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史沿革
本專業至今已近40年辦學歷史。專業前身是原湖南省輕工業專科學校1986年開設的的國際貿易專科,1994年原長沙電力學院設置了貿易經濟本科專業,2002年,原長沙交通學院創辦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2006年順利通過湖南省教育廳新專業驗收。本專業堅持放眼世界,立足湖南,面向交通、電力等基礎產業,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建設思路。2021年獲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
二.專業定位
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培養能適應世界經濟發展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素養、扎實的經濟學和管理學理論基礎,熟練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基本理論,通曉最新的國際貿易業務運作模式與基本操作技能,具備寬廣的國際視野、突出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復合型、高素質的經濟與貿易專門人才。
三.專業特色
與一般院校單純從“出口貨物貿易”專業方向構建的傳統外貿型人才培養模式不同,本專業基于國際經濟發展現狀及國家對外發展戰略,傳承我校理工科特色和交通、電力等行業優勢,并在借鑒綜合性大學專業課程設計經驗的基礎上,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跨境電子商務”和“國際工程商務”兩大專業方向。致力于“跨境電子商務”和“國際工程商務”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交通、電力、水利、輕工業等行業涉外工程商務、跨境電子商貿、國際技術與服務貿易等領域輸送人才。
四.師資力量
本專業有專任教師3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講師15人,博士18人,高級職稱比例為53%,博士化率56%。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會議評審專家1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名,國家發改委服務業發展咨詢委員會專家1人,國家發改委ppp項目咨詢委員會專家1人。湖南省社會科學專家1名,湖南省重大決策理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2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師3人。近年來,本專業教師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級教學比賽二等獎1人次;主持12項國家級項目(其中國家社科重大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重大項目1項、國家社科重點項目3項),40多項省級項目,50多項橫向項目,年科研進賬經費達200多萬。在CSSCI期刊上發表論文160多篇,其中在《經濟學季刊》《管理世界》《經濟學動態》《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中國軟科學》等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著作9部;主持成果獲省部級科研獎勵8項(其中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成果被國家社科規劃辦《成果要報》刊發2篇。教師年齡、職稱、學歷、學科結構合理。教育教學、人才培養與管理等方面經驗豐富,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領域廣,有利于全方位、多層次保障和促進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出質量、上水平、創特色。
五.教學條件:
1.學科平臺豐富
學位點依托應用經濟學湖南省“雙一流”培育學科,擁有6個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平臺,分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與湖南新型城鎮化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湖南省現代服務業研究基地、湖南國際經濟與國際工程管理研究基地、湖南省綠色經濟研究基地、湖南服務業發展研究中心、湖南省美國問題研究中心。
2.教學平臺及資源豐富
本專業為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國際貿易教學團隊為省級教學團隊,并以國家級精品課程和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為標桿,建立完善了融合經濟貿易理論基礎與國際貿易實踐操作的教學體系。
專業有網絡實驗教室2個,實驗用房總面積為300 M2。實驗室設備總數254臺套,總價值139.8萬元。國際貿易結算業務模擬實驗、國際貿易實務模擬實驗、進出口模擬實驗等專業實驗課程的開出率為100%。
2019年,經濟與管理綜合實驗室已納入中央財政高校專項資金計劃。將新建實驗室4個,模擬實驗室4個(其中之一為跨境電子商務實訓室),實驗用房總面積為3000 M2,各種軟、硬件投入總計將達800萬元。屆時,可同時容納15個班約560人的實驗。
本專業建立了穩定的社會實踐和實習基地。與三一重工海外物流部、岳陽城陵磯綜合保稅區、長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長沙海關、霞凝港等公司合作建立了教學實習基地。聘任多名具有高級職稱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專家為兼職導師。
六.學生發展
本專業每年畢業70人左右,主要為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關輸送人才。畢業生普遍受到用人單位好評,為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