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五年工作概要
近五年,學院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服務于交通強國、能源強國、“雙碳”目標等國家戰略需求,緊密圍繞學校交通、電力等行業辦學特色,依托學校理工科學科優勢,加強經濟學、管理學與交通運輸工程、土木工程、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等學科的交叉融合,與中交集團、國家電網等行業企業協同創新產教協同育人新模式,踐行“行業特色+數智轉型”的專業建設與改革思路,構建具有交通電力行業特色的新商科人才培養新模式,優化人才培養方案,開設行業特色課程,引入行業企業專家進課堂,推進行業企業實踐育人,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取得了顯著成效。
五年來,學院會計學、金融學、市場營銷、國際經濟與貿易、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6個專業先后獲批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新商科專業建設初顯成效,構建了成熟完善的“智能工程財會”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全國交通電力系統“會計黃埔”優勢更為突出,并獲批建設“數字經濟”新專業。學院教師主持獲批3門國家一流本科課程,9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主持獲得5項省級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1項)。近五年,學院累計培養本科生3761人,其中進入交通、電力、水利等行業企業及政府主管部門的學生占比17%。
二、主要工作亮點
(一)設置人才培養特色方向
學院在專業建設中,進一步強化學校作為行業特色高校的比較優勢,同時適應數字經濟時代對新商科人才的新需求,適時提出了加速傳統商科專業的行業特色重構和數智化轉型的新思路,鼓勵各專業設立特色培養方向,從“行業特色+數智轉型”中尋求長理經管的差異化優勢。
會計學、財務管理2個專業,致力于傳承交通電力系統“會計黃埔”特色,一直在打造“智能工程財會”特色培養方向,已形成成熟的人才培養模式。其他專業正在打造“跨境電子商務”“國際工程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電力市場營銷”“數智營銷”(市場營銷專業)、“工程項目管理”“大數據經營決策”(工商管理專業)、“金融科技”“能源金融”(金融學專業)等特色培養方向。各個專業根據特色培養方向,設置特色課程模塊,開展行業特色新商科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
(二)開設行業特色數智化課程
一是開設行業認知與行業特色課程。學院每個專業均開設了“電力市場概論”、“土木工程概論”等行業認知課程,財會類專業還開設了“土木工程識圖”等課程,邀請熟悉交通、電力等行業發展態勢的技術專家來授課。在此基礎上,各專業依托自設的特色培養方向,設置特色課程模塊,實現專業基礎知識與特定行業知識的融合創新。以會計學專業為例,基于“智能工程財會”特色方向,設置了交通企業會計、電力企業會計2大課程模塊。交通企業會計模塊開設了“工程項目投資與融資”、“工程概論與概預算”、“工程審計實務與仿真”等課程;電力企業會計模塊開設了“電力生產概論與電力企業會計”“電價理論與電力管制會計”等課程。近年來,我院財會系教師主持編寫了《工程項目投資與融資》《工程項目財務分析》《電力企業會計》等9本行業財會系列教材,該成果于2016年獲得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二是深入推進數智化課程建設。學院每個專業至少開設“Python程序設計基礎”“Python程序設計基礎實驗”等2-3門數智類課程。各專業根據本專業的實際需求,開設了高階度不同的數智化課程。比如,金融學專業還開設了“區塊鏈原理及應用”“金融大數據挖掘與分析”等課程。而財會類專業開設了“大數據財務決策”“機器學習”“RPA財務機器人”等課程。依托數字經濟新專業建設,學院加大了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課程團隊的建設,很好地支撐了傳統商科專業的數智化轉型。
(三)實踐育人為重點推進產教融合
學院整合交通、電力、水利等行業企業資源,校企合作共建了30余個實踐育人基地(其中省級以上基地5個),聘請了78位企業導師。近年來,學院依托這些基地,實施實踐育人項目,培養學生行業認知,提升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取得了廣泛的社會反響。具體來說,在每年寒假和暑假,學院遴選優秀學生組成專業社會實踐隊伍,由校內專業教師、輔導員教師帶隊,由企業導師指導,在企業頂崗實習,開展為期2-3周的專業實踐活動。以2023年暑期為例,學院組織了11支本科生專業實踐隊伍,共計160余名師生,赴四川港航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湖南高速廣通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大唐華銀湖南能源營銷有限公司、國網長沙供電公司等11家行業企業開展專業實踐,育人成效顯著。
(四)產學研合作強化學科支撐
學院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兩個學科是湖南省“十四五”重點學科,是湖南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學院鼓勵學科交叉,進一步強化交通、電力行業特色,通過產學研合作,加強學院在交通運輸經濟、電力市場競爭等方向的特色與優勢。學院先后與大唐先一公司、國網湖南省公司、中國公路學會等行業企業和機構合作,組建了長沙理工大學電價研究中心、區域交通經濟研究院、智慧能源市場競爭與規制中心、交通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等研究平臺,加強對行業企業的智力支持和服務。學科建設的這些舉措通過師資隊伍建設、企業導師引入等機制,極大地支持了新商科人才培養。
三、主要經驗總結
(一)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為根本導向
新商科人才培養以經世致用為本原。學院班子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二十大關于高校教育方針政策,牢固樹立貫徹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理念,積極組織深入研究國家重大戰略和行業政策,了解國家政策背景、目標和需求,確保學院的發展與國家戰略相契合。學院將專業設置與改革、師資隊伍建設、重點科研方向確立、學科特色發展,與國家“雙碳”目標、交通強國、能源強國戰略以及湖南省“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緊密結合,不斷凝練“商學+工程”的新商科辦學思路,培養具備交通電力特色的新商科人才,為我國交通電力行業發展提供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支持。
(二)發揮理工科高校優勢推動學科交叉
新商科人才培養以多學科交叉為要義。學院推動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兩大學科與交通運輸工程、土木工程、電氣工程等工科的交叉融合,與數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理科的交叉融合,成立行業特色研究平臺,建設交叉學科方向,加強行業特色師資隊伍建設。這些學科建設舉措,極大地支撐了具有交通電力行業特色的新商科人才培養。
(三)多途徑多方式密切與行業及政府聯系
新商科人才培養以整合校政企多方資源為保障。行業特色高校的人才培養,必須緊密依托行業,密切服務行業,為此必須密切與行業企業聯系。學院充分挖掘校友資源,通過成立校友會財會專業分會、共建實踐育人基地、聯合成立產學研平臺、聘請企業導師進校授課、實施學生專業實踐項目等方式,搭平臺,引進來,走出去,多方式創新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同時,學院注重整合政府資源,助力人才培養。2023年5月,學院獲得長沙市委組織部、商務局的立項支持,建設“長沙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孵化基地”,這將極大地助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