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0日上午,浙江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張法教授在云塘校區文科樓C202為我院師生帶來了一場主題為“詩在中國文化中的本來面目”的精彩講座。講座由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陳萬球教授主持。人文社科處處長卿定文教授、學院黨委書記易顯飛教授以及來自馬克思主義學院、外國語學院、能動學院的部分老師和馬院全體研究生聆聽了講座。
張法教授圍繞“詩是什么”的問題,對詩歌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進行了闡釋。他認為,詩在中國文化中是人之為人的一種必須的存在方式。他從詩之現象,以領袖、帝王、文臣武將、名仕名媛與詩的關系為例,對詩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的特殊地位進行了詳細闡釋。通過詩在中國文化各方面的表現,張法教授將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進行了簡單的比較。他認為中國的文化是“靈活性的”,而西方的文化是“必然性的”。“對中國人來說,靈性是靠詩歌培養的”。最后張法教授總結了詩之定義“詩是中華文化之魂”。他認為詩是不能翻譯的,其不可譯是因為詩“保存著文化之魂”。張教授還對師生們的提問給予了精彩的回答。
講座最后,成海鷹教授對講座進行了精彩點評,成海鷹教授對張法教授的講座給與了高度評價,認為張教授帶我們進入了一個詩意盎然、無比絢爛的詩歌的世界,并激勵同學們好如果我們不能成為一個詩人,就讓我們成為一個愛詩之人吧”。
附:專家簡介:張法,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主要領域為美學與思想史,獨著《美學導論》、《中國美學史》、《走向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哲學》等21部,《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等四部入選國家級外譯工程,合著《世界語境中的中國文化理論》等5部,主編《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1978-2008學》(藝術學卷)等5部,論文200多篇,15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115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復印。
(文/王廣贊 攝影/鄧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