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長沙理工大學2020年度教學貢獻獎獲得者、經管學院王治老師
新湖南客戶端6月11日訊(通訊員 彭璐 馮子奕)從2007年進入長沙理工大學工作,他一直堅定著自己的職業初心。課堂上,他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讓每一個環節都妙趣橫生;課堂外,他積極組織實地調研,帶領學生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在他和同事們的努力下,會計學成為學校首批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專業……他始終將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作為自己最重要的使命。他是長沙理工大學2020年度教學貢獻者獲得者、經管學院王治老師。

初心所向,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讓學生愛上工程”,這是王治對自己的要求。他主講《工程項目投資與融資》,這門課程要求學生既要有會計學基礎,又要具備工程建設相關知識;既要掌握融資模式設計、稅收籌劃等專業理論,也要了解高速公路建設、電力設備生產的作業流程,對財會類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為此,王治在創新和改善課堂教學模式上下了很大功夫。
他力求用最淺顯的語言將知識點講透,借助身邊的現實案例輔助學生理解,同時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分小組展示、辯論,激發學生對現實的創新性探索,從而增強他們在學習中的成就感。最近,王治又在課堂上給同學們布置了“角色扮演”的任務——學生們分小組扮演投資方、政府方和社會民眾,通過最接近現實的方式來辯論對于一個項目是否需要投資、投資多少,從而更深刻地理解項目投資對于投資方、政府和民眾的影響。
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王治在教授專業知識時關注的重點。他編寫的案例曾入選“湖南省高校十大育人示范案例”。課堂上,他著重講解“新基建”與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的關系,介紹“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強調學習這門課程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系及對貢獻社會的意義。一國有企業投資沙特輕軌項目失敗、巨虧41億的案例讓同學們深刻思考科學投資決策的重要性;建設港珠澳大橋過程中我國工程師發揮“工匠精神”,實現關鍵技術從被“卡脖子”到成為世界一流水平的案例,激發了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堅定了他們建設祖國的決心,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王治心里一直有個目標:“金課”不能只讓本校學生聽到,要推廣到全國,甚至走出國門。
2019年暑假,王治帶領《工程項目投資與融資》課程教師和研究生組成“老中青”結合的慕課團隊,著手進行《工程項目投資與融資》慕課開發,共同探討這門課的授課方式、案例選取和測評方法,光是寫腳本就花了一個月時間。2019年下半年,《工程項目投資與融資》通過“中國大學MOOC”平臺推出,得到廣泛傳播,也為次年疫情期間學生學習提供了重要資源。據統計,截至今年4月,有超過10000名學生選擇學習這門課程,其中甚至包含不少在職人員。《工程項目投資與融資》課程及慕課團隊也獲批“湖南省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湖南省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教學名師及團隊”。
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既享受到互聯網模式下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利好,能夠靈活地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又能在線下得到更多的實踐機會和體驗。
使命所指,踐行特色育人方法
王治的課堂是開放式的,常常有工科專業學生甚至留學生慕名來聽課。交通學院18級研究生黃威麟就是在王治的啟發下,探究了“共享自行車是否屬于共享經濟”這一課題。王治認為,在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學科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為了適應新時代經濟發展,財會系學生必須掌握更全面的學科知識,成為一名高素質的業財融合人才。
“你們要多去‘蹭課’,不僅可以蹭本院的課,還可以去法學院聽聽法律課、去交通學院聽聽交通運輸工程相關的課程。”王治經常這樣鼓勵學生。
王治還是18級金融會計卓越班班主任,他重視學風建設,定期召開班會,常常以自己的求學經歷鼓勵學生。他的學生王明娜對老師曾經講過的一件小事印象深刻:王治求學時酷愛閱讀書籍,經常位列圖書館借閱榜榜首,畢業時,光是托運書籍和讀書筆記就花了好幾百元。即使到現在,王治的桌子上也總擺放著他的讀書筆記。他的好學習慣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們,每個寒暑假,同學們都會按照他的要求閱讀會計金融方面的期刊論文,并認真撰寫讀書筆記,開學時由他一本本地檢查。
“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作為研究生導師,王治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術潛力,他每兩周就會組織不同年級的30多名研究生開讀書會,讓學生了解學科前沿發展動向;為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他帶領大家去五凌電力財務共享中心等地進行實地調研,邀請相關單位的財務負責人親自講解操作規程,讓學生與行業專業人士深入交流。
邱妍是王治帶的一名研究生,她很喜歡這種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教學模式:“既能筑牢理論功底,又能加強對現實的把握,在王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寫論文會更貼合實際,分析案例也會更透徹深入。”
責任所趨,助推學科專業建設
長沙理工大學會計學專業在全國交通系統享有“南路橋、北財會”的聲譽,在全國電力系統則有培養總會計師“黃埔軍校”的美稱,但步入新的發展階段,會計學也面臨著互聯網大數據的沖擊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挑戰。
作為經管學院副院長、財會系主任,王治負責學院會計學國家級一流專業申報,他也將這項工作看作一項極具使命感的任務:“進入國家一流本科專業行列,意味著進入‘國家隊’,也代表了專業地位,這是對我們專業發展歷史的交代,也能為之后的人才培養提供更高的平臺。”
2019年,教育部發布通知,決定啟動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在2019年至2021年建設1萬個左右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點和1萬個左右省級一流本科專業點。王治及時了解國家提出的新要求、新標準,積極參加全國性教學會議,并在同行交流中積極宣傳學校專業建設情況;主動咨詢30多名專家,獲得了不少對一流學科專業建設的寶貴建議。與此同時,他帶領團隊反復打磨修改申報書、精心收集整理證明材料……經過半年多的努力,會計學成為長沙理工大學首批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專業。
“我們還要在進一步提升育人質量上下功夫。”王治絲毫不放松對學科建設的力度。他深知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求賢若渴,主動多次“厚著臉皮”聯系高層次領軍人才、青年博士,爭取吸納引進學校;積極組建教學團隊,讓教師能發揮各自特長、協同作戰;著力培養學科骨干和接班人,定期聽青年教師講課,評估其教學能力,幫助其改進教學方法。學院不少老師都在他的帶領下成長為優秀青年教師。
“十四五”開局之年,對王治來說又是一個新的起點,但他對自己的期望依舊和14年前剛進入教育行業時一樣——“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他也在這條教書育人的道路上,心無旁騖、矢志不渝地前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