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6日上午11點18分,隨著最后一塊橋面板吊裝到位,由我校土木工程學院顏東煌教授和陳常松教授負責施工監控的世界最大跨度鋼混結合梁斜拉橋——赤壁長江大橋成功合龍。
赤壁長江大橋為主跨720米的雙塔雙索面結合梁斜拉橋,主梁采用混凝土板和鋼主梁上下結合的布置。結合梁斜拉橋受力復雜,設計與施工難度較大,此前世界上已建成的該類型斜拉橋的主跨不超過660米,而赤壁長江大橋一舉突破了700米的大關。
世界紀錄的背后是無數大橋建設者們的艱辛付出。赤壁長江大橋從主塔施工到主梁合龍共歷三年多時間,顏東煌教授和陳常松教授帶領赤壁長江大橋施工監控項目組團隊,采用自創的大跨度橋梁自適應無應力構型控制理論與方法,解決了中邊跨無配重平衡施工、單雙節段組合循環施工下的鋼混組合結構內力分配、大剛度邊鋼箱梁內扭控制和頂推主梁栓接合龍等多項技術難題,為大橋的高精度合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校的施工監控工作受到了業主(湖北省交通投資有限公司)、施工單位(中鐵大橋局)和監理單位(西安方舟監理有限公司)等單位的高度評價和贊賞。
赤壁長江公路大橋是《國家公路網規劃》和《湖北省骨架公路網規劃》中臺(州)小(金)公路跨江控制性工程,也是國家發改委首批基礎設施等領域80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運營的示范項目之一。建成后,大橋將成為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公路及隨岳、滬渝、漢洪監、京港澳、杭瑞等高速路的重要節點。與此同時,赤壁長江大橋將與2018年建成通車的嘉魚長江大橋(920米的世界最大跨度的不對稱混合梁斜拉橋,也是由我校顏東煌教授和陳常松教授負責完成施工監控)共同形成鄂南與湘北的大交通運輸網絡,對拉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
全面貫徹“四為”方針,更好服務區域經濟,堅持為創新驅動發展,讓科研工作更好對接經濟主戰場是我校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具體方針,必將在全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創造更輝煌的成就。
(文/張康 汪倫 圖/凌李華 審/蔣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