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內容:“雙碳”背景下水利工程的機遇與挑戰
報告人:危潤初、鮑海艷、李小超
報告人所在單位:水利與環境工程學院
報告人職稱/職務及學術頭銜:副教授/系副主任
時間:2022年3月29日(周二)14:00—16:00
地點:金盆嶺校區12-500等教室(騰訊會議線上講座)
報告人簡介:
危潤初,1984年出生,博士,副教授。2008年獲吉林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學士學位,2014年獲吉林大學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20年在南非西開普大學開展訪問研究,2014年進入長沙理工大學工作,主要從事巖溶及濕地區地下水文過程及環境演化、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及環境演變、非洲水文與水資源問題等研究。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科研項目20余項,發表SCI、SSCI、EI、CSCD學術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15篇,現為中國地質學會巖溶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海綿城市專業委員會委員。
李小超,博士,副教授。2011年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2011年進入長沙理工大學工作,2017年在英國鄧迪大學科學與工程系開展訪問研究,主要從事海岸和近海工程方面應用基礎研究。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等多項省部級項目和橫向攻關項目的研究。發表論文20余篇,獲發明專利1項。
鮑海艷,1982年出生,博士,副教授。2005年獲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學士學位,2010年獲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10年6月進入長沙理工大學工作,主要從事水電站(抽水蓄能電站)過渡過程與控制、水輪機調節系統控制策略及網源協調技術等研究。先后主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開發基金項目等多項科研課題,發表SCI、EI、CSCD學術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10余篇。
報告內容簡介:
1、主要內容:
(1)世界水文問題、水文工作中的快樂與幸福
(2)港口建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戰略支點作用
(3)水利水電工程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2、講座預期效果、對學生成長成才的影響:
(1) 講座能夠讓學生深入了解世界的水文問題,培養水利類學生的問題意識、責任意識,同時通過感悟水文工作中的快樂與幸福,培養學生的專業情懷與理想,增強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
(2) 使學生了解港航工程建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培養學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永攀高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3)使學生了解水利水電工程如何助力實現我國“雙碳”目標,培養學生的專業情懷與理想,增強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
承辦單位:水利與環境工程學院 通識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