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6日晚19點,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成素梅教授應長沙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邀請,在金盆嶺校區4教503室、501室,為學院師生作了題為《人工智能與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發展》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陳萬球教授主持。
成素梅教授從四個方面即智能文明的崛起、智能文明開啟的第二個過程、智能社會體現的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智能社會蘊藏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前景,深入剖析并系統闡釋了智能時代所構建的人類新型社會形態、生活層次、精神訴求和勞動內涵。成教授表示,在第四次技術革命即智能革命的發展過程中,人類技術整體從賦能技術向賦智技術轉化,工業文明與智能文明開啟了兩個不同的發展方向。智能文明因而為構建從技術環境到人文環境的轉換提供了條件前提和可能性。在這一過程中,新興技術產生了深度融合的發展趨勢,也使人類從“實體自我”轉換為“關系自我”即社會人文環境中的自我。其所帶來的馬克思主義理念延申就在于,重塑了過去以物質勞動為主的勞動范疇,使其擴展為精神勞動、文明勞動和自我實現的勞動。面對智能時代,就需要一種技術、社會、人文的深度觀念更新,從而向超人文環境的“未來倫理”演進。
作為點評人,余乃忠教授提出了勞動內涵在智能時代的更新問題;劉佳男博士提出了智能技術爆炸與人文精神訴求的不對稱,對馬克思人道主義的實現意義問題??萍颊軐W團隊的廖苗副教授、胡景譜博士分別就技術鴻溝和勞動異化與成教授展開了深入探討。
文/劉佳男 圖/王逸哲 審/易顯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