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6日,長沙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暑期專業實踐團(下稱“實踐團”)一行深入湖南省益陽市清溪村村委會,與工作人員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討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新路徑和新成果。
實踐團在清溪村村委會與工作人員交流
交流中,村委負責人詳細介紹了近年來清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方面的具體舉措和顯著成效。她提到,“清溪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平臺,廣泛發動群眾參與到文明創建活動中來。”同時,隨著返鄉就業創業人數的增多,鄉村一二三產業得以加速均衡發展,鄉村發展呈現多元化、現代化趨勢。鄉村經濟的發展為鄉村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實基礎,也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發展機會和更廣闊的視野。
實踐團還走進清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深入了解清溪村做到“六個有”、實踐“五個字”、實現“五個化”和實施“五個一”的“清溪模式”。成員們在專門為青少年打造的清溪科技科普區,感受數字化閱讀與學習的魅力,體驗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創新模式。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清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積極搭建數字化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讓文化賦能青少年成長,科技賦能文化傳承,為青少年的成長成才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
實踐團參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清溪村依托《山鄉巨變》等周立波先生的文學作品,將文學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通過舉辦理論講座、文藝演出、讀書會等活動,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村民文化素養,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同時,清溪村還積極探索“文學+旅游”模式,打造文學旅游線路,發展鄉村旅游,促進村民增收致富,不僅帶動了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促進了村民文明素質的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數顯著提升。
清溪村以“文”鑄魂、以“文”興業、以“文”聚才、以“文”促建、以“文”強基的成功經驗為新時代鄉村文明建設提供了寶貴參考。實踐團成員梁同學感慨地說:“清溪村的經驗告訴我們,鄉村振興不僅僅是經濟發展,更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只有文化振興,才能讓鄉村更具活力,讓村民更有幸福感。”下一步,實踐團將繼續深入研究清溪村文明實踐的成功經驗,并學習其模式,探索構建可復制、可推廣的鄉村文明建設模式。
圖/蘇航 黃勇華 文/蘇航 梁水薇 一審/曾蓓 二審/郭華 三審/張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