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上午,我院以第十六屆研究生博力學術論壇為平臺,組織舉行了“疫情背景下經濟全球化與金融創新”線上學術研討會。黨委委員、副校長談傳生、研究生院院長管德清、社科處副處長(主持工作)劉建江、研工部部長田上、經管學院院長陳銀娥、黨委書記王宏、全體院領導、外語學院院長段勝峰、副院長武俊輝,復旦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北經貿大學,以及我校經管、外語、設藝、化生等學院專業教師、研究生近300人參加。論壇由院長陳銀娥主持。
論壇邀請到了來自南開大學佟家棟教授、貴州財經大學楊勇教授、哈爾濱商業大學曲振濤教授、復旦大學田素華教授、武漢大學齊紹洲教授、長沙理工大學唐文進教授共6位知名學者講學。
會議伊始,談傳生副校長致歡迎辭。他首先對出席會議的所有嘉賓表示了歡迎和感謝,指出在疫情的背景下,大國經貿關系更加復雜,雙邊、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和經濟一體化進程受到嚴重影響,經濟全球化會呈現新趨勢與新問題。希望通過這次研討,可以促進新思想、新觀點、新思路的產生和形成。
隨后,佟家棟教授主講“后疫情時代的全球化與區域化”。他首先談到了經濟全球化與逆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影響,分析了兩次全球化中斷和逆全球化表現不斷凸顯的原因,以及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新產業要素在全球的流動和調整,同時為中國應該如何利用這個挑戰和機會參與區域的合作,實現需求結構的轉型,不斷開拓市場,促進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建議。
楊勇教授主講“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經濟走勢”。他首先研判了世界經濟形勢,認為新冠疫情在控制之前,全球經濟衰退的趨勢難以逆轉。隨后他分析了中國經濟受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并指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
曲振濤教主講“疫情常態化背景下的危與機”。他從抗疫物資的出口、疫苗的研發等五個方面探討了中國發展面臨的國際機遇,從刺激消費、科學啟動城鎮化、彈性就業等六個角度討論了國內的發展機會,并強調堅守防疫和生產這雙底線原則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田素華教授主講“世界經濟百年大變局與新冠疫情沖擊下的全球化治理”。他從“世界經濟百年大變局”、“新冠肺炎與經濟全球化的因果關聯”、“國內分工與國際分工不能等同視之”、“全球化必須正視市場與政府同時失靈”、“沒有全球化治理就沒有經濟全球化”等五個方面展開了演講,提出全球化治理應考慮市場機制的作用、政府及社交網絡要形成若干治理化中心等政策建議。
齊紹洲教授主講“氣候變化的風險及其對金融業的影響和對策”。他從物理風險和轉型風險兩個層面分析了氣候變化所帶來的風險,在此基礎上專門分析了氣候變化對金融業的影響,提出了金融業應對風險氣候風險的思維模型。
唐文進教授主講“結構性貨幣政策失效了嗎?——基于《人民日報》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的考察”。他就結構性貨幣政策是否失效的問題,創造性地從企業杠桿分化的視角檢驗了結構性貨幣政策的綜合有效性,構建了一個包含六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共同因子,驗證了結構性貨幣政策的信息傳導機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
最后,院長陳銀娥做了大會總結,并對所有到場嘉賓、領導、老師、研究生表示感謝。至此,第十六屆博力學術論壇專題論壇——“疫情背景下經濟全球化與金融創新”圓滿完成,與會師生紛紛表示獲益匪淺,期待再續。



院研會宣傳部投稿
文/周路路、何美蓮 圖/何美蓮 審/彭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