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7日至28日,2017年學校暑期干部培訓班在云塘校區國際學術交流中心開班。全體校領導,全校處職干部、主任干事和主任輔導員近500人參加培訓。
本次培訓班的主題是:全面深化改革,強力推進“雙一流”建設。
27日上午,校黨委書記付宏淵在主持大會專題報告時指出,此次大會是學校在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向“雙一流”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之際吹響的一次沖鋒號,也是學校做好下半年本科教學審核評估迎評工作、全力爭創全國文明校園之際所做的一次再動員;目的是進一步深化認識、提高站位、凝神聚智,凝聚起全體干部干事創業的精氣神,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舍我其誰的使命感擔當起學校建設“百強”大學的重任。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原北京師范大學校長鐘秉林教授應邀為大會作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現狀、趨勢與挑戰》主題報告。
報告從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全面詳細地論述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現狀。報告指出,高等教育面臨的國內國際形勢給大學改革帶來繁重任務和挑戰。在教育國際化大趨勢下,人力資源跨國流動勢頭迅猛,教學資源跨國流動和傳播速度加快,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跨國傳播和融合增強,高校應拓展辦學視野,借鑒先進理念,促進雙向流動。
報告強調,教育主要矛盾的轉化和發展方式的轉變、教育發展內部和外部環境的變化、高等教育諸多影響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以及不同教育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博弈,使得高校內涵建設任務更加繁重,教育決策的難度明顯增加,教育政策的出臺和教育改革實踐的推進更為艱難,對此要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精神,要加強高校辦學主體地位,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加強系統研究和頂層設計,深化綜合改革,堅持依法治教。
報告認為,高校要明晰辦學理念與目標定位,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與指導思想,符合社會需求與國家發展戰略,考慮學校的歷史沿革與發展現狀,應對內部、外部挑戰,尊重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規律,發揮學校優勢、特色。要找準定位、各安其位、多樣化發展,實事求是,清晰內涵,形成共識,切忌盲目攀比、趨同化,求真務實,制定發展規劃。要有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與質量保障。改革的具體要求和措施要體現在六個方面,即明晰人才培養目標、規格與要求;專業設置與改革;調整和優化課程體系;注重能力培養;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變革教學觀念,主張學生主體、師生互動,合作、研討式學習;完善質量保障體系。要提供精良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完善制度建設,加強師德建設,提高隊伍整體素質與教師職業拓展能力,提升教學水平、職業生涯規劃,優化隊伍結構,改善生活待遇,使教師能夠體面地生活、開心地工作、在競爭中成長;在管理干部隊伍建設方面,則要求管理干部隊伍精干、高效,專業、敬業,增強服務意識,重視問題研究,開展干部培訓,重視職業生涯發展;在生源方面,則要培養高質量的學生、提高辦學水平與社會聲譽。要有科學的治理體系與運行機制。主要措施是優化大學組織結構,實行扁平化管理,使管理重心下移;平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各司其職、相互平衡、相互制約,制度保障;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實行人事聘任制度和考核制度、學習制度、財經制度、資產制度,建設后勤改革與產業治理條件保障體系、常態管理與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要營造優良的校園文化和育人氛圍。大學文化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師生的思想和行為以及大學發展方向,是大學內涵建設和特色發展的內在支撐。大學文化建設要貫穿于學校管理、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營造優良的育人氛圍,努力形成學術自由的文化、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并重的文化,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文化,價值寬容的多元文化,全球視野的開放文化,增強社會責任感。
付宏淵在總結講話中指出,報告蘊含了我國高等教育領域最前沿的理論與思想,報告信息量大,內容高端大氣,報告中提出的很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對于學校全面深化改革、強力推進“雙一流”建設、做好本科教學審核評估迎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28日上午,校黨委書記付宏淵在會上發表了題為“擔當,是最偉大的精神力量”的講話。
講話指出,高等教育有供求關系在變,外部需求在變,國際競爭環境在變,教育對象在變,資源條件在變等“五大變化”。應對這些新的歷史特點帶來的新變化,高校要教育強化本原——人才培養,教師要強化本位——教書育人,科研要強化本質——服務于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校園文化要強化理性——唱響主旋律,大學評價要強化多元——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
付宏淵深刻分析了學校發展面臨的歷史機遇和挑戰,認為過去三年學校堅持貫徹“質量立校、學科興校、人才強校、依法治校”戰略,不斷深化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取得了一系列成績,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有力推動學校不斷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但目前“雙一流”建設任重道遠,“新工科”建設迫在眉睫,內部治理結構、制度體系不夠完善,少數干部德不配位、能力不足。和一流大學比較,我們的思想意識、教育教學質量、內部治理結構、管理能力水平都還有相當的差距,還存在著和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變化、新特征不適應的方面。
付宏淵指出,履職盡責、敢于擔當是最偉大的力量。學校迫切需要全體干部有克難攻堅、善做善成的工作作風,有勇挑重擔、敢為人先的拼搏精神,把時不我待的必要性、緊迫性傳遞下去,調動和激發廣大師生積極性,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學校向百強目標邁進。
針對干部如何履職盡責、敢于擔當,付宏淵強調,一是要加強黨性修養,提升精神境界。要心中有責,首先要有擔責氣魄,學校的發展,沒有一點勇于擔責的氣魄很多事就動不了,這個時候就需要各級干部敢想敢干,大膽涉足“盲區”、突破“禁區”,勇于在政策框架內開拓“新路”,只要是為了學校發展這個“公利”,而不是為了我們個人的“私利”,就要大膽去做。其次要有創業創新激情,“履職盡責、敢于擔當”,其時代意義就是要有創新的激情,人有激情,才能對事業充滿興趣和執著,才能激發出干事創業的進取心,才能攻堅克難、持之以恒地創造出輝煌的業績。再次要有團隊精神,學校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機遇期和關鍵期,任務繁重,大事多、難事多,迫切需要全體干部和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全局觀念,以開放和陽光的心態秉持團隊精神,既要履職盡責做好份內的事,又要做好與其他部門協同配合的事,自覺把需要協同配合的事當成自己份內的事,盡心盡力做好。要有感恩的心。黨員干部的感恩之心就是要感恩時代,感恩組織,感恩師生。有感恩之心,才能在職責面前不懈怠、敢擔當。作為一名高校干部,要處理好個人和組織、平臺與個人、能力修養提升和提拔、做好人和做好官的關系。要有底線和底色。底色就是信仰的顏色,有了信仰就會有定力、就會有尊嚴、就會有力量。底線就是敬畏,敬事業之偉大高遠,畏法紀之威嚴縝密,敬老百姓之口碑。二是要加強學習,提升履職能力。能力不足的根源是學習不夠。學習是破解能力不足、知識本領恐慌的重要途徑。學校是知識殿堂,學習更應該成為一種校園時尚,黨員干部要爭當學習的表率,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以創業,不斷提升駕馭復雜局面和履職盡責的能力。要學理論政策,識大局。要學業務、能擔當。要學管理、善協調。三是要加強鍛煉,提升工作效能。要工作不畏多,盡好責;做事不畏難,敢擔當;管理不畏嫌,敢碰硬。
付宏淵希望,全體干部要珍視全校師生的信任和期待,珍惜本職崗位,克己省身、敢于擔當,恪盡職責,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實現事業新發展和個人新進步,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在自己的崗位上勇于擔當,保證新學期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為學校“雙一流”建設盡心盡責,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27日、28日下午,與會處職干部按照會議安排分為十一組,針對會議提供的四個討論話題,結合報告精神以及學校和本部門本崗位工作實際開展了兩次深入討論,全體校領導分別下到各組聽取討論。在討論中,大家結合單位或部門工作實際,或就“雙一流”談使命感和擔當精神,或為進軍“百強”談如何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一根本任務,或著眼于學校發展目標談特色發展之路,或針對本單位本部門發展“短板”談體會建議,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并表示要在深化改革發展指引下,推動學校更好更快發展。

27日晚,校領導、處職干部還在一辦九樓會議室集體觀看了《將改革進行到底》(精簡版)。

28日下午,本次培訓班圓滿結束,校黨委副書記鄒宏如作總結講話。他總結了本次培訓班具有時間節點選擇好、會議報告質量高、會議討論效果好、會議風氣正等四個特點,并提出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的四點要求:
一是要對會議精神再深入思考再深入領會,堅定改革信心,堅持改革道路。要認真深入研究兩個報告,再學習再討論,領會本次發展建設研討會的豐富內容、精神實質、實踐要求,以全新的精神風貌和奮斗姿態把學校改革發展推向前進。各部門各學院要針對新形勢下的新機遇、新挑戰,根據兩個報告提出的新思路、新要求,拓展視野,創新舉措,增強學校改革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以堅定的信心與決心將學校深改進行到底。二是要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深刻領會學校當前發展的形勢和任務,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會議精神上來,統一到黨委的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學校發展的目標上來,統一到不改革必落后、不落實就落空的認識上來,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思想同頻、路線同軌、目標同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推進學校改革。三是要堅持問題導向,把學習效果體現在工作成效上,體現在學校發展和師生獲得感上。要把會議精神與學院工作、部門工作、個人工作相結合,認真查找問題所在,以問題為導向,增強改革的協同性,凝聚破解問題的共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機制,營造勇于擔當的干事創業氛圍。四是要大力宣傳,廣泛發動,引導和帶領廣大師生參與到深化改革實踐中來。各部門各學院要通過組織中心組學習討論,召開教職工大會,宣講本次研討會精神,營造“人人都是改革者,處處都是改革場”的良好氛圍,教育引導廣大師生以感恩的心態、必勝的信念,積極支持改革、參與改革,爭當改革的促進派、實干家,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對深化改革的認識水平,強化大局意識和責任擔當,形成強有力的改革發展動力和合力,努力實現學校黨委提出的“十三五”發展目標。
(文\楊力錚 圖\韓淑娟 劉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