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技術包括邏輯、言語和管理三類技術,相關課堂教學技術的最高水平的組合運用即為教學藝術。教無止境、教有定規。為幫助我院青年教師快速提升課堂教學水平、經驗豐富的教師固化教學特色,并以此促進我院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經過院內優質課堂教學經驗的總結、教學技術的理論分析整理和廣泛的討論,特制訂我院理論課課堂教學技術指引。
第一條 課程內容的組織
所有課程都要有導論和復習串講環節。通過導論介紹課程定位、課程內容及其關系;通過復習串講強調課程內容的重點、難點并幫助學生構建課程的知識體系。課程內容的總體安排以內容的邏輯結構依次展開,邏輯結構較弱的課程應當優先安排重點和難點內容的講授。
第二條 課堂內容的組織
導論和復習串講之間的課堂一般按照“復習—引題—框架—展開—印證—小結—思考與作業”鏈條進行教學內容的組織,課堂教學內容要注重體系的完整性和層次的遞進性。在不影響學習效果的前提下可以省略課堂教學內容組織鏈條的部分環節。
第三條 課堂內容的量
每次課堂講授的內容一般為1個主題,1個主題下設置3-4個知識點。完成知識點的講授主要在課堂教學內容組織鏈條的“展開”環節,完成所有環節的總時間控制在85-90分鐘。概念性知識點一般要求涉及到概念的內涵、外延、概念組(分類)、特性、作用及其功能;原理性知識點一般要求涉及到原理的概述、前提、推演、核心觀點、實踐應用、評價、發展方向;分析應用性知識點一般要求涉及到背景、問題、原因與對策。
第四條 課堂內容的度
課堂教學內容的講授根據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可以選擇精講、略講和安排自學,不求面面俱到。針對自學部分要有一定形式的考核,以達成課堂延展的效果。
第五條 教態
端莊、親和、自信與激情。
第六條 PPT制作與演示
PPT的制作要契合課程特點,PPT的內容來源于教材但要高于教材。要做到文圖畫像并茂、詳略疏密有度。既要有專業的學術品位,又要符合學生的口味。要通過PPT的演示明晰課堂講授的主線、各環節內容的框架和內容細節。
第七條 板書
PPT演示過程中板書必不可少。板書可以充實PPT的內容,也可以為PPT畫骨和點睛。板書要少而精、工整有序。
第八條 講授要求
講授要突出重點、講清難點、設置疑點、安插興趣點,講授重點和難點時的語速要放緩、聲音要厚重,要有一定次數的重復;講授要注重啟發性、富有節奏性、力求形象性;講授要注重問題導向、案例支撐和學生專業素質的提升。
第九條 互動
可在講授的各個環節安排互動。課前10分鐘、課間10分鐘和課后10分鐘是互動的黃金時間。
第十條 客串專業相關視頻
可以嘗試安排1-2次專業相關視屏的播放,每次播放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要留足時間與學生分享觀后感。
第十一條 課堂管理
要靈活運用考勤、暗示、互動、笑點,語速、音量等手段,激勵、引導和控制課堂氣氛,保證課堂秩序和教學效果。
第十二條 教學反思
每次課后要進行簡單的教學反思,以發現和肯定自身教學的成績和進步;同時,要以開放的心態認識和面對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進措施。
經濟與管理學院
201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