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結構完整性聯盟主辦,長沙理工大學承辦的2022國際結構完整性學術研討會(2022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Integrity,ISSI2022)于2022年10月15日至17日召開,來自中國、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加拿大、新加坡、捷克、荷蘭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名專家學者線上或線下參加會議,圍繞重大基礎設施的結構完整性(Structural Integrity of Critical Infrastructure)這一主題共同開展學術交流,系統展示了結構完整性領域科技工作者的最新科研成果,是結構完整性領域的一次國際學術盛會。
10月15 日上午,2022國際結構完整性學術研討會開幕式在云塘校區圖書館報告廳舉行,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楊衛,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健龍出席大會指導并作學術報告。校長曹一家代表長沙理工大學致歡迎辭。中國結構完整性聯盟主席、華東理工大學涂善東院士致開幕詞。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陳學東院士,中國工程院張來斌院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高華健院士、香港城市大學呂堅院士、南方科技大學葉林院士、日本原子能機構李銀生教授、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田貴云教授、英國布里斯托大學Bruce Drinkwater教授等線上參會。湖南大學史才軍教授、華理工大學溫建鋒教授以及中南大學、湖南大學、電網輸變電設備防災減災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單位的專家學者,我校副校長胡永樂、劉朝暉,科研部、能動學院、土木學院、汽機學院等有關單位負責人及師生參會。本次會議執行主席、能動學院院長陳薦教授主持會議。
大會邀請了來自中國、英國、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國的本領域著名專家學者做大會報告。在長沙理工大學主會場,浙江大學楊衛院士做了題為Solids in nano-scales - extreme strength and elasticity的學術報告。長沙理工大學鄭健龍院士做了題為Design theory and method of new durable asphalt pavement的學術報告。湖南大學史才軍教授做了題為Design of 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for resilient infrastructures的學術報告。
通過線上同步視頻直播,大會邀請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高華健院士做Engineer metals with internal interfaces for enhanced mechanical performance、香港城市大學呂堅院士做Multiscale mechanics and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additive manufactured materials、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張來斌院士做Status and Challenge of Oil and Gas Storage Tank Detection Technology,南方科技大學葉林院士做Desig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Mechanical Meta-materials for Impact Mitigation、日本東北大學Hideo Miura教授做Strain-induced acceleration of the degradation of the crystallinity around grain boundaries in stainless steels under creep load at elevated temperature、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防災減災中心陸佳政教授做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anti-icing technology for power grid、日本原子能機構Yinsheng Li教授做Structural integrity assessment of important components in nuclear power plants、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田貴云教授做RFID sensors-based inspection and monitoring structural integrity、英國布里斯托大學Bruce Drinkwater 教授做Recent advances in ultrasonic array imag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ructural integrity assessment、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曾宏波院士做Probing reversible noncovalent molecular interactions toward developing multifunctional soft materials and surfaces以及河北工業大學韓旭教授做Multi-source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propagation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for mechanical structures的大會特邀報告。
在10月14日大會開幕前,大會舉辦了以“科研基金申請經驗交流”為主題的ISSI2022專題討論會,討論會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天津大學陳旭、華東理工大學朱明亮和賈云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胡殿印、湖南大學王曉鋼、天津工業大學梅云輝等6位本領域知名專家學者介紹了自己國家基金申請經驗,分享了基金項目支持下的研究成果,涂善東院士對本次討論會的舉行進行了點評。長沙理工大學各學院100余名師生現場參會,線上30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由華東理工大學溫建鋒教授主持。
本次會議開設了10個分會場共32個會議單元開展交流,199人做交流報告,超過990人次在線參會和參與研討。會議收到國內外單位投稿論文267篇,內容涉及到能源動力裝備的安全性評價、關鍵基礎設施的耐久性與可靠性設計制造等多方面內容。本次會議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大會報告在線直播點擊量超過3萬人。
10月17日上午,大會在完成所有學術報告和學術活動之后,溫建鋒宣讀了本次大會最佳學生論文、最佳海報等獎項。涂善東院士做了大會總結報告,點評了部分重要學術報告,總結了本次報告的關鍵詞,梳理了本次學術會議的創新點,指出了重大基礎設施的結構完整性領域的發展方向。據悉,下一屆會議將由中國結構完整性聯盟和英國結構完整性聯盟聯合舉辦,時間為2023年5月23至25日,地點為英國索爾福德(Salford)。來自英國結構完整性聯盟的John Sharple介紹ESIA17/ISSI2023的會議計劃。會議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中國結構完整性聯盟長期致力于全面貫徹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精神。長沙理工大學作為聯盟的首批成員,在聯盟的大力支持下,克服了多種困難,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有關工作,確保了本次會議的成功舉辦。本次會議以重大基礎設施結構完整性為主題,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重大油氣裝備、電力設備、交通道路、核電關鍵設備、航空發動機、化工裝備等領域的基礎理論、共性關鍵技術和學術前沿開展廣泛深入的交流,有效地推動我國在重要產品和設施的可靠性、安全性與壽命預測等領域的協同創新和國際合作,對促進我國重大基礎設施領域的科技自立自強具有積極意義。
(文/何建軍 彭博 圖/何建軍 審/成華 陳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