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最近最好的2019中文,最好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大全

基于暫態信號的配電網故障定位方法及其實驗設計
2019年06月05日 10:48         所屬學院: []          點擊:


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

項  目  申  報 

 

項目名稱: 

  •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

  • 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后即可在線瀏覽  或

  • 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后即可在線瀏覽  或

  • 下載此 PDF 文件

學校名稱

長沙理工大學

學生姓名

學  號

專      業

性 別

入 學 年 份

鄧清波

201621030617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卓越)

2016

畢嵐溪

201621030105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卓越)

2016

 

201524050506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2015

 

201523060324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2015

  

201524050121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2015

指導教師

  

職稱

  

項目所屬

一級學科

470

項目科類(理科/文科)

  

學生曾經參與科研的情況

本團隊成員全部來自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在實驗室有過一定的專業培 訓和實踐經歷,具有較為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良好的團結協作能力。團隊成員對該 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抱有很大興趣,在保證正常理論學習的同時,勤于動手實踐,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項目負責人鄧清波同學,學習成績優秀,理論基礎扎實,動手能力強,富有創新精神,具有較強的團隊組織管理能力。曾獲得第十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獎,第十五屆“挑戰杯”中國銀行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

項目組成員專業理論基礎扎實,學習成績優秀,自學能力較強,團隊協作意識強,對設計與開發工作有濃厚的興趣,有較強的科研創新潛力,具備一定的開發設計能力。其中,秦玥同學現任院學生會分團委副書記,曾獲得第十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獎,第十五屆“挑戰杯”中國銀行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曾赟同學曾獲得第十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獎,第十五屆“挑戰杯”中國銀行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第三屆湖南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畢嵐溪同學曾主持校科技立項一項,申請專利一項。

指導教師承擔科研課題情況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51207013:智能電網精確時間同步理論與技術研究,2013.1-2015.1224 萬元,結題,主持

[2] 湖南省教育廳一般項目:含分布式電源的配電網故障行波定位理論和方法研究,2015.9-2018.9,1 萬元,在研,主持

[3] 國 家 重 點 研 發 計 劃 , 大 型 交 直 流 混 聯 電 網 運 行 控 制 和 保 護(2016YFB0900600),2016.07-2021.066300 萬元,在研,骨干研究人員

[4]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配電網微型同步相量測量應用技術(2017YFB0902903), 2017.07-2020.12,5000 萬元,在研,骨干研究人員

項目研究和實驗的目的、內容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研究目的

本團隊指導教師長期從事輸電網、配電網故障定位、保護方法的研究。本項目基于指導教師前期的研究成果,擬借鑒輸電線路暫態信號傳輸特性與定位方法相關原理,將其應用于配電網中。

本項目充分結合指導教師的前期科研成果,以本科大二課程Matlab在電力系統分析中的應用》和本科大三課程《高電壓技術》中的理論知識為基礎,借助電氣學院搭建的配電網實驗室和暫態信號故障定位實驗平臺,將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驗有機結合,力求培養學生主動開展理論研究、積極設計實驗方案培養工程動手能力。

本項目將具體完成以下三點理論研究和一點實驗設計:

(1)對樹形結構的配電網故障暫態信號傳輸特性進行理論研究和仿真分析;

(2)結合本科大二課程《Matlab》的學習,將小波包變換應用于暫態信號的提??;

(3)提出一種基于多端故障行波時差的配電網故障行波定位新方法;

(4)利用學院搭建的配電網實驗平臺,設計相關試驗,并驗證項目提出方法的正確性。

 

 

 

二、研究內容

1、配電網故障暫態信號傳輸特性分析

學習本科大三課程《高電壓技術》,著重學習課本中“暫態信號波過程理論”,學習暫態信號產生機理,折、反射特性,波形的色散特性,掌握研究對象的理論知識;基于此,學習PSCAD仿真軟件,搭建配電網模型,模擬各種故障類型、故障地點和故障程度,高頻暫態信號在配電網的傳輸特性,全面總結不同故障情況下暫態信號的傳輸特性。

2、基于小波包分解和重構的暫態信號主頻分量提取

充分結合本科大二課程Matlab》中學習的小波包分解和重構理論,將寬頻帶暫態信號進行小波包分解,得到不同頻帶的暫態波形,對每一個頻帶的暫態波形進行重構,提取暫態波形能量最大的頻段,所對應的波形信息,即為暫態信號的主頻分量。

3、基于多端故障行波時差的配電網故障行波定位新方法

學習文獻的檢索方法,在中國知網上下載相關文獻,深入學習現有的基于暫態信號的故障定位方法,比較其優缺點,并在此基礎上,擬提出一種基于雙端暫態信號定位原理的多端配電網故障支路判定新指標—故障支路判定矩陣,利用該矩陣元素的數值特征實現對配電網故障支路的判定;進一步定位故障點精確位置。

4、實驗驗證

利用學院搭建的配電網實驗平臺,搭建具有四條饋線、多分支的配電網絡,在每一個分支末端配置暫態信號檢測裝置,設計實驗方案,驗證本項目提出的基于暫態信號的配電網故障定位方法的可行性。

三、設計方案

1、配電網暫態信號傳輸特性研究

學習PSCAD虛擬仿真軟件,并搭建配電網仿真分析模型。首先, 在配電網PSCAD仿真模型中設置短路,考慮架空線路-電纜混合線路、分支節點處、母線處、及短路點參數(不同故障點位置、不同故障類型、不同故障初相角)對故障暫態信號傳輸特性的影響; 其次,對產生的暫態信號進行解耦變換,經過三相線路解耦后,故障暫態信號變換為彼此獨立的線模暫態信號和零模暫態信號,理論研究和仿真分析線模暫態信號和零模暫態信號的依頻特性(線路電阻、波阻抗、波速度均是頻率的函數),并研究線模暫態信號和零模暫態信號在不同傳輸路徑、不同傳輸材質、不同故障情況下暫態信號的傳輸特性,以及色散和衰減的情況;最后,從機理層面上全面總結暫態信號傳輸特性。

 

2、基于小波包分解和重構的暫態信號主頻分量提取

小波包分解是一種有效的時頻分析手段,特別對于頻率很高的暫態信號,可以實現全頻段分解,以1MHz采樣率為例,基于奈奎斯特采樣定理可知,原始暫態信號范圍為0-500kHz,對原始暫態信號進行6層小波包分解,分解示意圖如圖1所示:

 

1 小波包信號分解示意圖

6層小波包分解,將原始信號分解為26 = 128個頻段,對每一個頻段進行小波包重構,即可獲得重構后各頻段的原始暫態信號,提取2kHz暫態信號以上能量最大的頻段波形進行分析,提取暫態初始波頭信息,如圖2所示,圖2(a)為原始暫態信號,圖2(b)為小波包分解、重構后能量最大的暫態信號波形。從該頻段信號中可以獲取初始暫態信號的到達時刻。

 

2(a) 原始暫態電壓波形           圖2(b) 2kHz暫態信號以上能量最大的頻段波形

3、基于多端故障行波時差的配電網故障暫態定位新方法

基于單一暫態信息的故障定位方法,可靠性得不到保障;而且配電網結構復雜、分支眾多,采用單一行波信息,將產生偽故障點,從而影響定位的準確性。因此,信息融合技術將有效提高定位可靠性,解決偽故障點問題。

本項目擬借鑒信息領域的信息融合技術,充分利用與挖掘復雜配電網海量數據。首先,分析網絡拓撲結構(多分支結構)對雙端故障信息算法的影響;搭建故障支路判定矩陣,利用矩陣的形式,分析網絡中任意兩個檢測點(I,J)計算的故障距離與以檢測點I為起點到檢測點J最近的分支節點之間距離的關系,深入研究不同點位置發生故障(分支故障、節點故障、節點之間故障)時,對應矩陣某列或某行參數的共性,提出故障區域判定矩陣準則,再利用雙端定位原理,確定精確故障點位置。

4實驗設計

配電網實驗室和暫態信號故障定位實驗平臺如圖3-4所示。在暫態信號故障定位實驗平臺搭建如圖5所示多分支輻射性配電網,母線電壓取自10kV配電網實驗室中的升壓變壓器。

 

3 10kV配電網實驗室

 

4 暫態信號故障定位實驗平臺

項目組成員將在項目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在暫態信號故障定位實驗平臺搭建四條饋線、多分支的配電網絡,如圖5所示。在如圖所示 ~ 標注的十個地點安裝暫態信號采集裝置,四條饋線和多分支線路采用電力電纜,可以實現暫態信號波過程模擬,在網絡中分別設置不同故障點位置,故障類型、故障過渡電阻、故障初相角,如表1所示,記錄暫態信號采集裝置測到的初始故障暫態信號波頭到達時刻,依據本項目提出的多端信息融合的故障暫態信號定位算法,判斷故障線路,進而計算精確故障點位置,驗證本項目方法的可行性。

 

5 擬搭建模擬配電網拓撲圖

1 實驗室測試故障點參數設計

故障點參數

設置方案

故障點位置

主饋線故障(如故障點b,d

分支線路故障(如故障點ac,f

主饋線與分支線路接點故障(如故障點e

故障類型

單相接地故障(AG,BG,CG

兩相故障(ABBC,CA

兩相接地故障故障(ABG,BCG,CAG

三相故障(ABC

三相接地故障(ABCG

故障過渡電阻

05,50,100200

故障初相角

50,100,300450,600,900

四、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本項目的研究可能存在一些難點,需要解決如下關鍵問題:

1、配電網故障暫態信號傳輸特性分析:準確有效的刻畫不同暫態信號在配電網不同故障情況下的傳輸特性,是本項目研究要解決的基礎性問題。

2初始暫態信號波頭提取利用小波包分解和重構對各測點的故障初始暫態波頭進行準確檢測,并標定初始暫態波頭到達檢測點的時刻,提高了故障定位精度,是本項目研究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3、基于多端初始暫態波頭的精確故障定位方法:配電網結構復雜,分支眾多,傳統的暫態信號定位方法只能定位故障區段,且存在偽故障點,因此,如何搭建故障支路判定矩陣,依據矩陣某列或某行參數的變化特性,判斷故障支路,進而確定準確故障點位置,是本項目研究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4模擬配電網的搭建:模擬配電網的搭建與調試,測試參數的設置,實驗方案的設計,為驗證本文所提方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撐。

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動態

一、配電網故障行波定位方法研究現狀

輸電線路故障行波由故障點產生,沿線路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傳輸到線路兩端變電站,并在波阻抗不連續點發生反射和折射。如能準確記錄故障初始行波及此行波的反射波,則可采用單端行波定位方法計算出故障距離,但來自故障點的反射波難于識別,此原理在實際應用中成功率不高;如在線路兩端記錄其初始行波到達時刻,而不考慮后續的折反射波,利用雙端行波定位原理精確計算出故障點位置。由于故障行波定位僅需測量行波波頭到達時間,無需對信號的頻譜進行復雜分析,檢測的特征量穩定、可靠、實現方便,因此行波定位在電力系統廣泛應用。

同樣,配電網故障行波定位方法可分為單端定位、雙端定位和網絡定位。

C型行波法屬于單端定位方法,由于其原理的特殊性,已成功應用于多分支的配電網絡。楊以涵課題組在C型行波法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時也發表了不少相關的高水平學術論文,文獻[1]利用注入脈沖信號在正常線路與故障線路中的不同的反射特性可以實現故障定位;后來在此基礎之上也多次進行了改進,并提出了多種改進的C型行波法和其他與C型行波法相結合的綜合定位法[2],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文獻[3]在線路始端注入高幅值窄脈沖并檢測從線路返回的波形,比較進行自適應濾波后正常和故障兩種情況下的波形,得到故障距離。提出行波傳輸的特征波的概念。通過分析故障錄波的特征波,來確定故障分支。將故障測距和故障分支結果結合起來達到精確定位。

對于其它配電網單端定位方法,文獻[4]提出了基于數學形態學的配電網行波故障測距方案。在利用數學形態學對采集到的行波數據進行濾波后, 利用多分辨形態梯度變換提取行波波頭的模極大值, 進而確定故障點,該方法可有效排除干擾信號,辨識故障點的反射信號;文獻[5]利用小波包處理故障行波信號尋找信號奇異點,識別來自分支節點及其端點的反射信號,來確定故障區段;在確定了故障區段的基礎上,找到與故障點相關的2個反射波,并由這2個波的最大相關時間計算得到故障點到檢測端的距離,該定位方法主要與故障位置、線路結構有關,有較高的準確性;解決了行波反射波難以辨識的難點,文獻[6]提出了利用零模行波分量和線模行波分量速度差的故障測距新算法,只判斷零模行波分量和線模行波分量到達線路電源側的初始行波波頭,不受分支和反射波的影響。單端定位方法的主要難點是:難以辨識來自故障點/對端母線的反射波與來自波阻抗不連續點的反射波。

雙端定位方法是利用故障行波第一波頭到達輸電線路兩側變電站的時間差進行定位計算。由于配電網系統特有的多分支樹型線路結構,混合線路中行波波速不恒定等因素,傳統的雙端行波定位方法原理難以適用于配電網,因此,有學者對此方法進行優化,提出了基于時間變量的故障搜索算法,克服了波速不連續對故障測距的影響,能夠有效地對配電網混合線路進行故障定位。但該方法沒有解決配電網結構復雜,多分支而引起的偽故障點的問題[7]-[9]。

網絡定位方法是融合各變電站記錄的初始行波波頭到達時刻進行定位計算。該項目導師前期對高壓輸電網故障行波網絡定位進行了深入研究,實現了基于整個電網的故障行波定位網絡和基于網絡的故障行波定位方法,實驗室測試和現場運行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該項目擬把導師前期研究的高壓輸電網故障行波網絡定位的思想拓展到配電網。提出了基于圖論的配電網定位方法,適用于結構較為簡單的配電網[10]。文獻[11]提出了一種多端行波故障定位方法。將配電網網絡時間信息傳輸到故障管理中心,選取時間最短的三個變壓器首先確定故障區域,然后排除偽故障點進而確定故障位置。文獻[12]提出了主、輔測距系統,在配電線路的主干線路兩側裝設測距裝置,在分支線路末端裝設測距裝置,構成多端測距模式,通過和主干線路兩側的測距裝置相互配合實現對分支線路故障的精確定位,降低行波定位在輻射狀配電線路上應用所帶來的投資及維護成本。

雖然國內外已經對配電網故障定位技術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豐富的成果,但均存在一些缺點,無法充分滿足配電自動化運行的要求。為此,本項目將立足新思路、采用新技術,將交流輸電網故障行波定位的思想拓展到配電網,利用暫態行波信號傳播速度快,不受系統運行方式變化的特點,有望實現快速、準確、可靠的配電網故障定位。

二、參考文獻

[1] 王陽,曾祥君,黎銳烽,柳芊芊 基于圖論的配電網故障行波定位新算法[J].電力系統自動化. 2012,36(18):143-147

[2] 賈惠彬,趙海鋒,方強華,劉濤,戚宇林. 基于多端行波的配電網單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2,362):96-100

[3]徐偉宗. D型行波測距原理在輻射狀配電線路中的應用[J].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報,2012,245):138-142

[4] 楊鵬,楊以涵. 配電網單相接地故障C型行波定位研究[J].電氣時代,2008, (3):100-103

[5] 戚宇林,成艷,楊以涵. 35kV配電網單相接地故障綜合定位方法[J].電網技術,2008, 32(10):  38-42

[6] 于盛楠,鮑海,楊以涵. 配電線路故障定位的實用方法[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8,2828):86-90

[7] 蔡秀雯,譚偉璞,楊以涵. 基于數學形態學的配電網單端行波故障測距[J].現代電力,2006236):25-29

[8] 嚴鳳,楊奇遜,齊鄭,楊以涵,胡立蜂. 基于行波理論的配電網故障定位方法的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4,249):38-43

[9] 張帆,潘貞存,張慧芬,叢偉,馬琳琳. 樹型配電網單相接地故障行波測距新算法[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7,2728):46-52

[10] 李配配,黃家棟. 配電網混合線路雙端行波故障測距方法的研究[J].

力科學與工程, 20112711): 31-34

[11] 向玲,朱永利,唐貴基.HHT 方法在轉子振動故障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7,27(35)84-89

[12] Huang N E,Shen ZLong S R,et al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nd the Hilbert spectrum for nonlinear and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 analysis[J]Proc. R Soc Lond A,1998454(21)903-995Huang N E,Shen Z,Long S RA new view of nonlinear wavesthe Hilbert spectrum[J]Annual Review of Fluid Mechanics,199931417-457

 

本項目學生有關的研究積累和已取得的成績

一、本項目學生有關的研究積累

本項目負責人和參與人已基本掌Matlab編程、PSCAD/EMTDC對輸電網和配電網的建模,學習了《電路理論》、《高電壓技術》、《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原理》等電氣工程專業課程,具有扎實的開展本項目研究的理論基礎。

本項目負責人和參與人均在大一下學期進入指導教師課題組,參與關于電網保護和故障測距相關項目的研究,先后參與指導教師組織的科技立項項目:“基于小波包提取算法和相關性分析的電網單端行波保護方法”;參與2017年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參賽作品:6-66kV配電網防觸電監控與接地故障智能處理系統),獲得省賽特等獎;參與2017年屆湖南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參賽作品:精銳電力路燈智能管理系統),獲得省賽一等獎;并先后在株洲和耒陽電廠實習,跟繼保班和運行班各一個月,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學術科研思維對電力系統一次、二次系統具有整體的理解對配電網實際運行情況有一定的了解

本團隊充分利用學院實驗室資源,將相關知識進行合理聯系,秉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念,本項目已形成了一套完整、合理的理論體系。

因此,本項目具備順利開展的理論基礎和實際硬件支撐條件。

二、本項目學生已取得的成績

項目負責人鄧清波同學,學習成績優秀,理論基礎扎實,動手能力強,富有創新精神,具有較強的團隊組織管理能力。曾獲得第十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獎,第十五屆“挑戰杯”中國銀行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

項目組秦玥同學現任院學生會分團委副書記,曾獲得第十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獎,第十五屆“挑戰杯”中國銀行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

項目組曾赟同學曾獲得第十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獎,第十五屆“挑戰杯”中國銀行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第三屆湖南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

項目組畢嵐溪同學曾主持??萍剂㈨椧豁?,申請專利一項。

項目的創新點和特色

本項目提出了一種準確提取故障初始暫態波頭的方法,設計了一種基于多端故障行波時差的配電網暫態定位新方法,解決了由于線路分支而引起的偽故障點的問題,提高故障定位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在實驗室模擬搭建四條饋線、多分支的配電網絡,設計實驗驗證本項目方法的可行性,驗證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本項目將理論研究、仿真分析和實驗室驗證有機結合起來,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理論分析和動手實驗的能力,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

 

項目的技術路線及預期成果

一、技術路線

基礎準確:

1大量閱讀故障暫態信號提取和故障定位相關文獻,學習PSCAD暫態仿真軟件,進行知識的儲備;

方法研究:

2)搭建配電網PSCAD仿真分析模型,研究不同故障點參數下,故障暫態信號傳輸特性;

3分析配電網拓撲結構與初始暫態波頭傳輸時間的關系,深入研究初始暫態波頭的時間相關性,提出多端信息融合的故障定位方法;

4)提出基于小波包分解與重構的暫態波頭提取方法;

實驗室測試

5實驗室模擬搭建四條饋線、多分支的配電網絡,驗證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本項目的研究遵循圖6所示路線:

二、預期成果

1發表論文

通過對配電網故障行波定位方法以及基于小波包分解與重構的暫態波頭提取方法的研究,撰寫并發表相關論文兩篇 

2項目研究報告

配電網故障行波定位方法以及基于小波包分解與重構的暫態波頭提取方法總結報告;實驗室測試報告。

 

6本項目完成的技術路線

 

 

 

 

 

 

年度目標和工作內容(分年度寫)

該項目計劃于20195月前完成,整體分為三個階段完成。

1、201712月至20182月:通過閱讀大量相關資料文獻,整合有用資源;

2、20183月至201811月:學習PSCAD系統軟件仿真,搭建電網仿真模型;提出基于暫態信號的配電網故障定位方法和基于小波包分解與重構的暫態波頭提取方法,并撰寫相關論文;

3、201812月至20195月:實驗室模擬搭建配電網,完成實驗測試;進行項目結題。

 

 

 

 

 

 

 

 

 

指導教師意見

該項目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斷地增長知識,展現其聰明才智,提高開發創新能力。項目組成人員合理,知識全面,具有一定的創新實驗和研究能力。同意申報該項目。

 

 

 

 

 

 

 

 

 

 

 

簽字:鄧豐               日期:2018.4.26

 

 

 

  • <samp id="20me8"></samp>
    <fieldset id="20me8"><var id="20me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