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4日晚,汽機學院于工科一號樓B-411舉辦匠心學堂“通識講壇”,特邀外國語學院黃月華教授作《你為什么學不好英語》講座。
今天的核心話題圍繞著三個問題進行探討:你為什么學不好英語?她(他)為什么能學好英語?互聯網時代我們如何學好英語?
黃老師首先向我們分析了當今國人的英語學習情況和在亞洲范圍內英語水平,說明了現今國人英語學習所陷入的諸如“過于重視音標單詞的學習而弱于聽說能力”窘境。
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的語言習得理論十分著名。初生的孩子被“輸入”某種語言后會天然的產生對其他語言的排斥,且若向出生的孩子提供混合的語言環境,他將同時掌握幾種語言。黃老師又分享了“狼人”的故事。被狼叼走養大的人類回歸社會后,終生只學會了幾個單詞,也說明了“不被及時使用的語言機制將被荒廢”。
“語言環境非常重要“,黃老師說。學不好英語的原因很多。客觀原因有:輸入時間太晚、輸入量太晚、輸入方式不對。主觀原因有:輸出不夠、輸出方式不對。
接下來黃老師以自己的女兒陳華華同學在口語大賽中名列前茅、擔任美國大使翻譯員的出色英語學習經歷為材料,通過分析她的不同年齡階段英語學習特點與側重方向,帶我們探索如何學好英語。看到年僅十四歲的孩子如此出色的英語能力,同學們學好英語的想法更加強烈了。
黃老師總結了不少學習英語的經驗:
必須持之以恒。
聽說始終放在第一位,學習過程應為:聽→聽說→聽說讀→聽說讀寫。
英語的輸入量一定要大,同時輸出與輸入并重,復述與英語交流是最好的輸出。
英語學習一定要隔一段時間上一個臺階,就是說要定期加大學習的難度。
英語應用能力不需要機械的語法學習及單詞與課文的簡單背誦,但需要定期反復溫習沒有掌握的東西。
接著,黃老師結合當今時代提出了“互聯網+時代如何學好英語“的問題。這個時代學英語要比以往便捷的多。強調大家要主動為自己創造英語環境。既要通過手機、網絡、電子書籍、電影等營造輸入環境,也要積極通過寫日記、參加英語角、網絡配音等創造輸出機會。
同學們與黃老師就最后播放的TED視頻The danger of a single story中single story的含義展開了討論,發言的同學和聆聽的同學皆收獲頗多,本次講壇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