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3日-24日,報木村小學支教活動逐漸步入正軌。
23日早上八點,報木村小學的大鐵門“咯吱”一聲,這里迎來了第一個小男孩。他背著大大的書包,緊緊牽著爸爸的手,睜大眼睛望向新老師們。等候在教學樓前負責簽到的老師們打著招呼并悉心指引:“你好,小朋友,過來這邊寫下你的名字。”小男孩一筆一劃、歪歪扭扭、卻無比認真地寫下他的名字——鄧新慧。隨后,小朋友們跟著家長陸續到來,共有41位簽到報名。支教隊隊員們將小朋友們自幼兒園至三年級劃分為小班,四年級以上劃為大班。
九點,報木村小學校長組織開展了第一堂安全教育課后,緊接著進行老師們的第一次正式見面和自我介紹。安全課后稍作休息,便正式開始了支教課程。科學課上,學生們屏氣凝神地見證一個個神奇現象;美術課上,老師帶領學生們描繪著這個色彩斑斕的世界;拓展,音樂,語文…每位老師都不遺余力,于三尺講臺,為學生們講述更多的可能性。
課后,幾乎每位老師都被孩子們簇擁著,或安靜對話,或牽手玩耍。在一角屋檐下,有一個小女孩和音樂老師相向而坐,放著音樂,一句一句學著歌謠。淺唱低吟之間,陽光正好。
放學之后,老師們分為兩人一組送沒有家長接的孩子們回家。最遠的孩子離家有十多公里山路,其中不乏陡峭的山坡。“他們都走慣了這山路,走起來很快。送到家里,大多都是爺爺奶奶,”送孩子們回家的老師停頓了一下說道,“總想為他們再做點什么,再多做一點。”
晚上十點,一天的事宜基本結束,支教隊隊長組織召開例會,經大家討論,決定調整體育課程,避開天氣炎熱的中午時間。并擬定更新課程安排,實施上午、下午第一節課簽到點名制,確保每個孩子的到課和安全。支教隊正在逐步地改進他們的不足。
就像在安全教育課的自我介紹等待期間,面對著滿教室的孩子們和窗邊的家長們,有一位老師拉著同伴的衣角,小聲道:“怎么辦,我好緊張啊”。是的,孩子們,他們初為人師,或許不足,但定會努力,不負你們漆黑明眸,給你們帶去最溫暖的關懷。
(文:汪詩潔 圖:汪詩潔 審:靳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