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大潮起,邵東發展急。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是邵東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進入發展快車道的新起點。近年來,邵東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在基礎建設、平臺搭建、品牌創建等領域的積累,為未來的快速發展夯實了基礎。未來,在邵東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研究院將深入學習貫徹“外學華為”“內學長沙”的指導思想,繼續發揮戰略創新引擎作用,為邵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爭創全國百強提供更大、更強的動力。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邵東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一幅發展的藍圖,正在邵東大地上徐徐展開……
做好省發改工程中心、省工信廳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兩個省級平臺,完成年度考核任務。提升本土行業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產能和質量,更大力度地實現機器換人,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邵東各大行業高效、高速發展,樹立一批行業標桿,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車間。
助力五金、箱包等行業成立行業性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研發一批創新產品,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業。
按照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邵陽邵東的建設部署,圍繞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汽車零部件、五金工具等新興戰略產業發展,圍繞傳統產業的延鏈、補鏈、強鏈,2020年,邵東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將新增孵化培育5家創新企業,使其總數量不低于20家;研究院及孵化公司具有一定的銷售和增值服務能力,服務邵東及周邊企業數量不低于150家。
深耕邵東傳統支柱產業,圍繞產業轉型升級需求攻克打火機、小五金、箱包等行業關鍵技術6項以上。其中,實現年產100萬把活口扳手自動化生產線的制造,面向五金行業進行推廣;研發至少3套行業代表性智能裝備;建設完成邵陽首條年產50萬支旋挖截齒自動化生產線(熱鍛-高頻加熱-焊接-拋光-產品);新增申請專利60項以上,其中發明專利60%以上。
向省級成果轉化平臺攀登
持續推進與高校開展產學研深度合作,柔性引進教授、博士等高端人才10人以上,培養100人以上創新人才,打造省級智能制造人才培養基地。
深入對接中南大學、湖南大學、長沙理工大學、湖南工程學院、邵陽學院重大平臺與優勢學科,同時整合企業及行業技術資源,面向全省推廣智湘匯、融軍、政策達人等線上平臺,建設中國成果轉化網(湖南)運營中心,爭取線上注冊用戶超過1000人(個),實現至少在1個地市落地。
向新的國家平臺邁進
在已獲批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基礎上,專業化、市場化運營,力爭2020年新增國家高企5家以上,為小微企業、創業者提供或與高校、企業提供專業技術服務,建設邵陽地區首個國家級智能制造領域專業孵化器。
組織統籌一批優秀團隊、企業,參加創新創業、創客中國、中國創翼等大賽,爭取獲得省級獎項不低于3項。
在獲批省級優秀眾創空間的基礎上,加強服務管理,爭創邵陽首個國家級眾創空間。
向智造交流中心沖鋒
面向邵陽地區先進裝備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與困難,對接打火機、五金工具、箱包行業與企業,在政府各級部門指導下,邵東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將定期組織3D打印、機器人、智能制造等領域技術交流對接會與論壇,邀請相關領域專家與行業企業家,搭建湘中智造交流中心及智能制造大講堂,2019年已經組織交流會5場,2020年將進一步增加。
積極參與第四屆邵東國際五金博覽會,策劃并組織特展館邵東館的布置與實施,開展邵東先進技術與裝備展示。
落實省級工業設計企業建設要求,開展第二屆工業設計大賽活動,落地服務成果轉化10項,同時積極推動邵東市長質量獎相關活動的開展,助力打造區域特色品牌。
通過交流中心吸引一批高端人才與行業龍頭企業落戶邵東創新創業,促進邵東地區智能制造產業快速發展,進一步助力邵東打造國家級創新創業示范區。
向智慧園區建設進軍
強化基于大數據的精益制造互聯網平臺建設,重點以邵東打火機(注塑)產業為典型示范,在邵東建設5個示范企業。面向全省進行推廣,爭取工業互聯網平臺用戶達到50個,鏈接設備達到500臺,服務企業100家,打造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
在省工信廳指導下,協助邵東市委市政府依托產業發展,高校及科研機構支撐,引進專業互聯網+及軟硬件技術服務商,落實湖南智慧園區(湘商產業園)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