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動態
混凝是水廠水處理工藝中重要的水處理單元,準確投加所需要的混凝劑量是獲得良好的混凝效果及影響水廠運行管理成本的關鍵,如何根據水廠進水水質和水量的變化確定混凝劑最佳投加量,長期以來一直是給水行業普遍關心而又亟待解決的問題[3]。近年來隨著混凝投藥理論的不斷發展,逐步形成了多種比較有效的混凝控制技術。如現場模擬試驗法、燒杯試驗法、數學模型法、單因子控制法等[4]。
混凝效果不但受原水水質、流量、混凝劑種類、混凝劑投加量、投加時間、投加位置和混凝方式等因素的影響,而且具有滯后性、非線性和時變性等特征,控制難度大,依靠人工經驗控制混凝劑投加量不能及時反映原水水質、水量變化,勞動強度大且效果較差[5]。因此,實時自動投藥控制系統日益受到國內外學者和管理人員的重視和關注。目前混凝劑自動投加控制方法有流動電流檢測法(SCD)、顯示絮凝控制法 (FCD) 、現場模擬實驗法(模擬沉淀池和濾池)及數學模型法等[6]。
許多學者在理論和實踐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最早在時滯系統控制中應用的幾種經典控制方法,主要包括自整定 PID 控制、Smith 預估控制、大林算法這幾種方法[7]。但這些經典方法或現代控制理論,計算龐大復雜,很難在工業中得以真正應用。
在國外,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環境保護較好,水源狀況好,水質變化小,因此實現投礬控制自動相對較易,一些地方簡單的比值控制就能達到較好的效果[8]。由于我國各地間原水水質普遍較差,且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質因污染變化較大,使得對水質的精確檢測和投藥量的控制變得較難[9]。在投礬自動控制方面,由于凈水過程的大時滯和不確定性的特點,實現自動控制出水質量十分困難。國內大多數水廠的投礬控制還是依靠熟練工人的經驗來控制加礬量[10]。因此,我們需要研究一種便于操作人員操作的自動加藥控制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
[1] Liu Y, He X. Design of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for waterworks based on PLC[J].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nagement Science & Electronic Commerce International, 2011:4996 - 4998.
[2] 崔琳琳,自來水混凝投藥過程建模與模糊控制研究,昆明理工大學,2014.
[3]Zhou Z, He Q, Sun G. Design of automatic control for chemical dosing system in Changcheng Waterworks[J]. Water Technology, 2013.
[4]王軍棟,混凝投藥過程非線性預測控制研究,哈爾濱工業大學,2011.
[5]Chen D. Application of SCD Dosing Control System in Water Works[J].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06.
[6] 黃麗娟,水廠混凝投藥量復合控制系統的研究與應用,中南大學,2014.
[7] 楊國紅等,湖庫型水源水廠投藥控制系統建模與實例研究,西安科技大學,2013. [8]Gong T Z. Analyzing Automatic Chemical Dosing System for Waterworks[J]. Journal of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2001
[9]李拓,基于BP神經網絡的水廠漉凝投藥控制系統研究,昆明理工大學,2015.
[10]饒寧,水處理混凝投藥預測控制方法研究,浙江工業大學,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