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成果主要 完成單位 | 成果名稱 | 成果主要完成人 姓名 | 獲獎 等級 | 備注 |
1 | 土木與建筑學院 | 建筑學專業設計課程群研討式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 | 一等獎 | ||
2 | 土木與建筑學院 | 巖土與隧道工程類課程群建設與特色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 | 周德泉 賀 煒 柳厚祥 張永杰 趙 暉 | 一等獎 | |
3 |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 依托省級創新訓練中心,構建大學生電子創新人才培養第二課堂的長效機制 | 馬 鈞 張一斌 樊紹勝 賀科學 曾 潔 | 一等獎 | |
4 |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 適應認證標準的校企合作提升電氣專業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研究與實踐 | 馬 瑞 陳元新 曾 潔 蔣鐵錚曾祥君 | 一等獎 | |
5 | 外國語學院 | 任務型語言教學理論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 譚姍燕 柳曉輝 華立群 熊麗君 肖健玲 | 一等獎 | |
6 | 設計藝術學院 | 基于CDIO理念培養藝術設計類大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與實踐 | 王 健 謝 琪 肖 虹 張 劍 王 龍 | 一等獎 | |
7 | 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 | 基于云平臺的實名網絡學習空間在本科院校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 李應求 王 鍵 龔紅仿 仝青山 | 一等獎 | |
8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建設理論探索與實踐創新 | 陳立中 黃躍紅 黃 娟 唐 英 卿定文 | 一等獎 | |
9 | 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 電廠化學系列教材的建設與實踐 | 汪紅梅 李宇春 朱志平 楊曉焱 張 芳 | 一等獎 | |
10 |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 產業視角下能力導向的測繪類課程工程實踐教學研究 | 徐卓揆 賀躍光 徐 鵬 熊旭平 廖中平 | 一等獎 | |
11 |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 出口導向下交通運輸專業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校企合作模式 | 周和平 柳伍生 李利華 盛玉奎 周 騫 | 一等獎 | |
12 |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 道路工程本科生創新性實踐能力培養改革與實踐 | 李 平 劉朝暉 李 盛 秦仁杰 魏建國 | 一等獎 | |
13 |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 依托國家實驗教學中心,構建能源動力類專業多維自主實驗教學模式 | 陳冬林 周 臻 姜昌偉 鄢曉忠 田向陽 | 一等獎 | |
14 | 汽車與機械工程學院 | 以學習成果為導向的機械類專業人才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模式 | 劉志強 杜榮華 吳康雄 唐宏兵 胡 林 | 一等獎 | |
15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基于財會專業教學改革的工程財務系列教材建設及實踐 | 趙 華 王 治 賀云龍 張鼎祖 楊成炎 | 一等獎 | |
16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基于實踐能力培養的《會計綜合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 廖小菲 楊 敏 楊成炎 劉洪深 周 婧 | 一等獎 | |
17 | 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 | 工程實踐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 唐貴平 何 興 鄧 敏 廖家欣 楊昌虎 | 一等獎 | |
18 | 繼續教育學院 | 創建“一個中心,二個輔助”的成教數學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王躍恆李志源 朱恩文 劉文軍 魯大慶 | 一等獎 | 繼續 教育 |
19 | 水利工程學院 | 在課程教學中運用基于關聯知識挖掘的工程化課件提升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 | 張貴金 李夢成 盛松濤 秦衛星 雷 鵬 | 二等獎 | |
20 |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 依托現代教育技術的電工學系列課程信息化創新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彭曙蓉 湯放奇 曾祥君 夏向陽 吳素平 | 二等獎 | |
21 |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 電氣工程專業校企聯合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 周任軍 丁 丹 李 嬋 周力行 邵巧艷 | 二等獎 | |
22 | 設計藝術學院 | 協同創新理念下數字媒體藝術 專業特色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 | 張 劍 黃柏青 林海燕 方 懌 肖 虹 | 二等獎 | |
23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當代大學生宗教信仰的研究與實踐 | 張承安 梁建新 唐土紅 魯 芳 | 二等獎 | |
24 | 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 強化實踐,突出創新,構建適應現代企業需求的化學化工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 張躍飛 曹 忠 戴益民 楊榮華 李 潯 | 二等獎 | |
25 | 文法學院 |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實踐教育改革初探 | 張海燕 周云鵬 寧淑華 鄔智勇 | 二等獎 | |
26 | 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 | 以“互聯網+”時代需求為導向的軟件開發類課程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 鄧澤林 李 峰 蔣加伏 胡寧靜 宋 云 | 二等獎 | |
27 |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及專業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 何建軍 周鵬展 任延杰 石陽春 唐明珠 | 二等獎 | |
28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理工科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方向柔化及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 | 洪聯英 周建華 彭新宇 陽立高 彭愛蘭 | 二等獎 | |
29 | 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 | 多層次遞進提升本科生科技創新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 陳傳盛 劉其城 葉 昌 楊現鋒 成 茵 | 二等獎 | |
30 | 體育學院 | 普通高校體育健身課程教學內容的構建與實踐研究 | 鐘 武 李立平 曾石山 凌月紅 張 懇 | 二等獎 | |
31 | 土木與建筑學院 | 產學研結合的城市規劃實習教學研究與實踐 | 徐海燕 熊 鷹 李 洪 王 軼 廖 敏 | 三等獎 | |
32 | 土木與建筑學院 | 就業新常態下城鄉規劃專業綜合型高素質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 | 唐常春 嚴 鈞 鄒 芳 王浩鈺 袁 敏 | 三等獎 | |
33 | 外國語學院 | 大學英語提高課程建設之實用英語寫作能力培養 | 黃 堅 閻 瑾 唐香南 柳曉輝 劉壇孝 | 三等獎 | |
34 | 設計藝術學院 | 基于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的藝術設計專業類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實踐研究 | 王 忠 | 三等獎 | |
35 | 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 | 信息化視覺下《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 王 芳 周富照 李 景 王 樺 李 昕 | 三等獎 | |
36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知信行一體化教學—考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李雨燕 易顯飛 唐土紅 傅如良 郭 華 | 三等獎 | |
37 |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 路基路面工程課程教學新體系構建與實踐 | 張軍輝 劉朝暉 秦仁杰 趙鋒軍 秦志斌 | 三等獎 | |
38 | 文法學院 | 新聞專業課程研討式案例教學研究與模式建構 | 魏明革 趙繼光 朱小艾 耿 蕊 陳 睿 | 三等獎 | |
39 |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 基于CDIO的熱工自動化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教學改革與實踐 | 王鴻懿 劉代飛 申忠利 謝七月 曾 競 | 三等獎 | |
40 | 汽車與機械工程學院 | “質量與可靠性工程”雙語教學課程體系建設 | 蔣仁言 武和全 胡 林 | 三等獎 | |
41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團隊學習與項目研究”相結合的卓越會計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研究與實踐 | 鄧學衷 袁江云 李鳳蓮 鄧 英 | 三等獎 | |
42 | 招生就業處 | 基于可雇傭性的工科本科生就業共同體構建與實踐 | 田雙喜 呂松濤 楊建軍 艾楚君 | 三等獎 | |
43 | 土木與建筑學院 | 獨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 | 殷新鋒付 果 陳伏彬王 達 張中脊 | 一等獎 | 城南 學院 |
44 | 城南學院 | 獨立學院實踐育人模式創新與實踐 | 袁劍波 劉小燕 向永生 平偉軍 郝 寧 | 一等獎 | 城南 學院 |
45 | 土木與建筑學院 | 獨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 劉小燕 劉 建 徐曉霞 李春光 劉朝輝 | 二等獎 | 城南 學院 |
46 |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 獨立學院道路工程專業“應用+技能+素質”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 何忠明 劉建華 周科峰 魏建國 方 薇 | 二等獎 | 城南 學院 |
47 |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 拓展實驗教學資源,提升實踐創新能力 | 周 臻 陳冬林 余 濤 馮磊華 鄢曉忠 | 二等獎 | 城南 學院 |
48 | 汽車與機械工程學院 | 獨立學院“交通運輸安全與法規”教學改革與實踐 | 鄒鐵方 武和全 肖新華 | 三等獎 | 城南 學院 |
49 | 城南學院 | 城南學院人才培養中土木工程專業學生預就業實習基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 蔡湘粵 張 凌 任艮豐 李 奕 劉 燦 | 三等獎 | 城南 學院 |
50 | 體育學院 | 湖南省高校獨立學院體育課準備活動教學改革 | 劉艷芳 李美玉 章羅庚 潘紅玲 李麗英 | 三等獎 | 城南 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