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廣大學生努力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貢獻青春力量,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于3月4日15:00在工科一號樓B411開展2025年“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院賽。經專家評審,現公示獲獎名單如下:
序號 |
項目名稱 |
獎項 |
負責人 |
指導老師 |
1 |
“云耀光電”——高端裝備制造質量提升的引領者 |
特等獎 |
盛文澤 |
劉文正 |
2 |
無處遁形-管道裂縫探測變形仿蛇機器人定義者 |
一等獎 |
張進良 |
蔡金虎 陳耿彪 |
3 |
鐵齒銅牙-激光再制造高性能盾構機刀具 |
一等獎 |
汪澤楊 |
王開明 |
4 |
破土鎧甲-農機觸土部件用高耐磨抗沖擊鐵基涂層材料設計與制備 |
一等獎 |
熊江龍 |
張健 |
5 |
舞動的“冰墩墩”——基于非凸網格的大變形仿真數值算法設計 |
二等獎 |
黃閩威 |
吳少偉 |
6 |
光聲靈犀—類器官精準診療引擎 |
二等獎 |
邵瀚頡 |
羅曉飛 劉文正 |
7 |
運營隧道治理雙向駕駛物料運輸系統 |
二等獎 |
彭浩宇 |
尹來容 |
8 |
蜘蛛俠--面向復雜表面的仿生蜘蛛爬墻機器人領先者 |
二等獎 |
續鵬 |
陳耿彪 蔡金虎 |
9 |
萬能手”--狹窄受限空間下的軟體檢測機器人 |
三等獎 |
莫海杰 |
許都 |
10 |
一種基于視覺的無序噸包結構識別算法 |
三等獎 |
劉佳儀 |
廖家才 |
11 |
鈦基低壓固態儲氫系統及其應用 |
三等獎 |
林凌峰 |
張健 |
12 |
基于多模態生理信號的駕駛人風險認知能力監測系統 |
三等獎 |
劉佳明 |
王興華 |
13 |
基于深度學習的平板件外觀缺陷智能視覺檢測平臺 |
三等獎 |
鄒俊杰 |
唐昆 |
14 |
一種高強耐高溫Mg-9Gd-3Y-0.5Zr-xZn-xNd合金結構件的研制方法 |
三等獎 |
張磊 |
周小杰 |
15 |
特種救援多足機器人運動平臺 |
三等獎 |
張健 |
劉鑫 |
16 |
基于負泊松比結構的無充氣車輪搬運服務機器人 |
三等獎 |
鐘心宇 |
李鳳玲 |
17 |
車載魚眼相機棋盤格角點檢測及丟失角點預測算法研究 |
優勝獎 |
劉小歷 |
廖家才 |
18 |
特種載物模塊化無人飛行運輸平臺 |
優勝獎 |
蔣群雄 |
李奇奇 |
19 |
基于新型裂紋擴展路徑與彈流潤滑下的直齒輪傳動系統動態特性優化研究 |
優勝獎 |
楊裕坤 |
肖澤亮 |
20 |
“鎂”好可期-可控降解鎂合金設計與制備 |
優勝獎 |
李文婷 |
盧先正 |
21 |
CR450高速列車受電弓控制單元的國產化研制 |
優勝獎 |
李環宇 |
高凱 |
22 |
一款填補行業空白的熱壓輥創新設計 |
優勝獎 |
蕭泉 |
葉思琴 |
23 |
新型多組分FeCoCuAlMo金屬間電催化劑高效可持續析氫 |
優勝獎 |
鄧錦鴻 |
吉希希 |
24 |
激光熔覆隨形強化高耐磨高強韌涂層可控制備 |
優勝獎 |
吳穎樂 |
龐小通 |
25 |
半導體SIC柔性可控拋光研究 |
優勝獎 |
何家豪 |
羅源嬙 |
26 |
“水影靈蛇”—— 采用模塊化設計的水下檢測巡航蛇形機器人 |
優勝獎 |
廖成 |
蘇杰 |
27 |
路側設備的多模信息采集和識別系統 |
優勝獎 |
申昊宇 |
劉理 |
長沙理工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
2025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