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為期4天的第十二屆“挑戰杯”湖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在我校圓滿落幕。團省委書記湯立斌出席閉幕式并作重要講話。團省委副書記李志超,省教育廳副巡視員徐偉,省科協副主席劉曉河,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畜牧健康養殖中心主任印遇龍,省經信委中小企業服務指導處處長夏俊輝,省社科院團委書記姜燦慧,團省委學校部部長王虹彬,校黨委書記付宏淵,副校長談傳生,南華大學副校長何旭娟,湖南城市學院副校長譚獻良,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屈中正出席閉幕式并頒獎。談傳生為閉幕式致辭。
湯立斌在講話中指出,經過二十多年的積淀,在“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的“挑戰杯”精神指引下,湖湘青年學子緊跟時代的步伐,順應創新的潮流,在湖湘熱土,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揚起了“挑戰”的大旗。當前,湖南按照黨中央的部署,全面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大力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著力建設經濟強省、科教強省、文化強省、生態強省、開放強省。作為黨的接班人和生力軍,青年學子們應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新的偉大長征征途上,充分發揚湖南人民“吃得苦、霸得蠻、扎硬寨、打硬仗”的優良傳統,為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創造青春業績、貢獻青春力量、展示青春擔當。
參加決賽的作品在5月20日全部接受了書面評審、現場問辯環節的考驗,5月21日,長沙理工大學的《6-66kv配電網防觸電監控與接地故障智能處理系統》等其他6所高校的6個項目被抽選參加公開答辯環節的考驗。一大批觸角敏銳、關注現實、創意新穎、技術先進的競賽項目進行了公開展示,這些作品既有《重走精準扶貧首倡地:解密“農業產業化精準扶貧實效性提升”難題》、《老舊社區公共車位使用中的非正式政治行為及其優化》等一批關注民生和社會公平的作品;又有《基于一體化鋰保護負極的高效鋰海水電池》、《塞伯睿并聯型工業機器人》等一批自主研發、面向市場的新技術;還有《22種山茶科植物葉片鋁含量及其亞細胞分布》、《基于展翼式結構的快遞車廂》等一批突破傳統、技術改進服務的新探索,充分展現了當代大學生勇于挑戰、敢于突破的學術創造熱情,顯示了當代大學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關注和深刻理解。
大賽自今年2月份啟動以來,共有來自全省57所高校共367件作品角逐科技發明、自然科學、哲學社科類競賽。經過團隊申報、校級初評、資格審查和專家評審等環節,最終,在“挑戰杯”競賽中,《全自主農用植保無人機控制系統》等10件作品獲特等獎,《一種新型高甘油三酯血癥多功能檢測試劑盒的開發》等28件作品獲一等獎,《超高功率電動工具用新型樹脂基炭刷的研制》等87件作品獲二等獎,另有239件作品獲三等獎。其中,我校2件作品獲特等獎,4件作品獲一等獎,3件作品獲二等獎,6件作品獲三等獎。我校獲“挑戰杯”獎項稱號,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等20個團隊獲“優秀組織獎”,共有37個項目與企業達成合作意向,簽約資金達3747萬元。
“挑戰杯”競賽是目前國內大學生最關注最熱門的競賽,也是最具代表性、權威性、示范性、導向性的大學生競賽。本次大賽由共青團湖南省委、湖南省教育廳、湖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湖南省學生聯合會共同舉辦,我校承辦。(文\陳鈺汀圖\王山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