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張紙代替不了知識,但這張紙的確可以成為您進步的階梯”。現如今,高爾基這句被篡改了的名言已成為假文憑兜售者最流行的一句廣告語。
在俄羅斯,互聯網成了假文憑最便捷的銷售途徑。不僅很多熱門網站上有銷售假證的廣告,甚至還出現了一批明碼標價銷售假文憑的專業網站:根據高校的地位和影響不同,售價從3.3萬盧布到4.7萬盧布不等。
近年來,由于俄政府對很多職位提出了學歷要求,倒賣假文憑就成了官場上司空見慣的事情。
據俄媒體報道,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近公布的報告中,俄羅斯被列入教育腐敗嚴重的60個國家之內。俄高校每年收受賄金額高達5.2億美元,象征知識與榮譽的副博士、博士學位,成了可以用金錢交換的商品。
蘇聯時期,俄羅斯人要想順利完成研究生學業,需要花幾年時間進行學術研究、查詢資料、參加學術會議。而要想獲得副博士、博士學位,有的人甚至要為此奮斗一生。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高等學歷吸引了越來越多與科研工作無關的人。他們出于各種動機,不惜重金購買學歷。于是,學位和論文也就成了可以交易的商品。
全俄教育基金會主席科姆科夫對記者說:“我相信,現在半數的副博士、博士根本沒有動過筆。如果資格證書都可以交易,那么高校的學位和論文為什么就不能買賣呢?這也就是當代俄羅斯的副博士、博士比蘇聯時代多的原因。”
俄專家指出,高級學歷的“買主”主要是政府官員、私企管理人員和商人。對他們來說,博士文憑是升遷的必要條件。在俄羅斯,很多企業和國家科研機構,掌握科學知識或者擁有專業技術的人可以獲得額外加薪。
俄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格林貝格告訴記者,“對于企業領導和政府官員來說,高級學歷只是聽著好聽,由此獲得的微薄加薪算不了什么。他們更需要借此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這是副博士、博士學位“時髦”的本質所在。”
目前,全俄高校共有3000多個論文答辯委員會,俄聯邦科教部沒有足夠的力量進行監控,使一些高校把高等學歷審查變成獲取額外收入的渠道。前幾年,俄科教部進行過幾次排查,結果有四分之一的高校因此喪失了博士和副博士評審權。
日益嚴重的學術腐敗現象已引起俄科學和教育界人士的高度擔憂,并將這種行為比喻成“定時炸彈”。全俄教育基金會主席科姆科夫指出,“俄羅斯的高等學歷正在貶值。文憑和論文的買賣正在破壞俄羅斯科學和專家在世界上的聲譽。”
為了防治學術腐敗問題,俄政府近年來加強了制度建設,具體措施包括:
一是學術機構與行政機構分離。對學術研究課題的招標和評價,采取匿名方式,評審專家的遴選是通過計算機從數據庫隨機抽取,被評審的項目對評審專家也是匿名的。專家與專家之間,專家與被評審者之間不存在任何聯系。在獨立、秘密進行評審過程中,評審工作組織者既不向評審對象透露評審專家的任何信息,也不向評審專家透露評審對象的任何信息。在整個評審過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學術機構,而非行政部門。在評審階段學術機構與行政機構的分離為杜絕學術腐敗從源頭上筑起了一道防火墻。
其次是嚴厲追究違規者責任。近年來,俄羅斯通過并完善了一系列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條例,主要為了調整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登記、使用之間的相互關系。這些法律經過不斷修改完善后具有一定的嚴密性,包含了從各個層面懲治偽造、篡改、剽竊等學術腐敗行為的內容,對違規行為和處罰方式均有具體的法律界定。
三是設立專門學術監察機構。俄羅斯科學與教育部下設最高學術鑒定委員會、俄羅斯知識產權、專利和商標署和俄羅斯基礎研究基金會,這些機構都具有保護正當學術行為的職能。國家科學機構在調整知識產權的申請和保護方面起著關鍵性作用。俄最高學術鑒定委員會能起到完善和統一相關學術規范作用,其中包括對學位論文著作寫作規范、論文著作評審規范、學位論文鑒定與評獎規范等做出具體規定。俄基礎研究基金會在實行基礎性研究的招標制和評估制方面有一套完整的體系,既有利于提高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又可發揮防范監督的作用。同時,在制定知識產權轉讓和保護程序,對著作權及其社會權利等方面都建立了一整套內部、外部知識產權保護和獎勵體系。
第四是制定知識產權方面的新法規。隨著俄經濟體制改革的日趨深化,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和前些年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近年來俄政府已出臺了新的法律法規,以解決知識產權保護問題。
附件:
上一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10年立案204件學術不端
下一篇:德國:造假者聲名狼藉
上一篇:龍芯事件 下一篇:中大認定講師論文抄襲屬實 撤銷其博士后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