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組成員:劉亞輝,邱國良,杜榮華,毛聰,靳攀科,陶藍,宋新,彭瓊英,王麗麗,李特超,蔡翔羽,王金行,路平安
長沙理工大學院汽車與機械工程學院現有本科生1990人,研究生261人;研究生導師54人,專任教師84人,一線專職輔導員8人,班主任52人,校外企業兼職導師12人。
《汽機學院“匠心”特色成長輔導室》建設項目是2018年湖南省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工程特色成長輔導室建設項目(湘教通〔2018〕409號),項目編號:18C04。立項以來,項目組圍繞《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特色成長輔導室建設標準》,不斷完善成長輔導室的硬件和軟件建設,確立了服務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升學生主體發展意識,引領學生主動成長全面發展的“匠心”特色成長輔導室建設思路。
一、項目實施情況
(一)組織建設
學院黨政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第一責任人的特色成長輔導室領導小組,形成了以學工隊伍主導、專業教師參與、學生為主體的大思政格局;學院將學生成長輔導工作納入人才培養體系、年度工作計劃,制定切合實際的具體實施方案,確保強有力的組織領導。為加強項目建設,學院明確項目成員職責分工,學院黨委書記為第一負責人,院長為項目副組長,黨委副書記為項目管理負責人,心理輔導員具體負責日常運行,其他項目成員職責分明,具體分工如下表 。
輔導老師 |
職務 |
負責工作 |
負責時間段 |
邱國良 |
院黨委書記 |
全面統籌 |
2015年9月-2020年10月 |
劉亞輝 |
院黨委副書記 |
項目總策劃、統籌、督導工作 |
2019年3月-至今 |
彭瓊英 |
主任輔導員 |
項目申報、基礎建設 |
2017年9月-至今 |
王麗麗 |
學生黨總支副書記 |
場地建設 |
2019年3月-至今 |
陶藍 |
心理輔導員 |
日常運行 |
2019年11月-至今 |
宋新 |
研究生輔導員 |
場地建設 |
2018年5月-2018年12月 |
李特超 |
分團委書記 |
制度運行 |
2020年9月-至今 |
蔡翔羽 |
就業輔導員 |
制度建設 |
2016年9月-至今 |
路平安 |
資助輔導員 |
制度建設、公寓管理 |
2018年9月-至今 |
王金行 |
年級輔導員 |
制度建設 |
2017年9月-至今 |
表1:領導小組分工一覽表
(二)制度建設
依據上級文件精神與要求,結合學院實際,修訂制定系列制度,形成一個完整的二級學院特色成長輔導室的制度體系。如:《汽機學院“匠心”學生成長輔導室管理暫行辦法》《朋輩輔導員工作規程》《寢室信息隊伍建設管理辦法》《“匠心”朋輩值班制度》《個體輔導規程》《團體輔導規程》等共9項制度;修訂或制定有關學業發展教育制度,如修訂《汽機學院關于重點學生學業預警教育與管理暫行辦法》、制定《汽機學院學生學業啟航實施方案(細則)》等4項制度。將學業發展輔導制度化、標準化,從制度上保證學院成長輔導室特色有可持續性。
(三)隊伍建設
學院建立了以黨政領導、專業教師、學生輔導員、關工委老同志、優秀學生個人及團隊、企業HR、優秀校友的輔導隊伍,引導全體老師參與“匠心”成長輔導。
1、“黨政領導+輔導員+專任教師”為成長輔導主體隊伍。其中包含8名院領導、6名專職輔導員、2名四年制輔導員、院系系主任。其中專職輔導員隊伍中5人已獲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2人獲得BCF生涯規劃師證,1人獲得創業實訓咨詢師證,專職輔導員隊伍分工和技能證書,輔導員持證率達83.3%。為了提升班主任及專業教師業務平,2018年9月,學院組織開展班主任培訓,普及危機干預基本知識,這支隊伍危機干預能力進一步增強。具體輔導類別與分工見表 。
輔導老師 |
輔導內容分工 |
獲得職業資格證情況 |
彭瓊英 |
職業規劃輔導 |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生涯規劃師BCF、生涯教練BCC、創新創業指導師 |
宋新 |
危機應對輔導 |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生涯規劃師GCDF |
王麗麗 |
生活適應輔導 |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高校就業指導師”資格證 |
李特超 |
職業規劃輔導 |
職業生涯發展師(高級) |
陶藍 |
思想提升輔導 |
無 |
蔡翔羽 |
職業規劃輔導 |
無 |
路平安 |
職業規劃輔導 |
北森生涯教練BCC |
王金行 |
學業發展輔導 |
無 |
表2:成長輔導內容分工一覽表
輔導類別 |
輔導師資 |
思想提升 |
邱國良(院黨委書記)、劉亞輝(院黨委副書記)、彭瓊英(主任輔導員)、吳剛(系主任)、陳書涵(系主任)、 |
學業發展 |
杜榮華(院長)、胡林(副院長)、毛聰(副院長)、何志勇(副院長)、唐宏賓(副院長)、胡宏偉(副院長) |
職業規劃 |
雷兆虹(系主任)、劉暉(系主任)、華熳煜(系主任)、吳文兵(系主任)、周小杰(班主任) |
生活適應 |
劉芝平(班主任)、胡波(班主任)、王芳(班主任)、易可夫(班主任) |
危機應對 |
陶藍(班主任)、宋新(班主任)、劉理(專業教師)、劉亞輝(黨委副書記) |
表3:成長輔導類別分工一覽表
學業輔導分類 |
責任機構和負責人 |
專業課程思政 |
專業教師 |
學業指導課程 |
專業負責人 |
選課指導和專業之音 |
班主任 |
專業課程指導 |
專業教師 |
科技活動指導 |
學科競賽指導老師 |
學風督導和學習方法指導 |
輔導員 |
表4:輔導責任機構及負責人一覽表
2、“關工委+企業HR+優秀校友”為成長輔導補充隊伍。其中包含1名關工委老同志、12名企業HR、8名校外企業兼職導師。他們不定期為本科生開設專題講座。他們為學生提供學習與就業方面的指導,對學生提供系統的咨詢、服務和職業從業教育。系統性、多元化的輔導隊伍充分保障了學生成長輔導“多極化”“全覆蓋”,使得輔導員隊伍做到了全員參與,并沒有因學工隊伍人員的調整而使工作脫節。
輔導類別 |
延伸隊伍輔導師資 |
思想提升 |
談傳芳(關工委同志) |
職業規劃 |
張岳生(關工委同志) |
表5:關工委同志兼職導師一覽表
輔導類別 |
姓名 |
單位 |
職稱/職務 |
學業發展 |
張勁 |
中聯重科 |
高級工程師、總工 |
職業規劃 |
鄧習樹 |
三一重工 |
高級工程師、所長 |
學業發展 |
曾友良 |
湖南路橋 |
教授級高工、總工 |
職業規劃 |
劉克明 |
金碼高科 |
高級工程師、總工 |
學業發展 |
劉鵬飛 |
邵東智能研究院 |
高級工程師、院長助理 |
職業規劃 |
熊谷良 |
星火機械 |
高級工程師、總經理 |
表6:校外企業兼職導師一覽表
(四)條件建設
目前即將投入2萬元用于輔導室硬件改善建設,個體成長輔導室為緊鄰學生工作辦公室的B-412室,面積19㎡,B-411室為團體輔導室,面積75㎡。逐步發揮著心理健康輔導室、師生談話室的功能,較好地實現了日常管理、職能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完美結合。升級改版學院官網和官微,實現通識教育課程選修、團體輔導和個體輔導的網絡預約功能。
|
建設前 |
建設后 |
地點 |
名稱 |
面積 |
功能 |
名稱 |
面積 |
功能 |
工科一號樓B區417 |
學院多功能報告廳 |
163㎡ |
學術報告、講座、會議等 |
匠心學堂第一教室 |
163㎡ |
承擔新生導學課、生涯規劃課、文化大講堂等教學講壇任務 |
工科一號樓B區411 |
教室 |
75㎡ |
教室 |
匠心學堂第二教室(團體成長輔導室) |
75㎡ |
承擔對學生的學業困惑、生涯困惑和人際交往困惑的團體輔導任務 |
工科一號樓B區412A |
教室 |
120㎡ |
教室 |
匠心學堂第三教室(大學生學習方法指導中心) |
120㎡ |
承擔研討課程教學、學堂閱覽室任務 |
工科一號樓B區409 |
教室 |
103㎡ |
教室 |
匠心學堂第四教室(匠心學堂自習室) |
103㎡ |
承擔考研自習室任務 |
行健軒五棟 |
學生活動室 |
48㎡ |
儲物、開會、自習等 |
匠心學堂第五教室 |
48㎡ |
承擔開放交流時間、朋輩課堂、讀書沙龍和班團會議任務 |
工科一號樓B區4樓 |
師生互動平臺區域 |
64㎡ |
承擔師生交流互動任務 |
師生互動平臺區域+休閑咖啡吧 |
64㎡ |
承擔師生交流互動任務 |
工科一號樓B區412B |
個體成長輔導室 |
19㎡ |
會議室 |
個體成長輔導室 |
19㎡ |
承擔對學生的學業困惑、生涯困惑和人際交往困惑的個體輔導任務 |
表7:輔導室建設一覽表
(五)日常運行
1、有計劃總結。學院每學期根據上學期輔導記錄匯總情況,排查輔導重點,規劃輔導方向,制定本學期輔導計劃,對輔導效果進行了調研、跟蹤,滿意度達到90%以上。每月輔導記錄進行匯總整理,每學期期末對輔導進行全面數據分析。
2、有要求落實。專職輔導員每月輔導(個體、團體)的學生人次不少于20人次,班主任每月輔導(個體、團體)的學生人次不少于2人次,記錄內容專業詳實,記錄表格規范到位。輔導效果不隨輔導員流動而影響,成長輔導案例獲獎不斷層。
活動屆數 |
作者 |
成長輔導案例題目 |
獲獎情況 |
第一屆 |
王麗麗 |
遠離網游,規劃學業 |
二等獎 |
第二屆 |
彭瓊英 |
《對一例學業發展受阻的男生的成長輔導》 |
二等獎 |
第三屆 |
靳攀科 |
正視就業 提升自我— 一例適應極端就業觀的畢業生的成長輔導總結 |
三等獎 |
宋新 |
兩棲學生何去何從對一例學業問題學生的成長輔導 |
三等獎 |
易敏 |
誰能為我四年的愛情買單?——對一例自我發展輔導案例總結 |
三等獎 |
王麗麗 |
兩年的跟蹤輔導助他成為一名自豪的電力人 |
三等獎 |
第四屆 |
王麗麗 |
調整心態 昂首向前---對一例大四學生的考研輔導 |
三等獎 |
表8:汽機學院優秀成長輔導案例獲獎情況一覽表
3、有考核激勵。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個體輔導次數及效果,學生團體輔導次數及效果。將個體學生輔導記錄情況、參與學校及學院舉辦的成長輔導室工作培訓交流與督導活動次數及參與學生班級開展的各類成長輔導相關活動納入各項工作考評體系。
4、有交流督導。專業輔導員每月利用例會開展案例討論,已開展成長輔導案例交流12次,與4所兄弟院校共同探討成長輔導室建設,共同分享輔導過程、輔導技巧和輔導經驗。
二、學校支持情況
(一)政策支持。學校制定了《長沙理工大學學院心理成長輔導室建設標準(試行)》,并設立了專項資金支持學院成長輔導室建設,從制度上、業務上和經費上保證了項目順利進行。
(二)業務支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開展小組討論,對學院特色成長輔導室的建設思路、建設方法等方面提供了專業細致的指導;各兄弟學院多次對我院提出針對性的建設意見。
(三)資金支持。學院前后已投入了5萬余元用于輔導室硬件建設,每學期評出校院兩級優秀班主任并給予200到1000元不等的獎勵;設立了4個朋輩輔導員值班崗位并按月支付崗位補助,國家心理咨詢師、職業規劃師培訓,報銷費用50%,外派專職輔導員參加專業培訓4次。支持培訓費 3萬余元。
(四)場地支持。學院建設了1個約30㎡的個體輔導室,5個共約600㎡團體輔導室。輔導室購置了咨詢桌椅一套、書柜一套、儲物柜-個、茶具一套、電腦一部、智能電視一部、布藝長沙發一張、圓凳若干個、室內盆栽若干。
三.項目取得的工作成效與成果
(一)學院三全育人格局初步形成
本項目構建了“開放式+全覆蓋+多元化”的全員育人工作隊伍。學院每名學業困難學生建立的“四個一”聯系機制,定期開展院領導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目前已舉辦開放交流-場,近-人參與。形成了“通識講壇+生涯講壇+社會實踐”的全程育人的工作體系。學業團輔下設朋輩課堂、企業開放日、生涯團輔、匠心講壇。共舉辦46期通識講壇,近3000人次參與;共舉辦20場師生讀書分享會,近700人參與;共開展生涯講壇、生涯輔導24場,近800人參與;共開展朋輩課堂18期,近350人參與。打造了“校院+家庭+企業”的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生態。已聘請12名知名企業HR擔任校外成長輔導老師,開展了“不要抱著水缸喊渴”大型講座,近1000余名學生參與。
本項目立項后,學業發展、職業規劃輔導人次明顯增多,解決了學生因專業課程數量較多,難度較大而導致的學業發展問題和就業前景較好、可選擇性較多而導致的職業選擇的困惑問題。實現了三全育人的同向、同行、同享。

圖1:立項后個體成長輔導人次類別分布圖
項目立項之后,原教育部思政司司長楊振斌、省教育工委副書記夏智倫等領導親臨我院成長輔導室,楊振斌對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給予高度好評,并當場題詞。
(二)輔導能力有效提升,危機發現率上增
本項目立項之前每年接受個體成長輔導的學生人次不足學院學生總人數的51%,至2019年比例提升了68.5%;每年接受團體成長輔導的學生人次低于學院學生總人數的35%,至2019年比例提升了66.3%,遠高于省級30%和校級40%的標準。成長輔導室知曉度達90.4%。
時間段 |
輔導 人次 |
輔導類別 |
思想提升 |
學業發 |
生活適應 |
職業規劃 |
危機應對 |
特殊群體 |
其他 |
立項前 |
2017年9月-2018年6月 |
1280 |
148 |
450 |
158 |
453 |
5 |
46 |
20 |
立項后 |
2018年9月-2020年6月 |
1920 |
209 |
695 |
205 |
681 |
14 |
76 |
40 |
表9:近兩年個體成長輔導情況一覽表
項目負責人從事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23年,并主抓學院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項目立項之后,學生異常信息反饋做至“多極化”“全覆蓋”。同時,學院更加注重加強家校聯動,利用多方力量,避免危機事件發生。我們成功進行了14例危機干預工作,保障了學生安全,同時也維護了學院乃至學校穩定。項目組成員3人獲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5人獲得全球職業規劃師資格證書。近兩年來,專職輔導員獲得省級校級榮譽多項,主持省廳級課題9項,在核心刊物以上發論文3篇,職業能力提升較大。學院奪得學校2020年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團隊一等獎,彭瓊英獲校賽一等獎,陶藍獲校賽優秀獎,彭瓊英在湖南省第八屆高校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決賽中榮獲特等獎。
輔導老師 |
個人榮譽 |
王麗麗 |
2018年獲學生個體成長輔導“優秀個人”二等獎、輔導員“新思想”網絡知識競賽“優秀個人”三等獎、“學術研討會”論文三等獎;2019年被評為長沙理工大學“優秀黨支部書記”、“優秀軍訓干部”; |
宋新 |
省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與實踐“先進個人”2次、湖南省輔導員工作研究與實踐百佳個人、校級“優秀教育工作者”、校級軍訓優秀連隊干部、 |
李特超 |
省級情牽脫貧攻堅主題實踐活動“優秀指導老師”;校級優秀就業工作輔導員、校級軍訓優秀連隊干部;校級優秀教師;校級優秀黨支部書記 |
彭瓊英 |
湖南省第八屆高校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特等獎;湖南省輔導員工作研究與實踐百佳個人;湖南省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指導者;湖南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杰出工作獎”;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 |
陶藍 |
“戰疫密碼:中國之治”主題微宣講-二等獎;2020年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優秀獎;長沙了理工大學2020年優秀軍訓干部;“戰疫路上話初心”教職工演講比賽-優勝獎 |
王金行 |
校級軍訓先進連隊干部 |
路平安 |
校級軍訓先進連隊干部、校級輔導員“新思想”網絡知識競賽個人二等獎 |
表10:輔導老師所獲榮譽一覽表
四.四輪驅動助力人才培養
(一)特色工作背景
1、專業認知偏低,轉專業學生偏多。從立項前四年轉專業學生情況來看,比例一直居高不下,轉專業學生比例最高達到80.3%,最低也有55.3%,深入了解學生和家長對學院專業認知不足,調研發現,學院學生專業認知程度顯著低于我校交通、土木、電氣、經管等主干專業。專業歸屬感不強,成長困擾多。55.8%的學生對專業不滿意,回訪中發現21%的學生存在學習積極性低,學習動力不足,想轉專業的學生占61.3%。
2、學習動力偏低,學業問題學生偏多。立項之前學生整體學習動力偏低,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整體學習氛圍不濃的情況;大部分學生學習目標不明 確,缺乏學習動力,引發學習效率低,精神狀態渙散,尤其進入大二時期掛科高發,尤其是主干學科掛科率高居不下。進入大四延長學期學生難以維持學業。
(二)特色工作措施
根據學院學生專業認知不高,轉專業學生多;掛科學生多,延長學制學生多的特點,擬定以“匠心”成長輔導室為依托,構建“四輪驅動”系列成長輔導活動,形成協同育人格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一輪驅動之學業規劃助思想充“電”。其中包括學業引導講壇、生涯規劃講壇、通識講壇。學業引導講壇主要通過對機械工程學科發展前沿和動態的科普性知識傳授,幫助學生了解學院的5個專業以及13個專業方向。講壇邀請了校內外知名專家教授、行業精英、知名校友主講,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較為清晰的專業認知。
2、二輪驅動之通識講壇助精神補“鈣”。以學校人文教育類院系師資為依托,適當聘請國內外相關領域學者,開展涉及文化傳承、社會發展、文學藝術和學生成長四個大類的通識講壇,貼近當代大學生實際,以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價值理念,提升大學生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深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3、三輪驅動之生涯團輔助發展探“路”。通過團體輔導,提高學生的生涯規劃能力,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初步確立生涯發展目標。團體規模為50人每次,主要由接受一定學時相關培訓的輔導員老師擔任。
單元 |
主題 |
目標 |
研討與練習 |
第一 單元 |
我是誰——認識我自己 |
協助成員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個性、價值觀、興趣、能力 |
1、組建團隊 2、自我盾牌 3、我最喜歡的事 4、價值觀探索 |
第二 單元 |
行行出狀元——生涯探索 |
通過生涯探索,了解合適自己的職業、行業及其特點 |
1、我所熟悉的職業 2、自我生涯狀態和能力評估 3、工作選擇衡量表 4、探討人為什么要工作 |
第三 單元 |
我的未來不是夢——生涯規劃與初步理想 |
進行生涯設計、時間管理,嘗試規劃個人的生涯發展 |
1、時間餡餅 2、大學生活拼圖 3、生涯初步規劃表 4、結束與總結 |
表11:生涯規劃團體輔導流程設計一覽表
周次 |
時間 |
團體輔導主題 |
輔導老師 |
聯絡人 |
第3周 |
9月20日 |
畢業生就業面試團體輔導 |
李特超 |
徐浩 |
第7周 |
10月18日 |
生涯規劃團體輔導 |
彭瓊英 |
郭欣玉 |
第9周 |
11月1日 |
畢業生就業面試團體輔導 |
李特超 |
蔣逸 |
第11周 |
11月15日 |
愛情與性團體輔導 |
蔡翔羽 |
邱煜萍 |
第13周 |
11月29日 |
職業生涯規劃團體輔導 |
宋 新 |
唐瑞 |
第15周 |
12月13日 |
親密關系團體輔導 |
宋 新 |
李正輝 |
表12:“匠心學堂”之“生涯規劃團體輔導”部分安排一覽表
4、四輪驅動之學業幫扶助學習加“油”。學院細化了《汽車與機械工程學院學業預警工作方案》,根據三級預警級別分別規定了學業預警與幫扶工作流程。三級預警由班主任負責,二級預警由輔導員與專業系部主任負責,一級預警由學院教學副院長和黨委副書記負責。利用朋輩之間溝通交流的友好性,以朋輩課堂的形式,開展先進事跡報告會、新老生交流會、考研經驗分享會、朋輩課堂答疑等活動,為學生提供朋輩之間生涯問題和學業問題的指導。組織“匠心答疑坊”,為學生學習困惑提供一對一的答疑平臺,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通過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年級學情分析大會、年級學業 規劃大會、班級班會、朋輩課堂等增強活動儀式感,引導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奮發成才。
(三)特色工作效果
1、學生成長有效導航,學習情況明顯改善。
一是轉專業學生明顯減少。學院通過深入和精準的分析,區分學生轉專業的類型,不斷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索專業的熱情,統籌了全院領導、教師、輔導員的工作力量,最終,絕大部分學生能夠理性選擇專業,轉出率僅2%。
二是延長學制學生明顯減少。通過特色輔導把我了學生學業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時機和環節,使學業困難學生能正確面對,及時調整并完成轉化。畢業率和學位授予率不斷增加,學院即使在疫情期間,延長學籍畢業人數為39人,比同期相比減少28%,2017級本科生平均成績達到 77.2 分,比2016 級學生平均成績提高5分左右。
三是學情比率明顯提升。經過兩年的培育,學院形成了濃厚的考研之風,在學生中養成了好學上進、奮發向上的優良學風氛圍。學院學生到課率由原來85.7%到現在98.2%、英語四級過級率、考研錄取率穩步提升。
2、學生成才有效護航,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一是朋輩引領效果凸顯。項目實施后共開展朋輩課堂18期,350人次參與;2017級學優生主動為本年級學業成績有困難學生創設“頭雁領航”計劃;2018級7個班開設高數小課堂,共計開展小課堂160次;讀書分享會20場,700多人次參與;團體生涯輔導24場,800多人次參與,實現生涯教育的同向、同行、同享。
二是通識教育育心育德。堅持每周從文化傳承、社會發展、文學藝術和學生成長四個大類,聘請人文社科類學院的教師在匠心學堂為學生供高質量的講座和讀書分享會,強化學生的通識教育。開辦講壇80余期,參與人數3000多人次。
三是學科競賽碩果累累。項目實施以來本科生發表論文20余篇,獲專利30余項,參與學科競賽覆蓋2000人次,獲得“互聯網+”、“創青春”創新創業大賽國家金獎各1項;奪得全國F1大學生方程式賽車隊一等獎,獲省級及以上獎項80余項。涌現了“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王永啟、朱明志、鄭漢、齊鐵均,“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阿迪力、“湖南省最美志愿者”陶紅潤等一批優秀學生。學生賽車隊的創新故事和“切糕王子”的創業事跡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CCTV、中國教育報等主流媒體聚焦報道。
指導老師 |
成果 |
學生姓名 |
周振華 |
湖南省第二屆虛擬儀器設計大賽三等獎 |
周民瑞、陳瑞、戴志輝、周賢德 |
易可夫 |
湖南省第二屆虛擬儀器設計大賽三等獎 |
羅凱、黎雪兒、曾佳文、溫舒翔 |
李戰慧、雷兆虹、易繼軍 |
第十二屆“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 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個人二等獎 |
池漢彬 |
李戰慧、雷兆虹、易繼軍 |
第十二屆“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 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個人二等獎 |
李正輝、池漢彬 |
仝永剛 |
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冶金科技競賽二等獎 |
張浩、唐麗霞、陳賢勝、劉吉明、賈小勇 |
仝永剛 |
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冶金科技競賽三等獎 |
柏林輝、潘婧、肖昂、謝天易、馬偉剛 |
杜榮華、劉理 |
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華南區比賽二等獎 |
段才帥、盧蓋、姜一陽、朱玲 |
何志勇、劉理 |
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華南區比賽二等獎 |
譚琬、李暢、陳嘉杰、黃凌峰、李志豪 |
杜榮華、劉理 |
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華南區比賽二等獎 |
盧蓋、段才帥、姜一陽、褚小龍、向思奇 |
賀湘宇 |
第八屆湖南省工程模型設計制作大賽二等獎 |
陳旭鴻、池漢彬、蔣明科 |
王志安 |
第八屆湖南省工程模型設計制作大賽二等獎 |
胡湘、薛順聰、王戚帆、陳建超、鄧雄耀 |
張鵬 |
第八屆湖南省工程模型設計制作大賽二等獎 |
諶冰潔、金君、陳寧超、彭柱、彭佳夢 |
黃龍 |
第八屆湖南省工程模型設計制作大賽三等獎 |
李晉、谷澤南、李天海、周冬元 |
尹來容 |
第八屆湖南省工程模型設計制作大賽三等獎 |
丁玉龍、鄒佳琪、寧致遠、易深海 |
杜榮華、劉理 |
2019湖南省機器人大賽一等獎 |
褚小龍、易昕寧、王德文 |
杜榮華、劉理 |
2019湖南省機器人大賽二等獎 |
段才帥、盧蓋、姜一陽、朱玲 |
何志勇、劉理 |
2019湖南省機器人大賽二等獎 |
劉飛宇、黃凌峰 |
何志勇、劉理 |
2019湖南省機器人大賽二等獎 |
李暢、譚琬、陳嘉杰 |
杜榮華、劉理 |
2019湖南省機器人大賽三等獎 |
盧蓋、段才帥、姜一陽、褚小龍、羅凱 |
陳建兵 |
第八屆湖南省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競賽二等類 |
崔永波、何攀、駱訓、影學金、羅小虎 |
王志安 |
第八屆湖南省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競賽二等獎 |
李昊軒、何恒健、周貞博、劉浩南 |
李戰慧 |
第八屆湖南省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競賽二等獎 |
楊揚、鄧寧道、王帥、彭昊、黃鋮 |
張明軍,李河清 |
第八屆湖南省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競賽二等獎 |
彭凱、黃國勇、相世舉、馬馳 |
周振華,尹來容 |
第八屆湖南省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競賽二等獎 |
劉川川、文柏、李少波、王金行、周銘杰 |
陳書涵,王志安 |
第八屆湖南省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競賽二等獎 |
馮翔、蔣雄、陳振、鄭新康,鐘洪亮 |
李旭宇,雷兆虹 |
第八屆湖南省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競賽二等獎 |
張進、周洪冰、王玉瑩 |
陳耿彪 |
第八屆湖南省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競賽三等獎 |
馬元浩、張犇、齊帥賓、劉云志、馬思敏 |
陳耿彪 |
第八屆湖南省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競賽三等獎 |
陳韶華、盧旺達、朱筠嵐、張松、胡傳 |
尹來容、李旭宇 |
第八屆湖南省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競賽三等獎 |
楊建、張選峰、謝彪、張家俊、秦紫婷 |
何志勇 |
第八屆湖南省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競賽三等獎 |
李重祥、李超穎,楊天、肖樂、易自強 |
何志勇 |
第八屆湖南省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競賽三等獎 |
李鑫、李金輝、賀葳、李海波、曹佑成 |
張明軍、彭翠芳 |
第八屆湖南省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競賽三等獎 |
蔣逸、任云浩、羅子帆、宋學濤、何鴻為 |
易可夫 |
湖南省第二屆虛擬儀器設計大賽二等獎 |
王雷、李良晨、趙育奇 |
表13:人才培養學生競賽部分獎項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