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基本情況
性別:男
出身年月:1983年07月
民族:漢族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職稱:教授/碩導
職務:汽車工程系黨支部書記、副主任
最后學歷、學位:博士研究生,工學博士
工作單位:長沙理工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
辦公電話:17750591617
E-mail:wangfang83715@163.com
主要經歷及學術兼職
一、工作及學習經歷
2025年至今,長沙理工大學汽車與機械工程學院,教授
2019-2024年,長沙理工大學汽車與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
2014-2019年,廈門理工學院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講師、副教授
2009-2014年,湖南大學汽車車身先進設計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
2012-2013年,西澳大學醫學智能系統實驗室(ISML),博士聯培
2008-2009年,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汽車安全系統工程師
2005-2008年,湖南大學汽車車身先進設計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碩士
2001-2005年,湖南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學士(保送讀研)
二、學術兼職及榮譽
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
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計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會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會員,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C-IASI)第三屆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Biomechanics and Modeling in Mechanobiology》、《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機械工程學報》、《力學學報》、《中國公路學報》、《汽車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學報》等期刊審稿人
教學情況
一、講授的主要課程
[1]《汽車設計》,本科生專業課,32學時;
[2]《新能源汽車安全設計方法》,本科生專業課,32學時
[3]《汽車交通安全技術》,研究生專業課,32學時
二、承擔的實踐性教學
[1]車輛工程、汽車服務工程專業的生產實習指導
[2]車輛工程、汽車服務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指導
三、主持的重要教學研究課題
[1] 教育部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就業實習基地項目,2022
[2] 面向智能汽車專業課程的安全與人因工程實踐教學改革研究,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2024
[3] 智能車輛安全與人機交互實驗的教學體系的構建與應用,中國工程機械學會實驗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23
[4] 基于工程開發實例的汽車設計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實踐改革,長沙理工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21
[5] 綜合素質培養為導向的智能汽車方向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長沙理工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21
四、教學成果獎
[1] 胡林,吳鋼,伍文廣,杜榮華,劉鵬,張旭,王方,高凱,劉理。面向“新四化”的地方高校汽車類專業改造升級路徑探索與實踐,湖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022
科研情況
一、研究方向
面向未來交通場景的車輛/交通安全與人體防護、動力電池碰撞安全、老年人群安全防護
二、主持的主要科研項目
[1]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源于隨機行人碰撞事故邊界反求的頭部損傷評價準則及風險預測,52372348
[2] 主持,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重點項目,真實交通事故數據驅動的弱勢道路使用者頭部防護研究,24A0240
[3] 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電動兩輪車碰撞事故中頭盔的顱腦損傷防護效能研究,2021JJ30721
[4] 主持,湖南省教育廳優秀青年基金項目,基于真實電動兩輪車碰撞事故再現的人體頭部損傷風險預測研究,21B0324
[5] 主持,湖南省科技創新計劃企業科技特派員項目,余熱發電ORC循環性能優化關鍵技術及產業化,2021GK5012
[6]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基于軟組織材料本構模型尋優的交通事故鈍性肝臟損傷機理研究,51605407
[7] 主持(與西澳大學Adam Wittek教授合作),國家外專局科教類高端外專團隊項目,汽車碰撞中的人體顱腦界面損傷生物力學及損傷防護關鍵技術研究,GDT20173600566
三、學術論文
共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論文2篇,SCI/SSCI收錄30余篇、中文權威期刊論文10余篇)。選取5篇中文和5篇英文代表作如下:
[1] 王方,劉張弛,胡林*,鄒維,石亮亮,劉煜,ZHOU Zhou。基于真實事故重建的VRU頭部保護測評方法評估與優化,2025,已接收
[2] 王方,謝一帆,胡林*,劉張弛,劉煜,ZHOU Zhou。智能汽車自動緊急轉向作用下乘員主被動安全研究。汽車工程,2025,47(02): 222-235
[3] 王方,劉晶,胡林*,胡盛輝,謝一帆,武和全,劉鑫,ZHOU Zhou。自動駕駛汽車隊列行駛下多車事故中駕駛員損傷風險研究。中國公路學報,2025,38(1): 348-358
[4] 王方,尹嘉杰,胡林*,王明亮,石亮亮,鄒鐵方,劉鑫,ZHOU Zhou。真實汽車事故中人體頭部運動學邊界對損傷機制影響研究。機械工程學報,2024,60(12): 321-334
[5] 王方,胡盛輝,胡林*,彭柯,石亮亮,武和全,鄒鐵方,ZHOU Zhou。典型公路自行車賽事故場景中頭盔損傷防護性能研究。機械工程學報,2024,60(08): 256-270
[6] Fang Wang, Yuanpeng Lv, Chunguang Long*, Lin Hu*, Zhangchi Liu, Yu Liu, Zhou Zhou. Industry Insights into Kinematics and Injury Risk for Far-Side Occupants During Electric Vehicle Side Pole Impact Accident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2025, 已接收 (SCI一區).
[7] Fang Wang, Zishuo Liu, Mingliang Wang, Lin Hu*, Zhangchi Liu, Ying Zhang, Yu Liu. Injury Prediction of Nonstandard Posture Occupants in Typical Intelligent Vehicle Frontal Impact.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2025, DOI: 10.1109/TCE.2024.3506719 (SCI一區TOP).
[8] Fang Wang, Jiajie Yin, Lin Hu*, Mingliang Wang, Xin Liu, Karol Miller, Adam Wittek*. Should anthropometr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mmonly used pedestrian computational biomechanics models and Chinese population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predicting pedestrian head kinematics and injury in vehicle collisions in China?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2022, 173:106718 (SSCI一區TOP).
[9] Fang Wang*, Junzhi Wu, Lin Hu, Chao Yu, Bingyu Wang, Karol Miller, Adam Wittek. Evaluation of the Head Protection Effectiveness of Cyclist Helmets Using Full-Scale Computational Biomechanics Modelling of Cycling Accidents,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2022, 80:109-134 (SCI一區,ESI高被引)
[10] Fang Wang, Jiaxian Huang, Lin Hu*, Shenghui Hu, Mingliang Wang, Jiajie Yin, Tiefang Zou and Qiqi Li.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ider's head injury in typical single-electric self-balancing scooter accident scenarios.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 2022, 19(194): 20220495 (SCI一區)
四、科研成果獎勵
參與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級學會一等獎1項。
(1) 胡林、黃晶、林淼、薛海濤、呂曉江、鄒鐵方、伍文廣、王方、李奇奇、易曉劍、周大永、周熙欽、林智桂、李海波、田慶韜,面向汽車極端場景安全的智能關鍵技術及應用, 中國自動化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2022
(2) 韓勇、陳治宇、王丙雨、王方、潘迪、周水庭、彭倩,車載兒童約束系統集成關鍵技術與產業化, 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8