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最近最好的2019中文,最好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大全

當前位置: 長沙理工大學 > 學習案例 > 正文
學習案例

長沙理工大學:基于過程性與結果性考核有機結合的學業考評模式的教育評價改革創新

發布日期:2023年08月12日  來源:

一、工作概況

課程考核評價是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是考察學生學習成效及其持續改善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檢驗教育教學質量的主要抓手,也是評估人才培養目標達成度的重要方法。目前各高校開展的課程考核評價大多是以期末考試為主的結果性考核,這種學業評價制度缺乏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審查和修正,難以真實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容易導致學生學習的功利主義和工具主義,不利于激發和保持學生對學習的真正興趣和積極性。過程性評價作為一種多元化評價手段,可以較好地對學生整體的素質進行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比,過程性評價能更好地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查漏補缺。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提出“推進四個回歸”,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2018年8月22日,高教司下發了《教育部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教高函〔2018〕8號),提出“要改變考試評價方式,嚴格過程考評”的要求。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嚴格學業標準”,“完善過程性與結果性考核有機結合的學業考評制度”。在這一背景下,為進一步完善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提高本科課程教學質量,幫助教師提升教書育人能力,我校開展了將過程性與結果性考核有機結合的學業考評模式改革創新。

實施過程性與結果性考核有機結合的考評制度改革后,學生更加重視課程各個環節的學習,自主學習風氣形成,學生成績有顯著提升,不及格人次明顯減少,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高??佳猩龑W率、四級、六級通過率、按期畢業率,分別從2018年的19.8%、82.6%、44.8%、84.6%,逐年升高至2022年的27.4%、90.7%、61.3%、98.5%。

二、工作亮點

1、優化成績結構比例使考評更加公平。通過提高平時成績的比例,教師的自主權得到了充分釋放;與此同時,通過制度設置,教師和學生行為得到約束,考評更加規范和公平,成績更加全面、真實、客觀,可信度增加。

2、學生學習熱情大大提升。通過考試目標與人才培養目標協調性,學生學習的熱情與老師教學的責任感與緊迫感均有所提升,教師對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有了階段性思考,學生很快適應了大學學習,學習自主性增強。比如2018、2019級、2020級學生均以班為單位,自主組織晚自習,平時教室和圖書館上座率顯著提升,促使了學風的根本好轉。

3、學生成績有顯著提升,不及格人次明顯減少。通過大數據對比分析,實施過程性與結果性考核有機結合的考評制度改革后,改革組中的大學英語、大學物理、高等數學等課程設置四個觀測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同比有顯著提升。

4、促進了學風根本好轉和教師教學理念提升。形成性評價的實施大力推進促進學生不間斷學習、主動學習,杜絕或減少了目前高校學生普遍存在的“一考定輸贏”“考前抱佛腳”現象;促使教師提升教學理念,關注學生學業成效和學生成長變化這一教育教學本質。

三、經驗總結

1、統一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2018年9月12日,長沙理工大學召開了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統一了通過課程考核改革提升本科教育教學效果的思想認識,確定了“以考促學、以評促教、提升質量”課程考評改革的基本原則,修訂了本科生課程考核與成績管理辦法,將課程過程性與結果性考核有機結合作為學業考評改革的主要方向。學校以主要公共基礎課程考核改革為切入點,出臺了《關于加強主要基礎課程考核改革 促進教風學風考風建設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成立了由教務處主要領導任組長、各公共課學院教學副院長任組員的校級考評改革領導小組,各學院成立相應院級課程考評改革小組,組長由教學副院長擔任。校級改革領導小組每學期定期召開會議,對改革工作做出部署和總結;院級改革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對具體工作做出安排和總結。

2、科學頂層設計,優化改革路徑。實施教務處主抓公共基礎課考評改革,學院主抓專業課程考評改革的思路,以點帶面,公共課與專業課程考評改革同步推進。從2018級(當年新生)開始,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英語、公共數學、大學物理等四門主要公共基礎課增加期中考試環節,由教務處統一組織實施,任課教師需根據情況自行組織隨堂月考及其它考評環節,每學分不少于2個過程考評環節。期中期末考試均采用“四統一”方式組考,即統一組織、統一試卷、統一閱卷、統一成績評價標準,嚴格執行教、考、登分離。每次考試前,學院課程考評改革小組根據課程培養目標,需對試卷或從試題庫抽出的試卷,進行評估、調整或修正,并留存評估文字材料。

3、強化責任意識,實施有效激勵。強化任課教師主體責任意識,推行課程考評PDCA閉環管理,建立周期性評估制度。同時給予任課教師更多的自主權,將實施改革的理論課程的平時成績調整為20%-60%的區間,由學院和任課教師根據課程性質確定。教務處利用大數據分析對成績庫開展學業狀態分析和評價,形成數據報告,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缺。為激勵全校教師參與改革,學校設立課程考核改革項目,對于立項并驗收的課程考核改革項目均給予一定工作量獎勵。2018年至今已累計立項1806門,教師和學生對過程性評價有了較深認識和較高接受度,基于過程性與結果性考核有機結合的形成性評價機制基本形成。



  • <samp id="20me8"></samp>
    <fieldset id="20me8"><var id="20me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