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最近最好的2019中文,最好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大全

魯芳
2022年10月03日 11:09

個人介紹

魯芳,女,1973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長沙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哲學博士。1995—1998年就讀于湖南師范大學倫理學專業,獲哲學碩士學位;2001—2004年就讀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倫理學專業,獲哲學博士學位。長沙理工大學哲學學位點倫理學方向碩士生導師。現為湖南省倫理學會常務理事,長沙理工大學工程倫理研究中心負責人。

研究方向

1.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

2.道德生活與日常生活倫理問題

3.人的生存問題

研究成果

(一)專著

1.《道德的心靈之根——儒家“誠”論研究》,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培育道德精神:大學德育之思》,湖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3.《五大發展理念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闡釋》,新華出版社2016年版。

4.《生活秩序與道德生活的構建》,人民日報出版社2018年版。

(二)論文

1.《欲望與人的價值實現》,《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1期。

2.《論道德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意義和作用》,《有色金屬高教研究》1998年第1期。

3.《安樂死倫理分析》,《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1期。

4.《秦漢之際“孝”的操作化之啟示》,《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第3期。

5.《新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重要奠基者——慶賀李奇同志九十誕辰》,《道德與文明》2002年第6期。

6.《西方經濟與倫理關系的歷史演變》,《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第1期。此文被人大復印資料:《倫理學》2003年第7期復印。

7.《經濟分配中的正義原則與道義精神》,《齊魯學刊》2003年第1期。

8.《論儒家“誠”的起源》,《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年第4期。此文被《新華文摘》2004年第22期論點摘編。人大復印資料:《倫理學》2004年第11期轉載。

9.《“誠”是道德的心靈根基》,《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

10.《“誠”的心性論解釋》,《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

11.《宋明理學“誠”、“心”關系之三個層面》,《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第5期。此文被人大復印資料:《倫理學》2005年12期轉載。

12.《論儒家“誠”與德性的關系》,《倫理學研究》2005年第5期。

13.《論儒家“誠”的培養的不同路向》,《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年第5期。

14.《“做人”是一種德性》,《道德與文明》2007年第3期。(排名第2)

15.《論顧炎武的風俗觀》,《長沙理工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16.《道德權威及其認同——兼論走出道德教育的困境》,《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7年第5期。

17.《儒家“誠”范疇的發展》,《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第6期。

18.《論道德吸引力的形成》,《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

19.《培育道德精神:道德教育之本》,《倫理學研究》2008年第3期。

20.《論儒家倫理的支持系統》,《齊魯學刊》2009年第3期。

21.《大學生道德精神培育的困境——來自社會的影響》,《倫理學研究》2009年第3期。

22.《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社會變遷與道德生活之變化》,《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第5期。此文為《高校文科學術文摘》2009年第6期論點摘登。

23.《風俗:倫理道德連結日常生活的社會實現進路》,《道德與文明》2009年第4期。

24.《誠:道德的心靈之根》,《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

25.《儒家“誠”論的現代價值》,《湘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

26.《對我國當代道德生活的反思》,《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年第3期。

27.《道德精神的社會資源支持》,《倫理學研究》2010年第3期。

28.《個人生活角度的個體道德建構》,《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

29.《新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重要奠基者——李奇倫理思想研究》,《高校理論戰線》2010年第7期。

30.《“禮”與中國古代社會道德生活的構建》,《齊魯學刊》2011年第6期。

31.《宋元民族間道德生活的斗爭與融合》,《倫理學研究》2011年第6期。

32.《宗教社會的生活秩序及其道德生活的構建》,《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年第1期。

33.《生活秩序與道德生活的構建》,《哲學動態》2012年第1期。

34.《生活哲學視閾下的倫理學研究》,《道德與文明》2012年第1期。

35.《關于潛規則影響國民道德行為選擇的實證研究》,《倫理學研究》2013年第1期。

36.《網絡化生存中人的尊嚴的浮沉》,《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5期。

37.《論人的有尊嚴生存:一種倫理學的視角》,《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3年第4期。

38.《人的生存的倫理維度及現代境遇》,《學習與實踐》2014年第3期。

39.《網絡時代道德教育的難題及應對》,《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4年第4期。

40.《當代中國道德生活困境的生活秩序溯源》,《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年第5期。

41.《宗教的倫理維度與邪教的反倫理本質》,《倫理學研究》2015年第6期。

42.《日常生活變革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生活化應對》,《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年第6期。

43.《五大發展理念的生存論根基》,《理論學刊》2017年第6期。

44.《馬克思恩格斯日常生活理論的倫理向度》,《云夢學刊》2018年第1期。

45.《日常生活變革及其倫理圖式演化》,《倫理學研究》2018年第5期。

46.《日常生活倫理構建:本質特點、發生依據、根本任務》,《湖南大學學報》2019年第5期。

47.《日常生活倫理構建的模式選擇》,《廣西大學學報》2019年第3期。

48.《盧卡奇、赫勒、列斐伏爾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論》,《倫理學研究》2020年第2期。

49.《新中國成立以來日常生活的變遷及日常生活倫理構建面臨的難題》,《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0年第3期。

50.《生存矛盾的展開及生存條件價值統一性的重建》,《廣西大學學報》2022年第3期。


研究課題

(一)科研項目

1.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道德的心靈根基——儒家“誠”論研究》,項目批準號:04ZC053,2005年12月結題。

2.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大學生道德精神的培育研究》,項目批準號:XJK06ADY008,2009年12月結題。

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生活秩序與道德生活之構建,09CZX019,2014年10月結題。

4.省社科聯項目:人的有尊嚴生存——大眾傳媒的道德訴求(2011),自籌,1011012B,2013年12月結題。

5.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潛規則下的道德生態與人的道德生存研究,12YBA013,2015年4月結題。

6.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日常生活的變革與倫理構建研究,16BZX106,2021年10月結題。

7.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人的生存的倫理向度及倫理實現研究,18YBA015

8. 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科技哲學與科技倫理治理創新研究中心”開放式基金重點項目:人工智能時代的日常生活倫理研究,2022-3-18。項目編號:JD22ZD03

(二)教研教改項目

1.校級教改課題一般項目:“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2012年)。已結題。

2.優秀網絡教學課程,2014年上半年。

3.湖南省普通高校信息化教學應用立項建設項目:“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名師空間課堂,2015年6月。驗收優秀。

4.湖南省研究生教學平臺項目:中國哲學史優質課程建設,2019年。


教授課程

《中國哲學史》《工程倫理》《公共倫理》《思想道德與法治》


  • <samp id="20me8"></samp>
    <fieldset id="20me8"><var id="20me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