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最近最好的2019中文,最好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大全

考慮荷載與浸水條件的預崩解炭質泥巖變形與強度試驗
2019年06月05日 10:35         所屬學院: []          點擊:


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

項  目  申  報 

 

項目名稱: 

  •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

  • 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后即可在線瀏覽  或

  • 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后即可在線瀏覽  或

  • 下載此 PDF 文件

學校名稱

長沙理工大學

學生姓名

學  號

專      業

性 別

入 學 年 份

陳少壯

201608020910

土木工程

2016

禹樂詩

201608020904

土木工程

2016

劉大順

201608021134

土木工程

2016

鄒嘉瑤

201708020237

土木工程

2017

郭嘉坤

201708020211

土木工程

2017

指導教師

曾鈴

職稱

講師

項目所屬

一級學科

土木工程

項目科類(理科/文科)

理科

學生曾經參與科研的情況

已完成的科研課題:

1.長沙理工大學學生科技立項項目:在低溫狀態下輕集料混凝土的吸水性與吸濕性研究

項目負責人:陳少壯    指導老師:周德泉

2.長沙理工大學學生科技立項項目:國學對塑造大學生健全心理和提高道德素質的必要性研究

項目參與人:劉大順    指導老師:鐘武強

學生科研情況介紹:

陳少壯,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16級學生,曾參加李傳習教授團隊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多次參加結構力學競賽、數學競賽、百科知識競賽等,具有較豐富的專業知識儲備,曾獲得長沙理工大學結構力學競賽校級一等獎,長沙理工大學材料與地質知識競賽三等獎等,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曾參加20142015年山東省數學競賽,并分別獲省一、二等獎。

禹樂詩,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16級學生,學習成績排名專業第一,曾參與學習李傳習教授團隊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大一期間參與獲得長沙理工大學結構力學競賽三等獎,獲得長沙理工大學數學競賽三等獎。

劉大順,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專業16級學生,學習成績年級前列,積極參加學校的科技立項活動及長沙理工大學結構設計競賽,取得了校級三等獎的成績,并在巖土實驗室做了一學期助理,有較強的動手能力。

郭嘉坤,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專業17級學生,學習成績優異,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科技創新活動,具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高中階段參加省航模競賽獲得三等獎,有較強的創新意識。

鄒嘉瑤,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專業17學生,學習成績優秀,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創新活動、實驗操作與技能競賽,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對預崩解炭質泥巖的變形及強度特性有濃厚的興趣。

 

指導教師承擔科研課題情況

曾鈴博士,從事非飽和土滲流及邊坡穩定性方面的應用基礎研究,主持了1項國家自然青年科學基金(51508040),參與了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課題子課題(2014BAC09B01-02)、湖南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等國家、部級項目,指導本科生完成了大學生科技立項1項(結題優秀,校級一等獎)。已經發表了與本試驗結果有聯系的學生論文數篇,鑒于此,邀請曾鈴老師作為本項目的指導教師。

指導老師主持的課題: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1508040,炭質泥巖路堤動力濕化變形及損傷失穩機理研究,2016/01-2018/12,20萬元,在研,主持人:曾鈴

2.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工程重點學科創新性項目,12ZDXK08,2015/01-2016/12,4萬元,結題,主持人:曾鈴

項目研究和實驗的目的、內容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 研究和試驗的背景

炭質泥巖廣泛分布于我國西南地區,是由軟弱灰巖、砂巖、頁巖和頁巖互層等沉積類巖石構成的地質體。預崩解炭質泥巖作為路堤填筑材料既可極大地降低工程造價并能較好地保護生態環境,已在廣西、云南等省高速公路工程中推廣應用。經推廣應用發現其水理性強、強度低、易崩解,在季節性反復降雨后,預崩解炭質泥巖產生持續崩解及強度劣化,堵塞路堤排水管道,導致路堤內部處于荷載與浸水環境,產生超限變形,甚至引發路堤失穩(如圖1),危害行車安全。因此,為避免或減少炭質泥巖路堤失穩等災害,有必要全面深入地研究荷載與浸水條件下預崩解炭質泥巖變形及強度變化特征。

          

1 荷載與浸水條件下炭質泥路堤失穩現象

2 研究和試驗的目的

通過試驗的實施,可以獲知荷載與浸水共同作用下預崩解炭質泥巖的變形特性及強度規律,進而得到預崩解炭質泥巖抗剪強度與變形的關系。研究成果將為炭質泥巖路基變形機理及長期變形預測方法研究和炭質泥巖分布地區的路基設計、建設、維護提供試驗和理論依據,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及現實意義,且對提高學生的科研興趣及動手能力具有促進作用。

3 試驗實施的內容

(1) 濕化變形裝置的設計。通過對西南地區炭質泥巖路堤失穩案例進行調查,發現荷載與干濕循環是路堤失穩的重要原因,需要設計可以對試樣施加荷載的濕化變形裝置。該裝置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試驗裝置,試驗裝置為底部設有排水孔的合金圓筒;第二部分為加載裝置,加載裝置為放置在底座上的杠桿加載儀;第三部分為測量裝置,測量裝置為兩個端部設有百分表的支架。

(2) 正交試驗方案的制定。正交試驗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種科學設計方法,可高效、快速、經濟地分析出各因素對試驗結果的影響。首先確定壓實度、含水率、豎向荷載、浸水時間及循環次數為五個因素,每個因素取4個水平;再在正交試驗軟件中輸入相應的因素與水平;最后可以得到5因素4水平下的正交實驗表。

(3) 濕化變形試驗實施與數據的獲得。在完成前文所述的兩個實驗步驟實的基礎上,在公路工程試驗中心試驗大廳進行預崩解炭質泥巖濕化變形試驗。首先對濕化變形裝置進行調平,調節試驗儀器左端杠桿上的調平砝碼的位置,使之與未加砝碼前右端杠桿保持平衡,并用螺母將其固定;其次,將制好的試樣裝入試驗裝置內,并對試樣進行加載,同時按照試驗方案進行浸水與循環;再之,將百分表安裝在加載蓋上,并將百分表的指針調零,注意預留試樣的變形量,通過百分表的讀數連續記錄試樣豎向變形量。最后,對得到的試驗數據進行整理,并結合正交試驗原理分析各因素對濕化變形的影響。

(4) 直接剪切試驗的實施與數據的獲得。在完成上述的三個實驗步驟實的基礎上,取濕化變形后的試樣進行直接剪切試驗。整個剪切試驗的操作步驟嚴格按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G E40—2007)的要求執行。收集并處理剪切試驗的數據,進而研究炭質泥巖的抗剪強度特性,最后得到抗剪強度對變形之間的關系。

4 試驗解決的主要問題

通過本項目試驗的實施,擬解決以下2個問題:

(1) 炭質泥巖水理性強、強度低、易崩解,在季節性反復降雨后,路堤內部處于荷載與浸水環境,易產生超限變形,甚至引發路堤失穩,危害行車安全。因此,本項目通過試驗的方式獲得荷載與浸水條件下的預崩解炭質泥巖的變形特性成為本試驗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2)炭質泥巖的強度對路堤穩定性有重要影響,荷載及浸水條件可導致土體抗剪強度降低,而絕大多數路堤失穩都是由于土體抗剪強度不足引起。本項目通過應變控制式直剪儀測試濕化變形試驗后的試樣的抗剪強度指標,分析得到炭質泥巖強度特性及其與變形的關系,成為本實驗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二。

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動態

炭質泥巖廣泛分布于我國西南地區,其作為路堤填料已被推廣應用[1],季節性反復降雨使路堤內部處于荷載與浸水狀態。已有研究表明,荷載及浸水條件可導致土體抗剪強度降低,進而產生超限濕化變形,且絕大多數路堤失穩都是由于土體抗剪強度不足引起[2-3]。炭質泥巖路堤失穩等災害與填筑材料的強度劣化及超限變形密切相關,有必要全面深入地研究荷載與浸水條件下預崩解炭質泥巖變形及強度變化特征。因此,許多學者分別采用現場監測、室內試驗、數值模擬等方法對公路路堤變形及強度特性進行了深入的探討?,F將路堤變形及強度特性方面國內外學者目前所從事的研究工作進行簡要的介紹。

國內外學者針對巖土體的濕化變形已作大量研究,王輝[4]、遲世春[5]等學者認為濕化變形這個概念最早來源于土石壩等水利工程,指土石料填筑體在一定應力狀態下浸水,由于部分顆粒浸水軟化破碎以及浸水潤滑顆粒接觸等原因而使顆粒發生相互滑移、破碎和重新排列,從而產生變形,并使土體中的應力發生重分布的現象;談云志等[6]認為路基土體變形主要包括壓縮變形及增濕變形兩部分,壓縮變形一般會趨向穩定,而因受季節性的氣候反復作用,增濕變形將不斷累積,路基土體的后期沉降主要取決于由于含水率變化所產生的增濕變形;劉新喜等[7]對復雜應力下的強風化軟巖濕化變形進行了試驗研究,認為提高路基填土的壓實度可有效減少濕化變形;鄒德高[8]、楊貴[9]等利用數值模擬的方法研究了巖土體的濕化變形,為相關工程設計提供一定參考依據;毛雪松等[10]、馮蕊[11]等通過原位試驗及現場監測對巖土體的變形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Liu Xinrong[12]、Wang L L[13]等依次針對巖土體的浸水變形開展了大樣本的室內試驗研究,得到了不同類巖土體的應力-應變曲線,并初步掌握了相關巖土體變形特性的一般規律。申請者所在研究團隊也在炭質泥巖填筑路堤的變形方面開展了許多研究工作,筆者[14-17]采用數值模擬方法研究了各種降雨條件下炭質泥巖路堤邊坡的穩定性,并探討了降雨強度、土體飽和滲透系數、土體飽和含水率等降雨入滲參數變化條件下炭質泥巖路堤暫態飽和區時空響應規律。同時還開展了炭質泥巖-土分層路堤在浸水條件下的滲流及變形特征試驗,為研究復雜條件下的炭質泥巖路堤濕化變形規律提供了技術及經驗積累。除此以外,還有許多學者針對巖土體的變形特性開展了許多研究工作,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結論。

抗剪強度是土體的重要力學性質,它的準確確定在土的工程性質分析中尤為重要。由于強降雨過程中負孔隙水壓力的消失和干濕循環等因素導致的土體強度的降低,路堤失穩等工程問題時有發生。國內外學者針對巖土體的抗剪強度也進行了大量研究,吳珺華[18]、Ulusay R[19]、劉文華[20]等進行了干濕循環作用下不同巖土體的抗剪強度試驗研究,對干濕循環前后巖土體的強度進行了對比,表明干濕循環后巖土體的抗剪強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Zhang B Y [21]、劉翔[22]等利用三軸儀分別對粗粒料和花崗巖全風化土濕化變形后的抗剪強度進行了研究,得到了不同圍壓、不同濕化應力水平下的濕化情況及軸變與體變間的變化規律。分析表明,試樣在濕化過程中均產生了軸變與體變,并且經濕化變形后產生了各向異性。當初始有效圍壓相同時,各濕化應力水平下的抗剪強度指標c、φ值近似相等,與干樣相比,濕樣的黏聚力c值減少明顯,內摩擦角φ值變化不大。

綜上所述,國內外針對巖土體的變形及強度特性研究雖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促進了巖土體濕化變形及抗剪強度相關理論的發展,但仍有一些問題有待研究。首先,現有研究主要針對粗顆粒、膨脹土、風化土等巖土體,而關于預崩解炭質泥巖濕化變形與抗剪強度的室內實驗、數值計算及理論研究卻鮮有報道,尤其關于抗剪強度與濕化變形關系的研究寥寥可數,且預崩解炭質泥巖與其他類巖土體的變形與強度存在顯著差異,例如,其水理性強,高溫、降雨交替作用后表面快速剝落,強度迅速降低,適用于其他類巖土體的相關理論并不一定適用于炭質泥巖,室內試驗試樣尺寸小,費用低,是獲取大樣本數據的優選方法,因此可通過室內試驗對其性能進行研究;其次,季節性降雨使得路堤經受反復干濕循環,長期處于荷載與浸水條件下,對邊坡的變形和穩定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11~12],而關于荷載與浸水條件下巖土體變形特性及強度規律的研究較少,因而有必要研究各因素對預崩解炭質泥巖變形特性及抗剪強度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曾鈴,邱祥,付宏淵,等.水位升降過程中崩解預處理炭質泥巖路堤穩定性分析[J].中國公路學報,2017,30(05)10-19.

[2] 曾鈴,付宏淵,賀煒,等. 三軸CT條件下預崩解炭質泥巖路堤填料的細觀試驗[J].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45(03)925-931.

[3] Lu N, Wayllace A, Oh S. Infiltration-induced seasonally reactivated instability of a highway embankment near the Eisenhower Tunnel, Colorado, USA[J]. Engineering Geology, 2013, 162(14): 22-32.

[4] 王輝. 小浪底堆石料濕化特性及初次蓄水時壩體濕化計算研究[D]. 北京: 清華大學, 1992.

[5] 遲世春,周雄雄. 堆石料的濕化變形模型[J]. 巖土工程學報,2017,39(01):48-55.

[6] 談云志,孔令偉,郭愛國,. 壓實紅黏土的濕化變形試驗研究[J]. 巖土工程學報,2011,33(03):483-489.

[7] 劉新喜,夏元友,劉祖德,陳向陽,寧齊元. 復雜應力下強風化軟巖濕化變形試驗研究[J].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6,(05):925-930.

[8] 鄒德高,楊小龍,劉京茂,等. 西域礫巖砂礫料瀝青混凝土心墻壩濕化變形數值分析[J].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15,55(06)605-611.

[9] 楊貴,劉漢龍,朱俊高. 粗粒料濕化變形數值模擬研究[J]. 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12,32(05)535-538+551.

[10] 毛雪松,鄭小忠,馬骉,等. 風化千枚巖填筑路基濕化變形現場試驗分析[J]. 巖土力學,2011,32(08)2300-2306.

[11] 馮蕊,何蘊龍. 深厚覆蓋層上高礫石土心墻堆石壩變形監測分析[J]. 巖土力學,201536(S2)485-491+506.

[12] LIU XinrongQI Dahe,YU Yu,et al. Analysis on wetting deformation properties of silty clay[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20147(03)39-44.

[13] Wang L LBornert M,Héripré Eet al. Irreversible deformation and damage in argillaceous rocks induced by wetting/drying[J]. 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2014,107(05)108-118.

[14] 曾鈴,付宏淵,何忠明等.飽和-非飽和滲流條件下降雨對粗粒土路堤邊坡穩定性的影響[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4510):3614-3620.

[15] 曾鈴,付宏淵,賀煒等.降雨入滲因素對炭質泥巖路堤邊坡穩定性的影響[J].公路交通科技,2013,303):39-44.

[16] 蔣中明,曾鈴,付宏淵.極端久雨條件下軟巖邊坡動態穩定性分析[J].中國公路學報,2014,272):27-34.

[17] 付宏淵,史振寧,邱祥,曾鈴.炭質泥巖-土分層路堤在浸水條件下的滲流及變形特征試驗[J].中國公路學報,2017,30(11):1-8+98.

[18] 吳珺華,袁俊平. 干濕循環下膨脹土現場大型剪切試驗研究[J]. 巖土工程學報,201335(S1)103-107.

[19] Ulusay R, Karakul H. Assessment of basic friction angles of various rock types from Turkey under dry, wet and submerged conditions and some considerations on tilt testing[J].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 the Environment, 2015, 28(4):1-17.

[20] 劉文化,楊慶,唐小微,等. 干濕循環條件下不同初始干密度土體的力學特性[J]. 水利學報,201445(03)261-268.

[21] Zhang B Y, Zhang J H, Sun G L. Deformation and shear strength of rockfill materials composed of soft siltstones subjected to stress, cyclical drying/wetting and temperature variations[J]. Engineering Geology, 2015, 190:87-97.

[22] 劉翔,陳國興,孫田. 花崗巖全風化土濕化變形及強度的試驗研究[J]. 巖土力學,2012,33(11)3313-3317.

本項目學生有關的研究積累和已取得的成績

曾鈴老師主講《土力學》課程時,介紹了降雨對公路與存在荷載將對預崩解炭質產生很大影響的范例,使用視頻及圖片的方式使試驗小組了解到目前炭質泥巖等具有崩解特征的軟巖將大量的被運用于路堤填筑工程中,但在荷載與浸水條件下炭質泥巖的變形和強度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通過課后與指導老師的交流,激發了課題組成員對荷載與浸水條件下的物理力學特性變化產生了濃厚興趣。

本項目學生主要為2016級與2017級土木工程大類的本科生,雖然都處于低年級學生,但已經有三位學生都分別參加了各類校級科研課題與科技立項,獲得了校級一等獎,并有兩名同學曾參加過李傳習教授團隊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有一名同學曾在巖土實驗室做了一學期助理,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與實驗素養。

1承擔人陳少壯在周德全老師的指導下主持完成了課外科技立項項目(2017年科技立項),在低溫狀態下輕集料混凝土的吸水性與吸濕性研究,該項目主要通過試驗完成。另外,還參與了長沙理工大學結構力學競賽(2016屆),培養了試驗動手能力,對試驗儀器的操作比較熟悉,為本試驗的開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2承擔人禹樂詩2017參與完成了長沙理工大學學生科技立項項目斜拉荷載作用下擴底樁的工程性狀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及數據處理能力,也將為本次試驗的實施提供技術保障。

3承擔人劉大順在鐘武強老師的指導下負責了課外科技立項項目(2017年科技立項),國學對塑造大學生健全心理和提高道德素質的必要性研究,并巖土實驗室做了一學期助理,有較強的動手能力。

 

項目的創新點和特色

國內外學者單獨針對巖土體的濕化變形或抗剪強度已作大量研究,其成果促進了巖土體濕化變形及抗剪強度相關理論的發展,但考慮荷載及干濕循環共同影響的炭質泥巖路堤的變形和強度特性研究鮮有所見,綜合分析,本項目的主要創新之處有:

1)現有研究主要針對粗顆粒、膨脹土、風化土等巖土體,而關于預崩解炭質泥巖濕化變形與抗剪強度的室內實驗、數值計算及理論研究卻鮮有報道,尤其關于抗剪強度與濕化變形關系的研究寥寥可數,且預崩解炭質泥巖與其他類巖土體的變形與強度存在顯著差異,例如,其水理性強,高溫、降雨交替作用后表面快速剝落,強度迅速降低,適用于其他類巖土體的相關理論并不一定適用于炭質泥巖,因此,炭質泥巖復雜的物理、力學性質則成為項目的特色之一。

2季節性降雨使得路堤經受反復干濕循環,長期處于荷載與浸水條件下,對路堤的變形和穩定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而關于荷載與浸水條件下巖土體變形特性及強度規律的研究較少,因而同時考慮荷載與浸水等多因素對預崩解炭質泥巖變形特性及抗剪強度的影響成為本項目研究的特色之二。

項目的技術路線及預期成果

1 技術路線

(1)試驗流程與規范

試驗流程:

方案設計試驗實施數據處理項目結題。

試驗規范: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 JTG E402007 公路土工試驗規程[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 JTG D30—2015 公路路基設計規范[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本項目的技術路線如圖2所示:

2  技術路線圖

(2)試驗方案設計

本項目的實施主要包括四個部分,分別為正交試驗方案的制定、濕化變形裝置的設計與制作、濕化變形試驗實施與數據的收集、處理及分析、直接剪切試驗的實施與數據的獲得。以下便主要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詳細說明。

正交試驗方案設計

正交試驗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種科學設計方法,可高效、快速、經濟地分析出各因素對試驗結果的影響。它是根據正交性從全面試驗中挑選出部分有代表性的點進行試驗,這些有代表性的點具備了均勻分散,齊整可比的特點,正交試驗設計是分式析因設計的主要方法。以3水平3因素為例,均勻試驗須進行33次共27次試驗,而利用正交設計原理,只需要進行9組試驗,9個試驗點分布見圖3。

 

3  試驗點分布圖

1 試驗因素水平

水平

因素

壓實度

含水率

豎向荷載/kPa

浸水時間/h

循環次數

I

92%

6%

0

0

0

II

94%

10%

50

24

1

III

96%

14%

100

48

2

IV

98%

18%

200

72

3

結合炭質泥巖路堤的工程實際,采用正交試驗研究壓實度、含水率、豎向荷載、浸水時間及循環次數對預崩解炭質泥巖濕化變形的共同作用,設置5因素4水平,共16組試驗,考慮到土工試驗可能存在一定誤差,故每組試驗做3組平行試驗,試驗結果取3組試驗的平均值??紤]路堤填筑工程中炭質泥巖壓實度一般控制在90%以上,因而擬定4種壓實度分別為92%94%、96%、98%;考慮自然狀態下含水率在10%左右浮動,故配置土樣含水率為6%、10%、14%、18%;由于路堤10m深處地應力大致為200kPa,豎向荷載可取0kPa、50kPa100kPa、200kPa;考慮干濕循環影響浸水時間取0h、24h、48h、72h;試驗發現循環次數3次后,變形基本穩定,故循環次數分別取01、2、3次。試驗因素水平及試驗方案分別見表1、表2。

2  正交試驗方案

編號

壓實度

含水率

豎向荷載/kPa

浸水時間/h

循環次數

T1

I

I

I

I

I

T2

I

II

II

II

II

T3

I

III

III

III

III

T4

I

IV

IV

IV

IV

T5

II

I

II

III

IV

T6

II

II

I

IV

III

T7

II

III

IV

I

II

T8

II

IV

III

II

I

T9

III

I

III

IV

II

T10

III

II

IV

III

I

T11

III

III

I

II

IV

T12

III

IV

II

I

III

T13

IV

I

IV

II

III

T14

IV

II

III

I

IV

T15

IV

III

II

IV

I

T16

IV

IV

I

III

II

 濕化變形試驗裝置的設計與制作

自主研發一種測量炭質泥巖濕化變形的試驗裝置及其試驗方法。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試驗裝置,試驗裝置為底部設有出水管和供水管的有機玻璃筒;第二部分為加載裝置,加載裝置為放置在底座上的杠桿加載儀;第三部分為測量裝置,測量裝置為兩個端部設有千分表的支架。以上三個部分結合緊密、共同工作。試驗時首先將有機玻璃筒固定,然后將測試的土體放置在透水石上,安裝加載架,設置砝碼,以此來模擬炭質泥巖在土層中受到的豎向壓力。通過試驗裝置的進、供水管來模擬炭質泥巖在水循環中的環境,進而得到炭質泥巖在崩解過程中體積的變化規律。裝置示意圖見圖4,裝置實圖見圖5。

注:1-進水管;2-出水管;3-有機玻璃筒;4-千分表立柱;5-立柱;6-底座;7-千分表支架;8-千分表;9-加壓球座;10-水平杠桿;11-固定支架;12-加壓桿;13-調平砝碼;14-加載架;15-砝碼托盤;16-透水石;17-固定軸。

4  濕化變形裝置示意圖

 

5  濕化變形裝置實圖

除濕化變形裝置外,試驗還需用到一些土工試驗基本工具,例如透水石、環刀、刮土刀、濾紙等,見圖6,另外也要用到一些精密測量儀器,例如游標卡尺、千分表和電子稱等,見圖7。

 

 

 

 

 

    

a 環刀                       b 透水石

 

c 刮土刀                     d 濾紙

6  土工試驗工具

 

a 游標卡尺                    b 千分表               c 電子稱

     7 測量工具

試驗的準備

1)試驗場地及試驗材料的準備

本次室內模型試驗的場地選擇在長沙理工大學公路工程實驗中心C區實驗大廳進行(如圖8所示)。該實驗大廳具有良好的試驗條件,能夠為此次室內降雨模型試驗提供充足的試驗空間,并滿足本次室內制樣設備所需的水、電等要求。

 

8  長沙理工大學公路工程實驗中心

此次試驗所需的材料主要為炭質泥巖,現場取回的炭質泥巖為未完全崩解的巖石,見圖9,需在實驗室內對其進行充分崩解,崩解后的炭質泥巖見圖10。

  

9  未崩解炭質泥巖      圖10  崩解后炭質泥巖

3  不同含水率和壓實度所需要的干土質量與水質量

/g

92%

94%

96%

98%

6%

174.63

178.42

182.22

186.02

10%

291.05

297.37

303.70

310.03

14%

407.47

416.32

425.18

434.04

18%

523.88

535.27

546.66

558.05

干土/g

2910.47

2973.74

3037.01

3100.28

選取崩解完全的炭質泥巖土樣,干密度為2.015g/cm3,制作直徑10cm高度20cm的試樣,在不同含水率和壓實度條件下所需的干土和水的質量如表3所示。通過數顯式壓力試驗機并采用分層制樣法分五層壓樣成型,首先根據試驗方案中壓實度及含水率計算各試樣所需干土及水的質量;再將一定質量的干土和水充分拌和后用薄膜袋密封放置保濕箱內靜置24h;然后將拌制好的土樣均分成5份,分5次倒入預先定制好的鋼模內進行靜壓。鋼模的內直徑10cm、高度21cm,其中多出的1cm由高度1cm、直徑10cm的墊塊填充,當壓力機把墊塊壓至與鋼模平齊時,試樣剛好達到預定的壓實度。靜壓完成后須讓千斤頂繼續施加壓力并穩定一段時間后再卸載以防止試樣回彈。最后,用其它墊塊從底部把試樣慢慢頂出。壓樣前鋼模內須涂抹少許凡士林以便減少脫模時試樣與鋼模間的摩擦力。試樣成型后用保鮮膜密封封裝好后再次放入保濕箱內靜置以備供試驗所用。制樣裝置及制好后的試樣分別見圖11、圖12

 

  

11  分層制樣           圖12  實驗前的炭質泥巖試樣

試驗的實施

1)濕化變形試驗

通過自主研發的濕化變形試驗裝置研究炭質泥巖的濕化變形規律,濕化試驗的實施步驟如下:

a)調平:調節試驗儀器左端杠桿上的調平砝碼的位置,使之與未加砝碼前右端杠桿保持平衡,并用螺母將其固定。

b)裝樣:將制好的試樣從保濕箱內取出,緩慢裝入筒壁帶有孔眼的內筒,裝入內筒須給內筒涂抹凡士林,保持潤滑以減少筒壁與試樣的摩擦力,注意裝樣過程中勿破壞試樣。

c)加載:將裝好試樣的內筒放入外筒,下部墊上直徑10cm的透水石,上部放置加載蓋,調節加壓桿為豎直方向并在內筒中央位置,施加砝碼進行加載。

d)浸水與循環:先將試樣在無水環境下加載1個浸水時間,然后將外筒灌滿水,使整個試樣泡在水中1個浸水時間,此為一個干濕循環。進行下一個循環時,需將試樣連同內筒取出放進烤箱內烘干(50),烘干的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將試樣取出稱重,當其含水率接近或達到初始含水率時,認為完成由濕到干的過程。反復循環,直至試驗完成。

e)記錄數據:將百分表安裝在加載蓋上,并將百分表的指針調零,注意預留試樣的變形量,通過百分表的讀數連續記錄試樣變形量。

2)直接剪切試驗

采用直剪環刀對濕化變形后的試樣進行取樣,取樣完畢后立即進行室內快剪試驗,整個剪切試驗的操作步驟均嚴格按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G E40—2007)的要求執行,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a)利用直剪環刀對濕化變形后的炭質泥巖進行取4個直剪試樣,取樣過程中不可破壞試樣的原有結構;

b)將盛有試樣的環刀,平口向下,刀口向上,對準剪切盒上盒口,在試樣上同樣放置濾紙和透水石,然后將試樣緩慢壓入剪切盒底;

c)順次加上傳壓活塞、鋼珠和加壓框架;

d)在量力環上安裝千分表,千分表的測桿應平行于量力環受力的直徑方向;

e)慢慢順時針方向轉動手輪,至上剪切盒支腿與量力環鋼球之間恰好接觸時(即量為環中千分表指針剛開始走動時)立即停止轉動手輪;

f)然后調整千分表,使其指針保持在零的位置(作為起始讀數);

g)在快剪試樣上施加垂直荷載,一個試樣分別施加100kPa、200kPa、300kPa、400kPa的垂直荷載,加載時一次次輕輕加上(施加的荷載已換算成砝碼質量);

h)拔出固定插銷,開始計時,以每分鐘6圈的速率均勻轉動手輪,使得上下盒之間開始勻速剪切;

i)使試樣在3~5分鐘內剪損,在剪切的過程中每10秒記錄一次量力環中千分表讀數;

j)當量力環中千分表指針讀數不再增加或者有顯著后退亦或剪切變形量達到4mm時,即可認為試樣已經剪損,記錄千分表指針的最大讀數,即代表抗剪強度峰值;

k)逆時針轉動手輪,卸除垂直荷載和加壓設備,取出已剪損的試樣,擦凈剪切盒,裝入下一個試樣。

3)數據整理

通過濕化變形試驗,可以得到各時間點下的炭質泥巖豎向變形量,對數據進行整理,再利用originexcel軟件繪制變形量的關系曲線;同時將整理得到的各組試驗的最大豎向變形輸入正交分析軟件,可以得到各個因素對炭質泥巖豎向變形的影響規律。直接剪切試驗直接得到的是剪切儀應力環的變形量,對其進行處理可以得到不同法向應力下剪應力與剪切位移的關系曲線,進而可以得到各組炭質泥巖的抗剪強度指標。

總體而言,進行數據分析時注重對數據的剔除及擬合,以便得到較好的試驗規律。最后,在得到試驗數據的基礎上,對試驗現象及數據進行分析,并撰寫試驗報告。

(3)試驗費用預算

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費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科研業務費

測試分析費:1000

論文版面費:4000元(2篇)

2)試驗材料費

試驗儀器:3000

制樣費:500

材料運輸費:500

透水石、濾紙、環刀等:500

3)資料、打印費

資料費:250

打印費:250

 

共計:10000

 

2 預期成果

(1)基于正交設計原理,通過室內試驗的方式獲得荷載與浸水條件下預崩解炭質泥巖變形及強度變化特征,為炭質泥巖路基變形機理及長期變形預測方法研究和炭質泥巖分布地區的路基設計、建設、維護提供試驗和理論依據,以此用于指導工程實踐。

(2)依托本試驗的試驗結果,發表EI及其以上的文章1~2篇。

 

年度目標和工作內容(分年度寫)

20181~201812

全面收集國內外關于路堤變形與強度方面的試驗技術及理論成果,結合現有試驗條件,制定本項目的研究計劃方案;

進行炭質泥巖濕化變形試驗及抗剪強度試驗的初步設計;

設計并定制濕化試驗儀器,準備試驗所需的材料。

20191~201912

制作濕化變形試驗試樣;

組裝并檢查濕化變形裝置,校核強度試驗儀器;

試驗的正式實施,對濕化變形及直剪試驗的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得到試驗結論;

試驗報告的編寫及項目的結題。

 

指導教師意見

 

項目申請人陳少壯等同學在《土力學》課程的學習中表現出對荷載與浸水條件下預崩解炭質泥巖變形及強度特征濃厚的興趣和創新意識。在獲知本人已經申請了炭質泥巖變形試驗裝置的專利后(實用新型專利:一種測量炭質泥巖崩解過程中體積變化的試驗裝置及其試驗方法),于2017年底開始與本人交流是否可將現有專利進行改裝,以便于探索性的做一些炭質泥巖在荷載及浸水條件下變形強度特性的試驗,通過多次討論,該試驗小組提出的試驗方案可行,試驗結果能夠對工程實踐提供指導,具有較大的學術價值與工程意義。

鑒于此,本人建議立項研究。

 

簽字:                   日期:

 

注:本表欄空不夠可另附紙張

  • <samp id="20me8"></samp>
    <fieldset id="20me8"><var id="20me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