立的綏寧國學踐行協會將在雀林村打造“中華國學踐行第一村”,把國學普及教育與農業經濟發展相結合,推動公益慈善扶助與農副業生產相結合,將社會資源整合與精神扶貧相結合,采取力度最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工作方法,讓雀林村“一年小變樣、兩年大變樣、三年成示范”,建設成依托國學的休閑、度假、旅游、養老、民族工藝的特色村、示范村、明星村。
國學堂建成后,長沙理工大學潭州夜話國學社學生將深入農村支教,帶領村民們讀經典、習禮儀,真正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之中,從實踐中積累人生經驗。同時將通過組織雀林村村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定時定期學習國學來整體推動當地精神文明建設,通過組織村民制作紅薯干系列農副產品銷售支持農村扶貧,通過項目資源在國學堂開展常規活動、組織村民學習國學禮儀等、協助村民成立自治小組,以國學文化、旅游經濟、農業產業的整體發展思路帶動全村村民共同致富,建立起新農村自我良性循環發展的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