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全國會計碩士(MPAcc)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下發了《會計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指導意見》(參見附件),提出了會計碩士專業學位論文采用案例分析、調研(調查)報告、專題研究、組織(管理)診斷等類型。為了落實教指委要求,規范我院會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會計碩士專業學位論文質量,我院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啟動該項改革。
一、學位論文選題
1.選題基本要求
會計碩士專業學位論文選題應符合以下規定:
(1)論文選題應密切關注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具有較強的實踐價值和理論意義,應反映當前會計及相關經濟、管理領域的重要問題,不應與本學科有顯著偏離。同時,提倡本學科、本專業的原創性研究。
(2)論文選題應在導師指導下完成,學生應充分收集相關研究資料,了解已有相關文獻和研究成果,并結合本人實際工作情況、研究興趣、研究能力、前期研究成果等確定選題。導師應對選題的恰當性(突出實踐價值,兼顧理論價值)、選題方向、選題的具體內容等提出是否可行的明確意見。確有必要時,經充分協商,導師可以根據本學科與專業的研究現狀,結合學生本人的具體情況,提供參考選題。
(3)論文選題應體現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的特點,必須緊密聯系實際,有數據、證據支撐,避免老生常談,大題小做,大題泛做,紙上談兵;提倡新題新做,小題大做,小題細做,問題深做。
(4)為與學術型碩士學位論文區別,一般不提倡純學術性的學位論文。
(5)論文題目應明確、具體,有很強的針對性,能反映出論文研究的核心問題,字數適當,一般以15-25個漢字為宜,最多不超過30個漢字,避免使用空洞、寬泛、似是而非、字數過少、簡單含混的論文題目。
2.選題方向或領域
會計碩士專業學位教育面向會計職業,培養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法制觀念,系統掌握現代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以及相關領域的專門知識和技能,對會計實務有充分的了解,具有很強的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國際化會計專門人才。因此,會計碩士專業學位論文選題一般應集中在會計、財務、審計以及與之交叉的相關管理、稅務、咨詢、內控、戰略、風險管理、信息技術等相關、相近領域。
學生選擇的論文選題若具有很強的邊緣性、交叉性、超前性,且與專業發展相關或具有指導意義,在得到導師和開題答辯會專家認可后,可不受以上范圍限制。
二、學位論文類型
論文類型一般采用案例分析、調研(調查)報告、專題研究、組織(管理)診斷、其他等。
1.案例分析
案例大體可以分成兩類,一是決策型案例,具體包括對策型案例、政策制定型案例和定義問題型案例;二是事實說明型案例,具體包括說明型案例和概念應用型案例。案例研究型論文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過對相關案例的深入剖析,挖掘典型的實際問題,充分利用所學的會計相關專業理論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形成對理論的驗證、補充和修正的一種學位論文形式。
(1)案例分析選題
案例分析應以特定企業、組織的某一特定管理事件為依據和研究對象。所選案例應為作者所熟悉,具有真實性、代表性和實用性。選題要體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同時,應能夠展現足夠的案例細節供討論和探索,避免案例空洞無物。若無新的視角或新的方法,盡量避免選擇人盡皆知的案例對象重復研究。
(2)案例分析內容
案例分析是在發現并創作典型事例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會計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分析案例發生的背景,提煉案例所涉及的核心問題,探索并分析各種解決問題的可能方案、解決問題和取得結果的過程。案例分析類論文應在符合論文標準(規范)的前提下注意以下基本要求:案例的選題必須來源于會計實踐的事例,具有典型性、重大性、代表性等鮮明特點,能體現、印證或創新本領域的相關理論。
決策型案例應在描述案例發生的背景和情境的基礎上,歸納待解決的核心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行的備選方案,分析各個備選方案的特征及實施過程與可能的結果,并提出推薦方案及其理由。
事實說明型案例應在描述案例發生的背景和情境的基礎上,提煉案例所包含的核心問題,運用相關理論或專業知識分析和評價該案例,總結相應的經驗、教訓,并從中得出啟示。
案例描述必須實事求是,尊重事例的客觀性。分析方法和分析過程必須科學嚴謹。案例分析可以形成明確的結論,也可以形成開放性的結論。
(3)案例分析方法
根據案例對象的經營情況,收集第一手資料、訪談內容和統計資料,圍繞組織管理問題對某一管理情景進行客觀描述,避免就事論事,應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和方法,從分析問題出發,揭示問題的本質,找出存在問題的深層次原因。
(4)案例分析成果
案例分析應是一篇獨立完整的作品,能夠體現碩士學位論文水平;能應用或印證會計及相關領域的某些理論,能啟發讀者進行討論、評判和借鑒。
(5)撰寫要求
案例分析類論文一般應包括緒論、案例背景、案例分析、解決和實施方案四個部分。
緒論:簡述選題背景、研究目的和意義、典型性和代表性、主要研究內容和結論等。
案例背景:應較為詳盡敘述案例的背景、案例的主題、面臨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做出的決策、需要采取的行動,以及實際狀況。要求呈現完整的事例。
案例分析:應用會計學科的相關理論、方法和技術,多角度地分析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問題、過程與結果,評估其優劣成敗、利弊得失,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探討,總結相應的經驗和教訓。
解決和實施方案:概括論文所應用或印證的主要理論,提煉出自己的新觀點或新見解,提出可以得出的啟示,進一步揭示研究的意義和價值;提示讀者進行討論、評判和借鑒的要點或方向;對未來提出展望與建議。
2.調研(調查)報告
調研(調查)報告是運用科學的調查研究方法,通過對某行業、企業或其他組織的調查研究,提出有關決策建議,并形成相應的研究報告的論文形式。采用調研(調查)報告類的會計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應運用科學的調查分析方法(如問卷調查、訪談等),對調查對象進行充分的調查、分析,了解調查對象的性質、特點、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提供有關的決策建議。在此基礎上,結合學位論文的規范要求,撰寫學位論文。
(1)調研(調查)報告選題
調研(調查)報告所調研的問題應主要界定為會計或相關管理領域以及交叉領域的問題。選題主要分為兩類:①介紹經驗的調研(調查)報告:主要反映具體企業或單位典型的、具備示范效果的經驗,可以為同類單位提供借鑒;②反映現象的調研(調查)報告:客觀、真實地反映經濟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現象,提供給企業或組織領導、政府部門參考。調研(調查)報告型學位論文的標題一般采用完全式,由調查對象、事由(調查內容)、文種類別(調查或調查報告)三要素組成。
(2)調研(調查)報告研究內容
調查研究是指企業或有關組織為某一個特定的會計或相關管理領域問題的決策所需開發和提供信息而引發的判斷、收集、記錄、整理、分析、研究相關會計或管理相關問題的各種基本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并得出結論的系統的、有目的的活動與過程。調研(調查)報告是企業或有關組織為實現特定的目標,對某一會計或相關管理領域的問題展開調查研究,經過資料收集和處理,科學的分析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得出符合實際的結論,并針對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或解決方案,形成的匯報性應用文書。會計碩士調研(調查)報告類學位論文應在符合論文標準(規范)的前提下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調研(調查)報告的選題必須來源于會計實踐的典型問題,要求調研主題鮮明、具體且具有一定的社會、經濟價值。
調研內容應能全面系統揭示調研主題所涉及的包括內外部因素在內的各個方面,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所進行的調研工作須有一定難度,且需較大工作量。
調研方法和程序科學合理,確保所收集的資料全面、準確、可靠、適用。選用科學、合理、嚴謹的資料、數據處理與分析技術,確保處理與分析結果的可靠性。
調研必須實事求是,尊重事例的客觀性。
調研(調查)報告的體例格式應符合國際通行范式。
(3)調研(調查)報告研究方法
根據調查對象的特點,分析比較并合理選擇調查方法。應具體介紹調查范圍選擇、調查表設計思路、預備調查和正式調查過程、樣本選擇及其依據,并對數據處理方法的選擇進行闡述。
(4)研究成果
調研(調查)報告應是一篇獨立完整的作品,能夠體現碩士學位論文水平。應全面描述和剖析調研主題,給出明確的調研結論,并針對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問題給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5)撰寫要求
調研(調查)報告類論文一般應包括緒論、調研設計、調研實施、資料和數據的處理與分析、結論與建議等內容。
緒論:簡要介紹國內外現狀及相應的研究概況、研究目的和意義,調研的核心問題和主要內容,調研的時間、地點、對象、范圍、程序,調研的方法等。
調研設計:包括對調研對象、調研內容、調研方法、調研過程、調研問卷等內容的設計。
調研實施:包括組織調研人員,采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對調研對象實施調研,獲取第一手和第二手資料的過程。
資料和數據的處理與分析:采用科學適用的方法和技術,對各種第一手和第二手資料及各種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
結論與建議:就調研主題,對調研對象存在的問題或者調研結果應用于實際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通過科學論證,提出調研結果,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或建議。對策及建議應具有較強的理論與實踐依據,具有可操作性及實用性。
一篇完整的調研(調查)報告類的論文,還需指出調研所存在的局限。如有必要,還應提供附件。
3.專題研究
專題是指圍繞某個或某類問題而形成的相關問題的集合。專題研究則是指對典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深入、專注的研究。專題研究型論文是針對現實中的某個或某類問題,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進行深入、系統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一定的應用領域拓展、移植或方法的創新。專題研究型論文應主要著眼于實際應用研究,通過解決某個具體企業或組織的具體問題,揭示若干具有指導性的思路、方法、方案、措施與政策等。
(1)專題研究選題
專題研究應源于對企業、組織經營發展現狀的翔實分析,發現其急需解決的某些或某種問題。選題應當體現一個“專”字,要針對現實、具體的會計或管理相關問題展開,體現“小題目、大文章”的特點,避免空泛、廣博及宏觀的選題。專題必須具有代表性、普遍性或者獨特性、典型性,通過研究揭示若干具有指導性的思路、方法、方案、措施與政策等。
(2)專題研究內容
專題研究指對會計或相關管理領域實務問題的專門研究,可以是對一個企業、組織管理,甚至行業管理過程中的專門問題的研究,也可以是對企業、組織所面臨的會計實務及管理相關問題所作的對策研究。論文撰寫應在符合論文標準(規范)的前提下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專題研究的選題必須來源于會計或相關管理領域的重大典型問題,研究主題鮮明,研究層次和范圍適當,避免大而泛的選題,且具有一定的社會、經濟價值。
應針對研究問題查閱文獻資料,掌握國內外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全面系統揭示研究主題所涉及的包括內外部因素在內的各個方面,對擬解決的問題進行理論分析、模擬或試驗研究。所研究的內容應具有一定的普適性或前沿性,并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所進行的研究工作須有一定難度,且需較大的工作量。
專題研究應綜合運用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采取規范、科學和合理的定性或定量研究方法開展工作,研究方案可行,數據翔實準確,分析過程嚴謹。
不提倡純理論性的專題研究。
(3)專題研究方法
綜合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對所研究的專題進行分析研究,采取規范、科學、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過資料收集、實地調查、數據統計與分析等技術手段開展工作,資料和數據來源可信。
(4)研究成果
專題研究應是一篇獨立完整的作品,能夠體現碩士學位論文水平。應有助于解決會計或相關領域的實際問題,具有一定先進性和應用價值或推廣價值。
(5)撰寫要求
由于專題研究的選題多種多樣,其寫作形式也較為多樣化。正文一般可以包括緒論、研究對象敘述、分析與論證、結論與討論等內容。
緒論:簡述選題背景、研究目的和意義、相關文獻綜述或相關理論介紹、所研究專題的來源、典型性和代表性、主要研究思路和內容等。
研究對象敘述:較為詳細地敘述研究對象或研究專題的基本狀況,如歷史沿革、內外部條件、影響和制約因素等。
分析與論證:運用相關理論、方法和技術,對研究專題進行全面、科學的分析論證,做出全面深入的說明、分析、評估或解釋。如有必要,應提出對策與建議或前景展望。
結論與討論:概括論文所應用或印證的主要理論,提煉新觀點或新見解,提出可以得出的啟示,進一步揭示研究的意義和價值。提示讀者進行討論、評判和借鑒的要點或方向,并對未來提出展望與建議。
4.組織(管理)診斷
組織(管理)診斷就是分析和調查組織實際經營狀態,歸納總結其性質和特點,發現存在的問題,并以建設性報告方式,提供一系列的改善建議。采用組織(管理)診斷方式的會計碩士專業學位論文,需要運用相關會計或管理理論及方法,在對組織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找出被診斷組織在經營管理中存在的一個或幾個問題,進行定量或定性分析,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具體改善方案。除診斷報告本身的要求外,還應體現出學位論文的研究性、思想性和實踐性。
(1)組織(管理)診斷選題
應盡量選擇作者所在或實習過的組織為對象,在對目標組織基本情況、運作流程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找出目標組織在經營管理中存在的一個或幾個問題,作為深入研究的對象。
(2)組織(管理)診斷研究內容
診斷是找出組織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為其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組織(管理)診斷型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應包括針對組織的診斷過程及發現問題的描述,診斷過程的理論依據、國內外相同組織的對比分析,提出診斷意見、改進方案和具體措施的設計。其中,明確診斷問題、調查信息分析、提出建議方案是組織(管理)診斷型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
(3)組織(管理)診斷研究方法
綜合運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對被診斷組織進行分析研究。診斷過程包括預調研、實情調查、信息分析等環節,可采用調查問卷、面談、資料統計等不同方法。注意借鑒經過長期實踐摸索出來、行之有效的定性與定量診斷方法,確保組織(管理)診斷的客觀性。
(4)研究成果
組織(管理)診斷的結果應注重實效,提出的方案應具有科學性、合理性。根據診斷發現的問題,提出系統的改進方法。
(5)撰寫要求
緒論:介紹目標組織的背景和現狀,闡述對組織(管理)診斷的典型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簡述該組織(管理)診斷的主要內容。
組織現狀調查與分析:設計調查方案,運用適當的調查方法,對組織現狀進行描述與分析。可以是對組織現狀的全面調研和分析,但一般應有所側重。
組織管理問題診斷:整理調研資料,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調查資料和數據進行匯總、處理和分析,對組織管理問題進行評價和判定,重點在于“問題點”的提煉,并進一步分析和揭示該“問題點”產生的原因或因素,為解決方案提供事實依據。
對策或建議:針對被診斷組織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提出改進目標、原則和思路,設計系統、科學的改進方案,提出方案實施的具體辦法,并分析對策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困難、新問題及相應的保障措施。對策及建議應具有較強的理論與實踐依據,具有可操作性及實用性。
總結:系統概括論文研究所涉及的所有工作及其主要結論。闡明組織(管理)診斷的科學性及解決方案的應用價值,并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5.其它
除上述類型之外,允許學生選擇軟件開發、制度設計、多學科交叉領域的選題并進行研究。
三、學位論文評價指標體系
從選題(論文價值及意義)、內容(理論與文獻綜述、研究方法、數據與資料、研究深度與工作量)、成果(成果的可靠性、成果的實用性、結論的創新性)、寫作(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論文寫作規范性)4方面10個指標,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參見附件。
四、學位論文流程規范及格式規范
參照教指委要求,按照學校相關文件辦法執行。
五、具體組織工作
1、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啟動此項改革。具體來說,2014級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開題,嚴格按照此辦法執行。
2、學院于11月3日下午3:00,在金盆嶺校區7教212室,召開會計碩士專業學位不同形式學位論文教學改革會議。將邀請中南大學劉愛東教授講授會計專碩論文指導經驗。
經濟與管理學院
2015年10月23日
2014--關于印發會計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指導意見的通知(第5號)--文件.doc2014--關于印發會計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指導意見的通知(第5號)--正文.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