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1日晚上七點,匠心學堂通識講壇第十六期——唐詩欣賞與吟誦在工一B417舉行,特邀長沙理工大學文法學院寧淑華教授主講。
講座分為“唐詩為什么要吟誦”和“怎樣學吟誦”兩部分進行。首先,寧淑華教授提出當前唐詩之美與當前朗讀存在隔膜。寧淑華教授說“唐詩的美是說也說不完的”,唐詩作為“詩中之詩,頂峰之中的頂峰”,其韻味及美妙之處要從吟誦中去細細品味,才能有余音繞梁的滋味。
吟誦是中華經典和詩文的活態和原貌,也是中華文化的意義承載方式,是中華文化的鄉愁所在。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一段《靜夜思》的吟誦音頻,情思涌動間寧教授亦忘我地婉轉低吟,“思”在聲聲吟誦間扣人心弦。隨后寧淑華教授帶大家欣賞了《西廂記》節選、《涼州詞》等,領略吟誦的美妙。老師用她對吟誦的深情與投入帶大家感受月下廟前才子佳人詩詞吟誦的愛與緣,領我們體味江山壯闊、守邊孤絕的思鄉無望與堅守。情至深處,寧淑華教授總是閉眼陶醉,動情吟誦。吟誦帶我們享高山流水,入黃沙塞北,一字一詞,字里行間皆是韻味連綿,引人陶醉。
寧淑華教授告訴大家,吟誦已在逐漸失落,從1905年清朝廢科舉始,吟誦漸廢,白話文所帶來的國文將吟誦變為朗誦,而吟誦如今大多保留在戲劇和喪葬調及祭文中。寧淑華教授告訴大家,詩詞的吟誦在“韻”——平長仄短,依字行腔。教授說,吟誦更應該“道先于技”,吟誦是對詩歌的聲音表達,感受到什么,聲音就表達什么,吟誦就是“情先于文,有他無我,人我兩忘”的過程。
講座漸入尾聲,同學們向寧淑華教授提出自己的困惑:想學好吟誦,卻無法把控怎么辦?教授認為,作為初學者,應先于追求情感的表達,不急于追求技巧,不被規則束縛,教授還向大家分享了“吸氣”式練腔法,來幫助打開聲帶。講座最后,寧淑華教授頗有感慨,首次和工科學生開啟詩詞吟誦之旅,寧淑華教授說:“很忐忑亦很驚喜”。
本次講座圓滿結束,詩詞吟誦的深厚內涵還值得我們繼續探索!
(文/谷巧 圖/嚴曦 審/靳攀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