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最近最好的2019中文,最好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最新資訊
學生動態

汽機學院2018級新生院長第一課

作者:肖昂 來源:汽機視界  日期:2018年09月24日 10:54 人氣:

 

 

2018級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祝賀你們今天上午在暴雨中完美地完成了長沙理工大學第一堂考試的答卷,人生不歷經風雨,又怎能見彩虹。長理不是211,更不是985,也不是雙一流建設高校,但她卻是最受五百強企業喜愛的二十所高校之一,在這里,你們總有聽不完的“長理人如何成為大國工匠”的故事,你每年都能看到F1方程式賽車隊上演的“速度與激情”連續劇,也能遇見2018年全國10個最美教師之一的藍茵茵。剛剛上臺展示的“未來工匠”們,蔣逸、鄭漢、姜玉婷、彭發明、齊帥賓等,他們一一訴說了自己不一樣的精彩故事,我相信你們只要秉持汽機人“修業、敬業、樂業、精業”的匠心品質,他們昨天的故事就是你們明天的故事,你們的故事就是汽機的故事,就是長理的故事。因此,我愿陪伴你們“追求卓越,做更好的汽機人”。

今天的院長第一課,我想和大家一起交流三個話題:一是自我認知,二是自我學習,三是自我超越,希望對你們有所啟發。

大學四年就是一個不斷認識自我和超越自我的階段,你們需要在不斷交流和嘗試的過程中,認清自己,找到自己的興趣,確立發展的目標,做出負責任的、自己能夠承擔后果的各種抉擇,最終走向成熟與獨立。也常常有人告訴我們,你如果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就更容易獲得成功,即使不成功,至少也是快樂的,但是“到底是熱情導致了成功?還是成功導致了熱情?”,或許是時代使命和歷史責任讓我們都具有一顆“匠心”,勇于做事,敢于擔當,不忘初心,從而讓熱情與成功結伴而來。

我們的時代使命與歷史責任又是什么呢?100多年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這句話在今天看來一樣具有時代意義,因為你們趕上了中國崛起的最好時代。世界的目光已經開始聚焦中國,中國對世界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你們當然要有國際視野,因為不遠的將來,你們的舞臺一定是國際舞臺,你們的坐標也一定是國際坐標。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中國,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

我們已經步入了一個快速變化的新工科時代,對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特別要聚焦創新思維、適應變化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培養,而多樣化和個性化正是培養這些素質的內在要求。

學院為此開展了“三三四”人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努力探索更加個性化、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新體系,致力于給你們更多的自主選擇權、更大的自由發展空間和更強的社會競爭力。大學一年級,你們擁有在全校64個專業進行自由選擇的機會,大學二年級,留在學院的同學,可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汽車服務工程、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等5個專業進行自由選擇,大學三年級,每個專業還有多個專業模塊供你們自由選擇,有創新創業特長的同學還可通過直通車模式,自由選擇專業和專業模塊。只是我還是要先給你們一些友情提醒,自由都是相對和雙向的,你們有選擇專業的自由,專業也就有了選擇你們的自由。在這里,你們無需也無法“拼爹”,一切程序都是公平、公正和公開的。你們需要做的,就是像姜玉婷同學那樣,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極致和卓越,不斷積攢自己能夠自由選擇的本錢。

學院率先開展大類招生和大類培養,就是想“鼓勵創新、彰顯個性,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工程科技人才”。為了你們,老師們可是動了真格的,5個專業一共調整取消了108門課程,合并新增了66門課程。我們有自信和自覺與你們一起去爭創國內一流的本科教育。

同學們,作為這些改革的親身經歷者,你們是第二批能夠享受到改革紅利的人,你們應該感到幸福;當然,你們也要面臨選擇的不確定性,這可能會有一些壓力,但你們足可感到自豪,因為我們的改革與時代同步。我擔心的是,現在的你們能夠獨立做出判斷了嗎?你們知道自己如何選擇專業嗎?你們是如何規大學劃四年后的生活呢?你們的目標是就業、創業、還是升學呢?

比如,我們為什么從入學開始就鼓勵同學們讀研究生?有一個“兔子理論”形象地描述了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與博士后之間的區別:本科生:學習撿“死”兔子。碩士生:學習打一只在視野中奔跑的活兔子。博士生:學習打一只看不到的活兔子。博士后:與合作導師一起來確定究竟到哪里去尋找兔子。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只是學會撿到一只死兔子,肯定不是你們的唯一選擇。因此,我們要像齊帥賓同學那樣,對自己能夠實事求是地做出評價,清楚地知道內心的渴望,并知道如何去實現它,這就是自我認知。

同學們,你們可曾想過,大學教育應該是什么樣子?大學應該意味著什么?你們在大學究竟應該學些什么?因此,我今天想和你們談的第二個話題是,希望你們學會自我學習,自我學習就是要有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你們就應該要有蔣逸同學的樣子。正如哈佛校長福斯特2017年的新生開學典禮上說:“你們自己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教育機器。你們注定會教導對方。你們還會教給老師一些東西。”

因此,在接下來的四年里,一方面,希望你們在大學課堂上找到學習的真諦,“會學”永遠比“學會”更加重要,大學的學習不僅僅為了分數或證書,而是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掌握新知識的能力、善于思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才是讓你們終身受益的。培養與鍛煉這些能力的最好方式之一,便是認真對待每一門課程。不同的課程都有不同的課程目標,因此,不要輕視那些“不起眼”或“無趣”的課程,不要以短視的眼光去估量一門課程的重要性,更不要抱著混學分的心態走進任何一間教室,要知“無用之用,方為大用”,講座報告、實習實踐、創新訓練、技能培訓、學科競賽和社團活動,都將是很棒的學習機會。鄭漢同學的小葵花課堂也告訴我們,學習既是個人行為,也是集體努力,激發你們潛能的,除了坐在前排的老師,還有此時此刻坐在你們身邊的人,他們都是你們一生都會牽掛的人。你們提出的很多問題,分析問題的多視角,解決問題后的愉悅,都將是你們互動的結果。

同學們,你們告別了“玩命的中學”,來到了“快樂的大學”。當然,在大學找到快樂是極有可能的,也是應該的,只是“上了大學就輕松了”就注定要成為一個真實的謊言。今年6月,教育部在四川大學召開了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150所高校聯合發出一流本科教育宣言,吹響了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集結號,提出了教育要回歸常識。教育的常識就是讀書。學生的第一任務就是讀書學習,你不能在“讀書學習”上做到優秀,你又用什么來證明你的優秀,在“讀書學習”上不“玩命”你又怎么能證明你的優秀。

大學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都與高中有很大的不同。大學是一個新的起點,需要責任、擔當與奮斗,而不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我們每年都有因為放松要求而沒有完成學業的學生。去年暑假,華中科技大學有關“本科不努力、畢業成專科”的文件,給那些以為大學可以輕松過關的同學敲響了警鐘。長沙理工大學也在今年上半年取消了畢業“清考”制度。

大學的學習目標、管理方式和培養方式與高中也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我們相互尊重。

大學的學習狀態、學習內容和學習要求與高中同樣有很大的不同,需要你們自我控制。從心理學上來說,每個人都想呆在自己的舒適區,但是美國的一位作家說過:“停在港灣的船是安全的,但這不是造船的目的。”我們只有主動突破心理舒適區,做出規劃,不懈努力,才能達成我們的目標。

我們的“三三四”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行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教育”,如果不學會獨立思考,你們肯定無法適應這樣的教育。“與世界的意見不一,總好過與自己的意見不一。”一個人如果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沒有遠大的目標,就很容易在一片嘈雜聲中迷失自我,耗盡個人的潛能和創造力。

接下來,我想和你們談的第三個話題是自我超越。人的一生中,如果說有什么必須戰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追求卓越就是要像彭發明同學所理解的那樣,不斷超越自己。

付宏淵書記在2018年新生開學典禮上,希望我們“要擦亮人生的底色,練就過硬的本領,保持奮斗的姿態,讓刻苦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他希望同學們不要因為區區小利,而束縛思想的自由;也不要因為暫時的困難,而失去奮斗的熱情;更不要因為重重阻礙,而忘卻純真的夢想。追求卓越就是要“在奮斗中擦亮青春的底色”。

今天是一個無WIFI不成活的時代,有人戲稱網絡才是馬斯洛需求的第一層,因此請你們不要為了滿足最低層次的需求而在網絡里虛度光陰,你們應該一路向上提升!同學們,大學四年是那么的珍貴,又是那么的匆匆而過,請你們千萬不要中了“娛樂致死”的魔咒,因為“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而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學霸和學渣之間,也許就只差一個王者榮耀。在人生的跑道上,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喚醒自己,超越自己。

同學們,正如高曉松所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不斷自我超越的人生還需要有一點情懷。情懷是什么?情懷也許如汪國真所說:“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也許如黑格爾所說:“一個民族要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那是沒有未來的”。“心有大我,至誠報國。”則是我們都應該具有的家國情懷。

我們不要留下“快樂四年,后悔四十年”的遺憾!我們可不能如著名歌手費翔,在“故鄉的云”中所歌唱的那樣,我曾經豪情萬丈(一年級?),歸來卻空空的行囊(四年級?);……;(到時候)我已是滿懷疲憊,眼里是酸楚的淚;……。同學們,青春是用來奮斗的。不奮斗,你的才華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奮斗,你的腳步如何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奮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

你好,汽機人,作為你們的院長和師兄,我由衷地祝福你們,未來四年,你們的學業能夠一帆風順,也祝福你們還能夠,在云霞山頂品到情懷,在運動場上播種健康,在圖書館里知曉世界,在實驗室里求得真知,在合作共處中收獲友誼,在創新園里觸發靈感,在云影湖畔找到寧靜,因為這就是你們應該真正享有的大學。謝謝大家。

 

 (文/杜榮華    圖/徐慧玲  審/靳攀科)

 

                

 

 

 

 

  • <samp id="20me8"></samp>
    <fieldset id="20me8"><var id="20me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